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血的仕途:秦朝宰相李斯最终倒下,是因为心里没有了泰山

李斯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位功罪同大的政治家:李斯的文明功业如泰山不朽,而李斯的亡秦罪责负铁铸恶名,身后评价备受争议:

因写《谏逐客书》,鲁迅高赞“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因泰山刻石和李斯的为人,清人宋思仁则说李斯为小篆之祖,但不屑于李斯的不义,“夫李斯小篆为八分之祖,斯不义不足论,而碑实为可宝”。

流血的仕途:秦朝宰相李斯最终倒下,是因为心里没有了泰山

图:李斯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位功罪同大的政治家

李斯的人生有三个转折点:师于荀子,佐于嬴政,罪于赵高。而李斯的人生也有四句话贯穿始终,其中两句和泰山有关:

人之贤、不肖,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流血的仕途:秦朝宰相李斯最终倒下,是因为心里没有了泰山

图:战国七雄秦独大,商鞅、张仪、魏冉、范睢、蔡泽、吕不韦、李斯改变大势。


“人之贤、不肖,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

是说李斯年轻时做小吏,有次发现看到茅厕中的老鼠粪便为食,近人狗就惊慌乱逃;李斯又看到粮仓中的硕鼠,粮不尽,住大屋,人近也不怕。因而李斯叹曰:“人之贤、不肖,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李斯认为人贤能与否就像老鼠一样,完全在于人所处的位置,环境和选择真的很重要。

因此,李斯辞去小吏,去跟着齐国的荀子学习,后成为名相,一时叱咤大秦风云。

流血的仕途:秦朝宰相李斯最终倒下,是因为心里没有了泰山

图:李斯感叹人贤能与否,就像老鼠一样,完全在于人所处的位置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公元前227年,李斯来到秦国,当上了秦王嬴政的进士,给秦王上《论统一书》,劝说秦王抓紧良机,灭诸侯成帝业,实现天下一统。嬴政欣然接受李斯建议,将之拜为客卿。

然而此时秦国的贵族借故要求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秦王同意了,而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李斯于是写下著名的《谏逐客书》,劝谏嬴政: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此时的李斯想到泰山,提到泰山不排斥每块土壤而能成其大,劝谏秦王不要排斥百姓庶民。嬴政看了《谏逐客书》,取消了逐客令,并提拔李斯。

流血的仕途:秦朝宰相李斯最终倒下,是因为心里没有了泰山

图:李斯云“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

秦始皇登临山顶后,命丞相李斯篆书刻石,立于岱顶玉女池旁,以纪功德,这就是著名的《秦泰山刻石》。内容记录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功绩,以及日夜操劳处理政务等。

十年后,秦二世元年(前 209),皇帝胡亥东巡登泰山,又于刻石上加刻秦二世诏书,刻辞文提到:

二世提到此前秦始皇所立的石刻中,均未提到“始皇帝”,担心由此无法彰显秦始皇的伟大功绩。

这时候李斯联合两大臣冒死上奏:“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

也就是恳求秦二世把上面的话语以诏书的形式,完整地刻在始皇帝的刻石后面。


流血的仕途:秦朝宰相李斯最终倒下,是因为心里没有了泰山

图:残存秦泰山石刻仅剩十字,秦二世诏书补齐全影。

“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秦始皇死后,李斯为保全个人私利,附和赵高伪造遗诏,立少子胡亥为帝,赵高篡权之后又诬陷李斯谋反,将其腰斩于咸阳城外,并“夷三族”。

流血的仕途:秦朝宰相李斯最终倒下,是因为心里没有了泰山

临行前李斯万般懊悔对同赴刑场的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我们还能牵着大黄狗,出上蔡城门去猎兔子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泰山   上蔡   荀子   秦国   秦王   东门   功罪   客卿   泰山不让土壤   劝谏   小篆   小吏   诏书   秦朝   不肖   仕途   宰相   金石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