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家族大事记(四)

张氏家族大事记(四)

张氏家族大事记(四)

张氏家族大事记(四)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张泽武整理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文化更需要传承。张氏文化底蕴深厚、英雄辈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每当国家有难之际,历代张氏先贤挺身而出,慷慨赴死,舍身成仁。张氏先贤以满腔热情,筑就了张氏家族深厚的文化根基,奠定了张氏家族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崇高地位。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张氏先贤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为国家的稳定发展和繁荣昌盛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光辉篇章。

张氏先祖历来尊师重道,崇仁尚义,崇文尚武,忠勇报国,开拓进取,兼济天下,这是我们是张氏家族的风骨,这是张氏家族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血脉。为了传承张氏优秀文化,弘扬张氏忠勇爱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激励后人不断进取。本篇以弘扬张氏文化为目的,展示张氏文化风采,嘉惠族人,流传后世,意义重大。

本篇试图沿两条主线来叙述张氏家族的发展史。

其一:按照张氏家族的发展过程叙述,从张氏得姓起源到历代迁徙,从得姓始祖挥公到西周先祖张仲,从同州始祖张载到永宁德里张氏始祖仲文公,以至延续发展到现代,脉络历历可考。

其二:力图展现一个张氏家族发展的横向联系,永宁德里张氏和同州张氏、大门楼张氏以及渑池县千秋镇张氏,他们本为一体,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荣辱与共,同宗共祖,血脉相连,分布各地,心心相印,紧密相关,宗族联谊,共叙亲情。

张氏家族大事记主要意图在于为张家后人展现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有张氏得姓始祖挥公创制弓箭的辉煌、有历代先祖迁徙的悲壮情怀,有历代先祖开拓创业艰苦奋斗的历史轨迹,有张氏历代先贤的成功之路,有张氏历代英才俊杰忠贞报国,居家孝友,为了家族、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他们在家族、民族和国家遇到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舍生取义,弘扬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传承了张氏家训家风,为家族、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丰功伟绩,可歌可泣,祖功宗德,永载史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明朝泰昌元年(1620年),岁次庚申。

庚申拜命,则光庙践祚之初也。张论首陈尧舜十二事,言皆切中。而“勤政学,珍起居”两议,尤为先见。无何巡视西城,属以逆匪茹攻陷辽沈,京师戒严。公上疏《国宪日沦日斁疏》中指大珰大吏,请罢内外欺蔽之臣,又缉妖僧积可,京辇肃然,时论韪之,人人凛铁面风裁云。

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岁次壬戌。

“公(张论)单骑叱驭疾驱,而前亟疏方略以闻,天子赫然震怒,悉以监军事委公。公移会督抚,调集藩汉兵六十万,请帑金五十万,陈兵新都,大破贼于泸叙间,进克重庆,擒厥渠魁,俘献郊庙,继捣贼巢,连克永宁、蔺州诸处。是役也,凡复四十七城,拓地二千里,奢酋远窜水西,而蜀平。自古用兵未有得志西南夷者。噫!此真得志矣!”

兵部右侍郎侯恂称赞张论:“每叹公集思广益,如武侯之公忠;料敌制胜,如武侯之玄妙;而忧国奉公,则又如武侯之鞠躬尽瘁。宜其兵不留行,而立奏廓清也。顾以蜀乱,故阅二载,乃得代蛮烟瘴雨,几以性命殉之。殆所谓劳其身以安社稷者耶!”

明朝天启三年( 1623 年),岁次癸亥。

张论上《轸虏患疏》,献飞石、有炮架、七烧炮、独角虎等,制特以式下京营、山海,边备赖之。公在蜀章奏百三十二,历二载,始代益屹然一柱,为剑阁雄。

张论入川,与四川巡抚朱燮元指挥官军,经数十战,径歼之。樊龙、张彤、石永高三十人俘焉,泸溆乃有宁宇,由是擢大理寺左,又擢通政司右。

明朝崇祯元年(1628年),岁次戊辰。

张鼎延由行人司行人考选兵科,改兵科给事中。上疏弹劾兵部尚书霍惟华,惠安伯张庆臻贿改敕书,及宣大总督张晓、巡抚张三杰失事状,怀宗嘉纳,直升兵科都给事中,数次被崇祯皇帝召见,敷奏详敏,怀宗益贤。

崇禎元年正月,兵科给事中张鼎延疏讼父通政使司右通政张论川功及漏而未敘,或敘而未备者。......旨令疏內诸臣及张论,俱著优议具覆。

崇禎元年五月甲申,蜀绅光祿寺卿康新民等讼言川省有功诸臣,原任总督朱燮元,原任巡按御史张论,......当优以金吾世职,并与大用。......该部轻议锦衣世袭,己经科臣论列请直议汰,旨下所司速议覆”。

《崇祯长编》卷之十一 :“崇禎元年秋七月庚申,以四川奢酋荡平加恩輔臣......叙四川解围、复城、捣巢三功,......荫朱燮元子锦衣卫指挥使; 张论子锦衣卫指挥同知”。

