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洛宁县陈吴乡的张氏三杰

张芝灵、张耀彤、张学礼是陈吴张氏家族中的三个杰出人物。他们的家都在陈吴村大寨里,少年时期就是好朋友,青年时期参加共产党一起闹革命。

1938年9月,中共洛宁县委领导的“县中学潮”爆发。张耀彤被选为学生总代表兼总领队,张芝灵也是学生代表之一。他们俩与国民党县当局要员面对面作斗争,两次被捕,坚贞不屈。后经县委营救出狱,因此名声闹得很大。学潮结束后,张耀彤、张芝灵先后回到陈吴村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国民党县政府指示联保主任曹景祥派人严密监视他们的行动。但是,他们英勇机智地开展工作,建立了地下党支部,组织了儿童团、读书会、戒烟会,还领导整个陈吴峪的农会夺取了减租减息斗争胜利。县委领导知道敌人在监视他们,没有给他俩安排什么重要职务,但是非常信赖他们。韩达生、邵文杰、曲乃生、赵群一等地委领导和县委书记孙双连曾多次到陈吴支部开会,传达上级指示,听取汇报,指导工作。

张学礼从洛阳师范毕业后,被县委派往故县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每逢节假日回家,他就跟张芝灵、张耀彤一块儿研究工作,开展斗争。1939年秋假的一天,地委书记韩达生到陈吴召集他们三人开会,要求抓枪杆子,掌握武装,日军一旦到了豫西就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不久,张学礼家和张耀彤家各买了一支长枪,唯独张芝灵家没有枪。寒假的一天晚上,他们三人在张学礼家的耳房里开支部会。研究完工作,张芝灵突然从腰间掏出一支德国造的驳壳枪,说是借来的,还买了50发子弹。他严肃地说:“咱们都有了枪,到紧急关头就跟国民党拼一家伙!”张芝灵是陈吴张氏十八世人,是张学礼和张耀彤的族叔。他1915年出生,当时24岁,比张学礼大两岁,比张耀彤大7岁,又是党支部书记。所以,平时学礼、耀彤都很尊重他。但是17岁的张耀彤看见那支崭新的驳壳枪非常兴奋,伸手夺了过来。张芝灵刚要提醒他“小心”,只听“砰”的一声枪响了,桌子上的煤油灯也被震灭了。原来,张耀彤把枪口顶在桌子上退子弹,不料枪一响震脱了手。点着灯一看,子弹穿过桌面,将地上打了一个坑,所幸的是没伤着人。

过了春节,形势越来越严峻。陈吴党支部研究决定张芝灵争取担任陈吴保保长。张耀彤去故县小学顶替张学礼教书,以便摆脱敌人监视。张学礼回陈吴小学教书,担任支部书记。

带你了解洛宁县陈吴乡的张氏三杰

延安时期的张若平(张耀彤)

这年麦假期间,张耀彤接到去延安的通知。他辞去工作立即上路,途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时,按组织要求改名张若平。9月,他到达延安后进入陕北公学学习。1941年6月,张若平从陕北公学结业,被分配到中央出版发行部工作。1943年初,他被调入新文字干部学校工作,参加了延安整风。1945年8月,张若平调入陕甘宁边区医院工作。解放战争期间,张若平历任西北野战军卫生部政治部宣传股长、兰州中央医院军管组成员等职。全国解放后,历任兰州军区公共卫生学校政治处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学校政治处主任、兰州军区卫校政委、第七陆军医院政委、第二十五陆军医院政委、二十六分部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1982年4月离休,享受正师职待遇,住郑州西藏军区干休所。张若平曾获得三级勋章和西北解放纪念章。1998年11月,他向母校(今县第二实验中学)捐献书籍3000多册。2001年,张若平病逝于郑州,终年79岁。

带你了解洛宁县陈吴乡的张氏三杰

在塔城工作的张芝林(张芝灵)

