浙江宁波大榭遗址,发现史前制盐遗存,中国古代海盐业最早实证

众所周知,食盐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调味料,食盐中含有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如果人长期不吃盐或盐分摄入过少,很容易诱发各种疾病。《说文》中记述:天生者称卤,煮成者叫盐。传说黄帝时期有个叫夙沙的诸侯,以海水煮卤,煎成盐,颜色有青、黄、白、黑、紫五样。中国人大约在神农氏(炎帝)与黄帝的时期开始煮盐,中国古时的盐是用海水煮出来。20世纪50年代福建有文物出土,其中有煎盐器具,证明了仰韶时期古人已学会煎煮海盐。根据以上资料和实物佐证,在中国,盐起源的时间远在五千年前的炎黄时代,发明人夙沙氏是海水制盐用火煎煮之鼻祖,后世尊崇其为“盐宗”。今天我要跟大家讲的是,浙江宁波发现史前盐业遗址,成为我国古代盐业最早实证。

浙江宁波大榭遗址,发现史前制盐遗存,中国古代海盐业最早实证


事情回到上世纪80年代,浙江宁波大榭开发区下厂村村民在烧窑取土时,意外发现了一些石镞等器物。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首次确认了该遗址的存在,当时遗址命名为“东岳宫遗址”。2015年9月,浙江宁波为了配合地方经济建设,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先期考古调查、勘探与试掘,初步探明遗址保存面积约20000平方米。其中,一期发掘面积4000平方米,发现有墓葬4座、灶坑5座、灰坑66个、灰沟2条、烧结面18处和木桩若干。发现史前至宋元时期各种遗迹50余处,遗物主要出土有大量的陶、石器,还有少量骨、木、竹编器,以及较多陆地、海洋动物骨骼和植物果核等。

浙江宁波大榭遗址,发现史前制盐遗存,中国古代海盐业最早实证


二期发掘面积达4000平方米,发现有盐灶27座、灰坑5个、陶片堆2处、制盐废弃物堆18处。遗物主要出土有较多陶器和少量石器,以及陆地、海洋动物骨骼。经对盐灶附近和制盐废弃物堆中采集的炭屑样品进行碳十四测年,可知其年代约在公元前2400-2100年间。二期遗存土台填土中包含有较多的白色小颗粒结核,其中含有大量碳酸钙,经氧同位素分析,发现其析出温度大约在37度左右,这可能是日晒提浓卤水过程中析出后的碳酸钙沉积而成;出土陶盆残块上的碳酸钙粉末也经历过较高的温度,说明陶盆应曾经过某种形式的加热。综合科技检测成果,结合相关遗迹遗物,并经多轮专家论证,认为它们均与古人制盐活动有关,且在制盐过程中有日晒提浓和加热卤水的步骤。

浙江宁波大榭遗址,发现史前制盐遗存,中国古代海盐业最早实证


从发掘出土的陶器、石器标本来看,其主体文化遗存所处时代应在史前时期的良渚文化中、晚期至钱山漾文化阶段。遗址保存状况较好,文化堆积较为丰富,在海岛上能发现这种保存状况良好的史前文化遗址是比较难得的。大榭遗址二期发现制盐遗存,是我国首次发现沿海地区制造海盐的最早证据,为探讨浙东沿海地区的早期盐业生产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此外,大榭遗址地理位置独特,在史前和商周时期可以说是宁绍平原与舟山群岛之间文化交流、传播和人群迁徙的桥梁,对于该时期的海岛环境变迁、人地关系和对外交往,以及海岛文化、海洋文明等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遗存   史前   遗址   海岛   浙江宁波   发现   卤水   碳酸钙   盐业   海盐   实证   遗物   石器   中国古代   海水   文物   时期   文化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