《崇祯长编》卷之十四:“崇祯元年十月戊戌,帝御文华殿......给事中张鼎延劾庆臻行贿。

兵科给事中张鼎延弹劾福建巡抚都御史朱一冯,纠其抚闽不效也,朝廷罢免朱一冯福建巡抚都御史职务。

十月癸卯,兵科给事中张鼎延弹劾督臣张晓、廵抚张翌明。崇祯二年三月壬申,张翌明论斩,张晓论戍,以大同失事也。

明崇祯元年张论、张鼎延父子率合族修筑金门寨,同时修筑王召寨、陈吴老寨。金门寨有张论、张鼎延故居、客厅、南学院、拴马石、石槽、鱼盆以及《琅华馆帖》遗存于世。

张历延崇祯戊辰选拔为恩贡,考阶知县未任。

明朝崇祯初年(1628——1633年)

四门九世张论、张讲、张讃、张诏兄弟四人自德里村迁居金门寨;张诵陈迁居吴老寨;一部分张氏族人迁居王召寨。

明朝崇祯元年(1628年),岁次戊辰。

六月,兵部尚书王在晋向崇祯皇帝上《叙功疏》,尊旨确查四川平叛有功人员。该疏云:“六月兵部尚书王在晋等为遵旨确查川功,分别叙录,以凭圣裁事。四川先年解围、复城、捣巢,有功官员,稽案既久,委宜查叙,以彰激劝。......如解围、复城,则御史张论所勘也。......外监御史张论矢心戮力,料理决奇,驱驰瘴雾蛮烟,折冲千里,迅扫长蛇封豕,底定三川。查本官特奉监督征进之命,懋著开疆拓土之功,拮据二年,始终三案,劳不亚于总督,赏应优以世。及至于布政等官周著等八员,俱三案有名,定为上等。......崇祯元年六月初四日具题。三十日奉圣旨览奏。四川解围、复城、捣巢三案,内外文武有功官员,查覈既确,自应优叙,以示激劝。张论加二级,服阕遇督抚缺推用,荫一子锦衣卫指挥同知世袭,赏银四十两,紵丝三表裹,各给与应得诰命云云,该部知道钦此。

十一月,四川巡抚张论向崇祯皇帝上《谢恩疏》:“巡抚四川、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张论为感激天恩恭陈谢悃事。”该臣於崇祯元年十一月初六日奏:“为劳微赏钜顶戴难胜,乞恩辞免,以安愚分事。”奉圣旨:“张论监军川省,原以实在有功叙赉,不必奏辞,该部知道。”崇祯二年七月初四日上奉圣旨览奏,谢知道了,该部知道。

明朝崇祯二年(1629年),岁次己巳。

张讃丁忧补任山东乐陵县教谕,升知县。

崇祯二年四月,“廷臣会议咸推轂,以先大夫曾大挫其蜂气,覆其巢穴,诏起都御史督抚其地。”“上用廷臣议,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起公田间,命往抚蜀。”崇祯皇帝采纳朝廷大臣建议,以张论曾出任四川巡按御史,持斧其地,能制贼死命,故起公田间命往抚蜀。

崇祯皇帝起用张论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廵抚四川。诰赠张论之祖父张稔为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祖母段氏为淑人;诰赠张论之父张士益为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母朱氏为淑人;诰授张论为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四川巡抚,诰授张论妻段氏为淑人。张论给崇祯皇帝上《谢恩疏》,叩谢皇帝知遇之恩,叩谢皇帝封赠恩典。

张鼎延以父张论巡抚四川,按朝廷惯例,不得再担任谏官职务,上书请求回避。

张论持节以往,单骑兼程,冲围而入,因以戡大难,终成大功。崇祯二年八月戊午,伪梁王奢崇明合伪大元帅安邦彦兵数万攻永宁,四川巡抚张论与总督朱燮元调兵遣将,兵备副使刘可训、总兵侯良柱、贵州总兵许成名等,并力攻贼,官兵力击,大破之。官兵追迫,矢刃骤交,人马蹙蹈,倾陷亡算。贼复大败,死者数万人。奢崇明、安邦彦与其党伪都督莫德并授首,俘其党杨作等数千人,积年巨寇,一朝荡平,时称西南奇捷。四川巡抚张论及巡按御史毛羽健皆讼良柱、可训功。帝即命杖俘告庙,传首九边。

“己巳以都御史抚蜀,固谓蜀公旧持斧地耳。于时奢酋又纠水西安邦彦以十万众入犯,公以六千兵逆击之,一鼓尽歼于五峰山桃红坝,奢安二酋授首。捷闻,天子大悦,温旨慰劳,称为西南第一奇捷。犒金三万以宠功焉。公益集师七万,期大创水西,安酋惧,而乞命,公不许。安酋益惧,四川土司庞应祥代为之请。会逆薄京师,公誓师勤王,乃姑受抚。后又搜剿奢酋党陈文魁、胡宗禄,又擒崇明妻马氏及其子,疏告郊庙,而蜀太平。盖公劳绩,始终在蜀,其按蜀也,章奏以百三十二上;其抚蜀也,章奏又以百四十三上。锦江玉垒,维公再造。中外方倚为西南长城。”

