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的重庆之父母篇

视频加载中...

年初会和父母讨论年度出行计划,一般国外就是我自己独裁了,所以定了计划之后经常会被我心血来潮篡改的面目全非哈哈哈;国内会坐下来讨论各自诉求,尽量民主求取最大公约数。今年初,老妈说我和你爸都没去过重庆,我想去看看江姐的渣滓洞;老爸说我想去看网红的穿墙小火车和立体魔幻城市;想想大足石刻和武隆都值得再去——于是“重庆”全票通过。

出行前查了一下航旅纵横,五次重庆往返,于是试着去回想这几年我和重庆的相遇:第一印象不是城市怎样,而是机场离市区远不远、堵不堵车、航班准点率高不高哈哈哈~看过观音桥的住宅、看过解放碑的商业,看过水电站、看过公用事业、看过养老医疗,被带到不知哪个游船和不知哪个高楼顶层露天酒吧名为观赏夜景实为聊天……说我不认识这个城市肯定不是,说认识吧,好像又总有些隔靴搔痒。就这样,我和父母来到了这座“站着的”城市。

老爸的主题:8D网红魔幻城

重庆荣获被抖音捧红的城市可谓名副其实,截止到去年8月份,李子坝“轻轨穿楼”的点击播放量就破了亿,于是就把李子坝作为第一站开始体验8D城市啦~轻轨还没到站就听到车里有人说,快该钻楼啦快该钻楼啦,看下面的人~我顺着一眼望去,脚下平台上飘着导游醒目的小红旗、人群沸腾着架起长枪短炮,第一次见给地铁站设置观景平台的,也是够体贴了,重庆还是很好的抓住“抖音打卡”的商机呐~之前不少网友说到了地铁站就是不知道怎么下去的,没想到地铁站再次贴出温馨提醒。

我们仨的重庆之父母篇

我们就跟着这标牌一路下了五层电梯绕到了观景平台。看着满屏下雨预报的我就没带遮阳设施,没想到第一天恰逢艳阳高照。“哎呀,这趟只顾照相了没录视频”、“哎呀,这趟两列车没在钻楼口错车”……于是老妈带着有些困惑和无奈的表情,看着我和老爸站在白花花的太阳下,拗着脖子、眯着眼睛,兴致盎然的等了三趟呼啸而过的地铁。

直到拍满意了,我们才收拾起余兴开始走三层马路。第一层的红色路线倒是有意外的惊喜(后面详述),第二层的美食就是几个内秀的小馆子偶有出没、大部分是荒荒的纯粹的路,也并没有很多市井气,第三层尽头是鹅岭二厂文创园,我如果说就是盘山公路不知道会不会被骂没情趣……

至于尽头的鹅岭二厂文创园,我觉得我会记住这个地方,因为在这里一段关于“真实”的感触在我头脑中清晰的流淌出来:看着身边几乎画着一样妆容的年轻女孩,我突然生出一种很深的抵抗力和隔绝感。单看五官的确挺美,甚至妆容本身也挺美,可合在一起成为动图之后好像就成为了流水线上清一色的塑料娃娃:在相同的位置、举着相同的手机、摆着相同的pose,静静看着她们的刹那,我仿佛生出一种置身车间的错觉。前两天看了一篇让倪妮不要再贡献街拍营销这种极其微小的、刻意营造给别人看的局部,而去真正打磨关系到一个角色、一个人、一个生命的整体。当时蛮有感触,可就在鹅岭二厂这个场景下,文章里的一些论证突然内化为我自己的感触:生活是连续的,被相机切开的片段或许会看起来光鲜但并不再代表你而是有了它自身的生命,所以永远不要让片段绑架生活,因为只有后者才真正属于你。“别人讲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内化为“你感悟到的道理”之后,我们往往才会死心塌地。

网上有人说“别的城市都是趴着的,但重庆是站着的”,网红以来,蚂蜂窝上出现了很多体验“站立重庆”的攻略,其实当你身处这座城,你会发现这样的体验随处可见。两江游船、长江索道固然有,但民宿窗口、地铁站台、立交桥上,甚至只是不经意的一个转身间,就会看到不按常理出牌的风景——我觉得这才是重庆最有魅力的地方。所以老爸的8D城市主题,其实贯穿了我们在重庆的每一天

老妈的主题:红色重庆

客观的说,重庆的红色主题做的真是蛮不错:精心开辟了几条线,红岩联线串起的是国共之争,三层马路串起了联合抗战,路上指示牌清晰、公共交通也到位、很多景点都免费,应该是薄的遗物吧。如果不是老妈提要求,我想再来几十次重庆我估计也不会主动走这趟线,本着陪老妈的初衷走下来,却不经意间有了属于自己的收获,那就是:民国时期的小洋楼真的好漂亮好舒服!

今年在荷兰的安特卫普和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我们都选择了住民宿,有机会从内部而不只是外观了解尼德兰的“民居”。我一直在脑子里检索这种“民居”在中国对应的是什么。该怎么定义此处的“民居”呢?我试图表述出来应该是:带有地理特征和文化痕迹的、但又随着历史发展进化的、适宜现代居住属性的平民居所。但好像一直未得其果:不是目前中国城市的独栋小别墅哈,这些别墅绝大多数并没有中国文化痕迹,也和当地地理环境不符,在民居里加入了外国低配宫廷风格而不是外国民居风格,我一直都觉得及其诡异……也不是中国农村的所谓二层小洋楼,因为那种毫无风格的风格,也就仅限于功能属性吧。直到这次来到桂园(双十协定签订地)、周公馆(中共南方局办公地),我才突然开窍,脑子里浮现出我之前在其他地方看过的各种“旧居”:原来在中国对应的就是这类所谓“民国小洋楼”!真的符合“带有地理特征和文化痕迹的、但又随着历史发展进化的、适宜现代居住属性的平民居所”里的每一项啊!于是老妈的“红色之旅”成功被我默默的加入“民国民居之旅”。在这种房子里呆着,第一反应是自然舒适:木地板、窗户、楼梯、露台、桌椅,所有地方都像从地理和历史中自然而然长出来的,你会觉得这座房子就是属于这个地方这个时期的。老妈边上楼梯边感慨,人家当年住的是真好~身边有个重庆阿姨说,这还不算好的,我们当年住的比这个好的有很多哎。我连忙问阿姨,是不是把民国时留下的住所分给几户人家一起合住的那种?阿姨回答,是的呦,国民党那些当官的撤退时留下很多这种洋楼的,我们家过去就在解放碑那边,现在都给拆掉了。

1937年11月国民党西迁重庆到1949年11月共产党解放重庆——整整12年这次重庆之行让我突然对这12年国共合作抗日、对抗决裂加上美国涉入这一系列综合交错遗留下来的历史痕迹非常感兴趣。可惜林风眠移居重庆江边的遗迹估计已经找不到了,其他的,待下次来要好好再开拓一下!

最后以父母的搞怪视频结束本篇吧~

我们仨的重庆之父母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重庆   李子   居所   民居   中国   民国   阿姨   感触   老爸   属性   痕迹   父母   风格   主题   城市   旅游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