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里的元朝:一马不被两鞍,忠贞的爱情

过河拆桥

元顺帝时期,朝廷決定废除科举。诏书都已经拟好了,只是还没有盖上玉玺。参政许有王坚持劝谏太师伯颜,两人来回争。最终,伯颜虽然欣赏科举出身的许有王,但是计议已定,不能再改弦更张。第二天宣读诏书时,许有王被人安排在一众官员的前列,显然是要给他难堪。有人拿他开玩笑说:“许参政出身科举,却这样“欢迎废科举的诏书。岂不是过河拆桥?

元杂剧《李逵负荆》中,李逵怀疑宋江和鲁智深强娶了杏花庄老王林的闰女于是带着两人去找老王林对质。下山路上,鲁智深调侃冲在前面的李逵是个开路先锋,叫他“遇水搭桥”。李逵回怼说自己偏要“过河拆桥”。

显然,许有王故事中的“过河拆桥”是种日常用法,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曾经帮助自己的人一脚踢开。而《李逵负判》中的用法则是一种文学上的再创

典故里的元朝:一马不被两鞍,忠贞的爱情

马不被两鞍

元朝时,汴梁有位叫孟志刚的儒生英年早逝,未留下一儿半女。由于家中贫苦,官府派专门的工匠为其建造棺木。孟志刚的妻子衣氏请求工匠把棺木做得宽大些,这样她就可以把丈夫的衣物同下葬。工匠答应了她的请求。等棺木做好的这一天,衣氏准备好饭菜,祭奠了亡夫,然后把家里的财物尽数送给邻居,对他们说:“吾闻一马不被两马鞍吾夫既死,与之同棺共穴可也”。说完衣氏便自杀殉夫。

从此以后,人们便用一马不被两鞍比喻女子贞洁不二。比如,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写道:“道不得一马不跨双鞍,可怎生父在时,曾许了我。”

典故里的元朝:一马不被两鞍,忠贞的爱情

梨虽无主,吾心有主

金未元初的许衡是北方的理学大家。有次盛夏时节赶路,酷热难耐。正好路边有几棵梨树,果实饱满。望梅止渴毕竟不如吃梅止渴,于是路人纷纷伸手摘梨。但许衡却不为所动,自顾自在树下歇凉。有人不解地问:“你怎么不吃个梨解解渴?”许衡答道:“不是自己的梨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么乱,这梨树哪里还有主人!”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难道我的心也跟着无主了吗?

这则故事充分展现了一代理学大家的人生信条,即不论外在环境如何,始终坚持心中的义理,不可随波逐流。

典故里的元朝:一马不被两鞍,忠贞的爱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汴梁   西厢记   李逵   改弦更张   亡夫   劝谏   过河拆桥   诏书   棺木   梨树   元朝   科举   工匠   忠贞   理学   典故   比喻   出身   爱情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