张论“公上疏报捷第,归功于总督与将士用命,而己不言劳。天子览奏大悦,称为西南第一功,诏发三万金犒师,而褒功甚笃。”

“上大悦,褒为西南第一奇捷,发犒金三万以宠勚。”“盖章奏又百四十三上。凡两入蜀,而蜀推功于公,庶南人不复反,倘武侯其一揆耶!”“公两定蜀乱,勋在社稷。捷闻,天子大悦,温旨慰劳,称为西南第一奇捷。犒金三万以宠功焉。”

九月官兵定乌撒,安边、安民来降。

十一月戊子(初七)巡抚四川都御史张论至泸州,水西安位乞降。

“公(张论)感上知遇,益治师搜剿贼党,擒陈文魁、胡宗禄等,复擒崇明妻马氏并其孽子俘献阙下,国威以申,全蜀大定,皆公力也。居无何,公以军中失印,上书待罪,朝廷遽从公请,听公归。”

崇祯二年(1629年)张鼎延因直谏被谪还乡。亲家王铎有赠诗,见《拟山园初集》七古卷二《鹰摩歌为张玉调》:“洛纳张君意气豪,鸿俦鹤侣出其曹。标格宛是鹰摩汉,飒头苍天秋气号。....丈夫谏议亦如此,受甲使鹤安可倚。搏蠹驱凶仿崇羽,脱条奋翼照金紫。....君动骨不可当,腹罗隶宿缉群芳。庶鸟争与瑞鹞喙,令我太息神惨伤。”

九月,亲家王铎与洛阳邢绍德前来探望张鼎延于德里村。九月十六日,张鼎延与王铎、邢绍德等同登金门山顶,遇雨,稍留山中,分韵赋诗(后皆刻入《琅华馆帖》中)。王铎又作《金门山记》述其事。王铎《拟山园选集》文集:卷四十一《金门山记》。

张鼎延与王铎入金门山龙窠山谷,题壁。王铎《拟山园选集》诗集:七绝卷三《同玉调入龙窠山谷随题山壁》:“秋色泬廖苔藓封,相将闲看两三峰。深潭黑夜能雷雨,欲掷新诗嚇老龙。”

吕履恒《梦月岩诗集》卷八《金门山晓望》:“右军遗片石,风雨护蛟龙。”句,小注云:“上有王文安公石刻。”按:据此可知王铎这次游金门山,有题刻石壁。

张氏家族大事记(四)

张氏家族大事记(四)

张氏家族大事记(四)

张氏家族大事记(四)

张氏家族大事记(四)

张氏家族大事记(四)

张氏家族大事记(四)

张氏家族大事记(四)

张氏家族大事记(四)

张氏家族大事记(四)

张氏家族大事记(四)

孟津王铎撰有《蜀抚张葆一平奢安十律》、新乡张缙彦撰有《葆一老伯水西战绩》、詹钟玉撰有《张中丞平奢安四十韵》、徽歙张习孔撰有《浩气歌》等,以颂张论平叛功勋。

张氏家族大事记(四)

王铎《蜀抚张葆一年伯平奢安》

张氏家族大事记(四)

张氏家族大事记(四)

张缙彦《葆一老伯水西战绩》

张氏家族大事记(四)

张鼎延《先君四咏》

张氏家族大事记(四)

张璿《先祖川功》

张氏家族大事记(四)

张鼎延《张中丞蜀事小传》

明朝崇祯三年(1630年),岁次庚午。

崇祯三年八月辛酉,四川廵抚张论以四城已复,请停石砫土司总兵秦良玉及其姪秦翼明勤王之召。帝责其奉调已久,此時犹然上请,急公之义安在,命所司酌覆。

崇祯三年十一月乙酉,四川廵抚张论疏陈水西抚事未就,川兵万不能撤,川饷万不能减,请依贵州留饷四十万之例,永定不易之额,章下所司从长酌议。“崇祯三年十二月壬申,四川报擒逆党胡宗禄等三人并奢崇明幼子二人,帝报闻。”

明朝崇祯四年(1631年),岁次辛未。

张讲自唐山县知县卸任归里后,怡然自得,放情山水,教家人以敦睦礼让。

明朝崇祯五年(1632年),岁次壬申

崇祯五年正月,先是崇祯四年闰十一月初二日,盗入四川廵抚张论卧內窃关防以去,礼科给事中谢玄珧劾其疏劣无能,请赐罢斥,帝命部院从重参看;二月张论自四川巡抚任上,解任归里;为四川巡抚张论建“都宪坊”;张论在德里村南张氏祖茔建“佳城坊”,世称石门;崇祯皇帝下旨在永宁城东大街为四川巡抚张论及其先祖建立“恩貤累代坊”。恩貤累代坊”是德里张氏家族众多石牌坊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洛宁历史上石牌坊中最大的一座,规模之宏伟,石雕工艺之精湛,堪称中原之首。

张氏家族大事记(四)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洛宁县   先贤   崇祯   永宁   德里   金门   崇明   都察院   明朝   家族   巡抚   先祖   御史   元年   大事记   文化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