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家族大事记(三)

张氏家族大事记(三)

张氏家族大事记(三)

张氏家族大事记(三)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张泽武整理

本篇试图沿两条主线来叙述张氏家族的发展史。

其一:按照张氏家族的发展史叙述,从张氏得姓起源到历代迁徙,从得姓始祖挥公到西周先祖张仲,从同州始祖张载到永宁德里张氏始祖仲文公,以至延续发展到现代,脉络历历可考。

其二:力图展现一个张氏家族发展的横向联系,永宁德里张氏和同州张氏、大门楼张氏以及渑池县千秋镇张氏,他们本为一体,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荣辱与共,同宗共祖,血脉相连,分布各地,心心相印,紧密相关,宗族联谊,共叙亲情。

张氏家族大事记主要意图在于为张家后人展现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有张氏得姓始祖挥公创制弓箭的辉煌、有历代先祖迁徙的悲壮情怀,有历代先祖开拓创业艰苦奋斗的历史轨迹,有张氏历代先贤的成功之路,有张氏历代英才俊杰忠贞报国,居家孝友,为了家族、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他们在家族、民族和国家遇到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舍生取义,弘扬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传承了张氏家训家风,为家族、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丰功伟绩,可歌可泣,祖功宗德,永载史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张氏家族大事记(三)

张氏家族大事记(三)

明朝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岁次已巳。

五月二十三日子时,张论夫人段氏生于永宁县谷圭里谷圭村,其父段公讳班,母冯氏。段氏世居谷圭里,明洪武年间迁此。

张氏家族大事记(三)

谷圭村《段氏族谱》

明朝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岁次辛未。

四月初四日,张氏四门九世先祖张论出生于河南府永宁县(今洛宁县)城南二十里金门川王召里德里村(今陈吴乡德里村)一个世代耕读的农民家庭。其父张士益24岁,母朱氏25岁。

明朝万历七年(1579年),岁次己卯。

张宠,同州东雁羗村人,廪贡生,授甘肃省庆阳府阶州学正。

张检躬,同州东雁羗村人,名学易,明万历年间廪贡生,万历七年(1579年)举人,任山西平阳府浮山县知县,升平阳府知府,未到任,病故。

明朝万历十一年(1583年),岁次癸未。

张论补弟子员。

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年),岁次甲申。

张论廪于学宫。

张氏家族大事记(三)

明朝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岁次癸巳。

张论被选拔为岁贡生。

明朝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岁次乙未。

张鼎延妻廉夫人本年六月十五日子时生于永宁县底前里库谷西岸上高村(今底张乡上高村),其父廉公讳养心,贡生,历官河南开封府太康县儒学训导。上高村廉氏,明万历年间迁此。

张氏家族大事记(三)

明朝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岁次丙申。

明万历二十四年丙申【1596年】二月二十五日寅时,张鼎延出生于河南府永宁县(今洛宁县)城南二十里金门川德里村(今陈吴乡德里村)耕读之家。其父张论25岁,母段氏26岁。

明朝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岁次庚子。

秋,张论参加河南乡试,考中庚子科举人。

明朝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岁次己酉。

秋,张讃参加河南乡试,考中己酉科举人。“署固始县教谕,寻升山东乐陵县知县,历江南松江府同知,升顺天府治中,殉难载明史。”

张氏家族大事记(三)

张氏家族大事记(三)

明朝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岁次庚戌。

春,张论同二弟张讃进京参加会试,张论考中贡士,参加殿试,考中庚戌科第3甲159名进士。张讃落榜而归。

明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岁次壬子。

张氏家族大事记(三)

张论授兵部观政,开始在德里村修建宅第,德里村遗留有铭石,以纪其事。南寨之南有张论故居,三进院落,紧靠坡跟,世传被李自成农民军烧毁,故居东南有花园和养鱼池,遗迹尚存。民国六年(1917年)《洛宁县志》卷一【补续古迹】云:“张中丞故宅:张中丞讳论,字葆一,明天启时(1621--1627年)官四川巡抚,遗宅在金门川德里村。村南有古柏一株,大十数围,高四丈许,周身螺纹,枝叶亦然,青葱蓊蔚,奇特异常,传闻系中丞手植,四方好古之士,每盘桓树下,流连不能去云。”这株古柏为螺纹柏,相传是张论种植,1958年被砍伐。1995年夏我在德里北寨发现一奇石,有石刻铭文。经考证,为张论故宅大门石鼓底座残石。遗石上面有文字,曰:“明万历四十年,本宅兵部观政,安石铭曰:…质惟琮尔,… 阀阅邛颙,… 以介子”之语。