在县委的支持下,经过陈吴党支部的努力,1940年2月张芝灵当上了陈吴保的保长。他依靠党组织发动农会会员大张旗鼓地搞减租减息,实行合理负担;组织儿童团抓赌、禁烟;动员妇女剪发、放足、上夜校,受到群众赞扬。但是也引起了二七补训处国民党特务的注意。1941年1月,为了便于隐蔽,经县委书记孙双连批准,张芝灵辞去保长职务到陈吴联保处任户籍管理员。2月,西王村党支部遭到破坏,多名地下党员被捕。县委书记孙双连摆脱特务监视后,在张芝灵家隐蔽了十多天。后来,地委调孙双连担任新安县委书记,张芝灵给他开了路条,又和张学礼一起凑足路费把他送出了洛宁。张学礼接任县委负责人后,多次去宜阳赵堡向地委汇报工作,都是张芝灵开的路条。6月,张芝灵奉命和张学礼一道奔赴延安,进入中央党校学习(改名张芝林),毕业后被分配到三边分区工作,历任定边县盐业区委副书记、书记,定边县委副书记。全国解放后,张芝林历任吴中市委副书记、书记,贺兰县委书记,宁夏省委干部处处长等职。1955年,张芝林奉调赴新疆工作,历任中共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党委组织部部长、中共新疆石油管理局克拉玛依矿区党委第一书记、中共新疆石油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兼中共克拉玛依市委书记。他为新中国石油开发和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2年4月,新疆发生了“伊犁、塔城事件”。塔城地区数万边民在外国势力煽动下逃往国外,带走了20多万头牲畜,造成了60多万亩土地荒芜,损失巨大。8月,张芝林临危受命调任中共塔城地委副书记(主持全面工作)兼任塔城军分区第一政委。他坚决贯彻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指示精神,采取有力措施迅速稳定了干部队伍,安定了边民情绪,恢复和发展了工农业生产。“文化大革命”初期,张芝林受到不公正待遇。1972年落实政策补发被扣工资,他将其中3000元捐献给家乡陈吴大队,支援水利建设。1973年8月28日,张芝林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中山医院去世,终年57岁。1997年4月5日,陈吴村党支部、村委会在陈吴乡中心小学校园为张芝林树立纪念碑。

带你了解洛宁县陈吴乡的张氏三杰

在西南政法学院工作的杜子真(张学礼)

张学礼1940年9月任中共洛宁县委委员,1941年4月任中共洛宁县委负责人。当时,国民党掀起了反共高潮,豫西形势更加恶化。中共中央决定豫西各县区以上干部立即撤离。张学礼遵照地委领导的指示,周密安排了全县党的主要干部撤离的方案和路线。洛宁党的干部后来都安全撤离到了延安,或者到外地隐蔽,基本上没有遭受损失。6月,张学礼奉命与张芝灵一起撤离到延安(途中改名杜子真),先后在中央秘书处、陕北公学工作。1945年10月,调晋绥公安局工作。1949年12月,调四川省公安厅工作,先后任政保处科长、经保处科长。1953年,任四川公安学院副教育长、党总支副书记。1955年,任中央公安学院重庆分院教研室主任、院党委委员、机关党支部书记。1958年后,奉调到西南政法学院工作,先后任图书馆研究室主任、图书馆顾问。1983年离休,2013年病逝于重庆,享寿96岁。

在家乡,张耀彤、张芝灵、张学礼不惧白色恐怖,坚持斗争,圆满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到延安以后,张耀彤(张若平)从军,张芝灵(张芝林)从政,张学礼(杜子真)从教。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不懈奋斗,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作出了贡献。他们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国家的功臣,也是陈吴张氏家族的骄傲!

带你了解洛宁县陈吴乡的张氏三杰

作者简介:张泽民,1949年生,陈吴乡陈吴村人,中共党员。退休前曾任县政协办公室主任、文史委主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洛宁县   兰州军区   洛宁   塔城   陕北   党支部   保长   延安   双连   地委   政委   历任   县委   国民党   中共   旅游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