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韩帝国:夹缝中的艰难独立

前因:俄馆播迁

“乙未事变”发生后,亲俄派官员趁乱携高宗去往俄公馆寻求庇护。

1897年10月12日,朝鲜高宗称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大韩帝国建立,这也是朝鲜半岛上第一个帝国。

这一天,朝鲜满朝大臣身穿官服早早齐聚一堂,在一位身着龙袍的贵人带领下,正在祭天坛举行祭天仪式,原来是朝鲜在举行称帝典礼,而那位身着龙袍的贵人正是高宗李熙。高宗称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大韩帝国正式拉开了历史的序幕。

大韩帝国:夹缝中的艰难独立

众所周知的是几千年以来,朝鲜作为中国的藩属之国,朝鲜的统治者只有王的称号,没有帝号,这次穿龙袍称帝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让我们把时间拉回至1897年,去了解大韩帝国建立的来龙去脉。

两年前,也就是1895年10月8日,日本人在乙未事变”中闯入朝鲜王宫,杀害了亲俄的闵妃(明成皇后),此后,日本又积极地干涉朝鲜內政,指使亲日内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使用太阳历和剪发等,使得朝鲜爆发了“乙未义兵”的起义运动。

高宗趁机摆脱日本内阁的控制,第二年2月,高宗在亲俄派大臣的建议下,前往俄国公使馆寻求保护,这次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俄馆播迁”。

高宗李熙逃往俄公馆后,在俄国的撑腰下开始“大发龙威”,发布一道道诏书,解散亲日的内阁,组织亲俄的内阁,逮捕亲日派大臣。

原本朝鲜直面日本,这下变成了沙俄和日本争夺朝鲜。

大韩帝国:夹缝中的艰难独立

朝鲜暂时获得了喘息,琢磨起了独立。1896年4月,知识分子徐载弼创办朝鲜首个民间报纸《独立新闻》,希望用报纸来传播朝鲜独立和改革的思想,在当时朝鲜民众中影响很大。

他认为朝鲜几百年从属于清朝,从来都不知道独立是什么,如果要提高朝鲜人民的地位,首先要提高朝鲜国家的地位,要提高朝鲜国家与人民的地位,朝鲜国的君主必须与他国的君主处于平等的地位,因此高宗应当称帝。

朝鲜民间独立思想怠演意烈。此外大臣们也在推波助澜,他们发动了请求高宗称帝的上疏运动。1897年2月,高宗搬出俄国公使馆,回到汉城皇宫。1897年朝鮮朝内大臣纷纷向高宗上疏请求称帝。在这些众多的奏折中,大臣们纷纷陈述了称帝的理由以及称帝所带来的益处。

大韩帝国:夹缝中的艰难独立

有大臣认为朝鲜オ是中华正统,几千年来都受到了中华民族礼乐文化的熏陶比女真人建立的清国更正统,因此高宗称帝是名正言顺的。还有的大臣认为高宗称帝能够提高朝鲜民族的自信,拯救岌岌可危的国势,稳定国内的政治局面请求称帝的上疏运动正合高宗的心意。

其实,高宗也是上疏运动的幕后推手。

高宗学习古代历史上ー些君王的称帝伎俩,授意朝鲜官员不断地上奏折恳请高宗称帝,营造出称帝是被官员和民众大力推动,高宗不过是顺从民意的景象。

但是朝鲜的称帝计划遭到了不少的嘲讽与反对。

俄使更是向朝鲜官方放言如果高宗称帝,俄国就与朝鲜绝交!朝鲜此时算是处日本从清国手里抢来的殖民地,没有完整主权更有利于俄国的渗透与控制而清国几百年了都当它是藩属国,非常看不上这样的僭越行为。

而日本原本就力图让朝鲜独立,免得受清廷影响,一直推动称帝的事,只是现在朝鲜倒向俄国,他们也就不像以前那样积极,不论称帝与否,朝鲜都是他的囊中物。

大韩帝国:夹缝中的艰难独立

但是高宗为了实现称帝计划,大量花费,和各国公馆打招呼,使者们最后还是答应了出席,对于大多数西方列强来说,这个形式无关緊要。而俄国和日本斗争正酣,高宗回宫后,亲俄派大臣又失势,反对无力。

1897年10月3日,朝鲜高宗李熙答应了朝鲜臣民的称帝请求,12日,李熙模仿中国古代统治者称帝的典礼仪式,前往天坛祭天,在举行一整套繁琐的仪式后正式登基为皇帝,建立大韩帝国。

不过,这终究是昙花一现而已。

后果:光武改革

高宗称帝后,对大韩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因为高宗的年号为“光武”,所以历史上将这次改革称为“光武改革”。

结论:大韩帝国是在日、俄势力的夹缝中,由高宗李熙在朝鲜半岛建立的独立国家,根基脆弱,但也是朝鲜民族争取独立解放的一次重要尝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帝国   朝鲜半岛   公使馆   俄国   藩属   独立   奏折   龙袍   朝鲜   国号   夹缝   内阁   日本   公馆   大臣   艰难   地位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