张氏家族大事记(三)

明朝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岁次癸丑。

张论服阕,初授行人司行人,皇华使节。

明朝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岁次乙卯。

秋,张鼎延参加河南乡试,考中乙卯科举人。

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岁次戊午。

张论授官陕西道监察御史。张论经过陕西同州,回故里雁羗村联宗认祖。

张氏家族大事记(三)

明朝万历后期(1600-1620年)

张论在德里村北寨修建关帝庙,庙中原有一张五色石贡桌,相传为张论从四川运来。

明朝万历年间,张正蒙,渑池县城人,“天性朴实,克敦孝道。亲死庐墓,有司旌之”。张金榜,“正蒙子,亲死,庐墓三年。县学额其门曰:“一门双孝”。

张氏家族大事记(三)

大门八世张士厉、张士纪兄弟由德里迁居上陈宋村。清顺治年间,十世张瑜延、张瑞延兄弟由陈宋村迁居礼村;张祜延由陈宋村迁居礼村;清康熙初年张祜延迁居张家岭。

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岁次辛酉。

天启改元,张讲以天启皇帝登极恩膺明经高第,试于吏部,谒选得唐山县知县。

二门九世张震域,字乾初,号龙翔。明天启甲子以岁贡,入都考阶知县,不就。

八月,张论授四川巡按,前往四川平定奢崇明、安邦彦叛乱。

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岁次壬戌。

春,张鼎延进京参加会试,考中贡士。参加殿试,考中壬戌科第3甲第92名进士,授官行人司行人。

四川巡按张论奏陈两种架木抛石法。可以守城。名曰:“独角虎”,可以随方旋转,御贼一、二百步之遥。上命依式制用,以备战守。三年,巡视京营给事中彭汝楠奏陈用“飞石”守城。原文曰:“其飞石架,每营各造一百架,以备守城之用。”

明天启年间四川巡按张论在南寨修建张氏家庙一座,被李自成农民军烧毁,其子张鼎延清顺治年间重建,旧址今不可寻。

张氏家族大事记(三)

张氏家族大事记(三)

张氏家族大事记(三)

清乾隆元年《四川通志》

明朝天启三年( 1623 年),岁次癸亥。

在永宁城建“父子进士坊”,为父万历庚戌科进士张论,子天启壬戌科进士张鼎延建;在永宁城为四川巡按张论建“柱史坊”张论主持修建“德里城”,即德里南寨,为明天启年间四川巡按张论所建,即世称“德里城”。德里村由南寨和北寨两个古寨组成。清朝相继重修,至今南寨西崖根犹称“城后头”,遗迹尚存。

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岁在甲子。

授张论为大理寺左丞。

明朝天启六年(1626年),岁次丙寅。

授张论为通政司右通政;秋,张鼎延次子张璿出生;张论与三弟张讃、长子张鼎延、长孙张琯同游金门山,张论、张讃、张鼎延、张琯分别以《登金门山绝顶》为题,赋诗唱和。其诗后被张鼎延刻入《琅华馆帖》传世。

张氏家族大事记(三)

《琅华馆帖》张论《登金门山绝顶》

张氏家族大事记(三)

十二月二十七日,张论母朱氏病故。朱氏以长子张论显贵,诰赠淑人;以孙张鼎延显贵,诰赠夫人。按:朱氏生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十二月十三日,逝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寿八十一。

明朝天启七年(1627年),岁次丁卯。

正月,张论丁母忧归里守制;十二月甲辰,吏部考选部属各官授给事中,张鼎延授兵科给事中。

张阅机,同州雁羗村人,明天启年间邑庠生,天启七年岁在丁卯正月张阅机、张其珽纂修东雁羗村《张氏家谱》。

张其珆,同州雁羗村人,廪贡生,授甘肃庆阳府儒学教谕。

张氏家族大事记(三)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洛宁县   永宁   德里   金门   贡生   巡按   永宁县   明朝   家族   天启   先祖   进士   河南   万历   大事记   年间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