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滨江环游记(三)

再铸辉煌

魔都滨江环游记(三)

虹口(区)滨江段

魔都滨江环游记(三)

从“外白渡桥”进入虹口滨江。

“外白渡桥”原名“威尔斯桥”,因为有“摆渡”的作用,又因为过桥无需交费,有“白渡”的意思,所以曾经被老百姓叫做“摆渡桥”或者“白渡桥”。

中国有上河为“里”下河为“外”的语境,结果这苏州河口的“威尔斯桥”木桥就逐渐演变成了今天全钢结构的“外白渡桥”。

魔都滨江环游记(三)


魔都滨江环游记(三)

栉风沐雨与“外白渡桥”牵手相伴了近一个世纪的“上海大厦”。

“上海大厦”原名“百老汇大厦”,上世纪50年代初期由陈毅市长提议改为现名。

能以“上海”冠名,足见其当年傲视群楼的地位——就像今天陆家嘴的“上海中心大厦”一样。

魔都滨江环游记(三)

从浦东眺望苏州河口。

现为5星级涉外饭店的“上海大厦”,形状和颜色都与周边楼宇形成明显反差,这样的风貌,既为其平添了几许沧桑,也给周边的楼宇增加了几分厚重。

魔都滨江环游记(三)

浦江饭店中的中国证券博物馆、黄浦路106号原日本领事馆和联合国救济署(亚太和远东办事处)旧址(带黑框为网络截图)。

魔都滨江环游记(三)

白玉兰广场不远,就是被称为“一滴水”的国际邮轮客运中心和国际邮轮港务大厦。

魔都滨江环游记(三)

据称,图中老照片记录的是当年联合国救济署通过北外滩港口向中国内地灾区转运粮食的镜头。

魔都滨江环游记(三)

虹口滨江,因为岸线不长,也可以笼统称为“北外滩”。

这里曾是魔都通江达海大大小小老码头的所在地,当年几乎所有乘海轮进出上海的中外客人,包括来中国的爱因斯坦、泰戈尔等,以及放洋的中国革命党人,几乎都是从这里上下出入。

魔都滨江环游记(三)

中国第二批留法学生即从这里登船出发。

据记载,上世纪20年代前后,包括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在内的650余位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均从这里的秦皇岛路黄浦旧码头登船远航。

这无疑是中国革命史上极其厚重的一笔。

魔都滨江环游记(三)

留法时期的邓小平。

现在的北外滩,正在走一条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崛起之路,除了打造游艇码头和一流邮轮母港之外,还对标陆家嘴,建造新的商贸积聚区。

虹口滨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滨江   下河   威尔斯   百老汇   河口   黄浦   虹口   渡桥   联合国   邮轮   苏州   上海   码头   当年   大厦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