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和郑板桥等文人雅士都喜欢画竹,泰山上有以竹命名的竹林寺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就偏爱以竹来抒发内心情感,“松竹梅”被文人誉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被文人誉为“花中四君子”。

竹子为什么会成高尚德行的象征呢?是因为竹子空心而竹节挺拔,寓意虚怀若谷、气节高尚。又因为竹子能屈能伸大丈夫,所以“文人爱竹,自古皆然”。

魏晋有竹林七贤,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而郑板桥则写竹入画,画竹传情。为大家多津津乐道。而寻常百姓也经常把竹子栽种于宅前院后、窗外盆中,装扮景致。

苏东坡和郑板桥等文人雅士都喜欢画竹,泰山上有以竹命名的竹林寺

图:苏东坡的《竹石图》


泰山上的竹子,性喜湿润、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并且耐低温和干旱。栽培竹子的详细历史不可考,但是说到竹林,大家经常想到的是泰山竹林寺、普照寺等。两寺距离不远,并且均有竹林盛景,可能也和朝鲜高僧满空禅师有关。

明朝年间,满空禅师来泰修建竹林寺,主持竹林寺十年之久。期间发现普照寺香火不盛、破落不堪,通过四处化缘,又把普照寺修葺一新,后任普照寺主持至坐化而去,总计主持泰山两寺前后二十年,为泰山名僧。

竹林寺

竹林寺位于泰山西路黑龙潭之上、长寿桥东北,屡毁屡建。现存建筑为2000年重建,为唐代风格建筑,是一座两进式木结构建筑,第一进院落由山门、钟鼓楼和天王殿组成。第二进院落由东西厢房,大雄宝殿和环廊组成。竹林寺的两翼翠竹青青,景色优美,有诗云:“小径沿山,清流夹道,蟠曲羊肠,景随步换。”或云:“绿竹千竿,银杏双挺”。

只因竹林寺地处泰山西路,较为冷僻,目前建筑复建仅十年,游客较少,所以有竹林之实,但是无普照寺之名。


苏东坡和郑板桥等文人雅士都喜欢画竹,泰山上有以竹命名的竹林寺

图:竹林寺位于泰山西路黑龙潭之上、长寿桥东北,为唐代风格建筑


苏东坡和郑板桥等文人雅士都喜欢画竹,泰山上有以竹命名的竹林寺

图:竹林盛景,曲径云深宜种竹(借用筛月亭刻联)


泰山竹林的另一盛景在泰山南麓的普照寺

普照寺属禅宗,寺为四进院落,以双重山门、大雄宝殿、摩松楼为中轴线,寺内东院禅舍清幽,西院绿竹千竿,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整个寺院隐蔽在青松翠竹之中。


苏东坡和郑板桥等文人雅士都喜欢画竹,泰山上有以竹命名的竹林寺

图:古严竹鸣


除竹林寺、普照寺外,据说罗汉崖也有不少竹林,今后观瞻。


苏东坡和郑板桥等文人雅士都喜欢画竹,泰山上有以竹命名的竹林寺

图:普照寺放生池附近的竹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竹林   泰山   钟鼓楼   文人   长寿   绿竹   大雄宝殿   盛景   雅士   禅师   山门   翠竹   院落   竹子   唐代   建筑   喜欢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