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泰山贡献极大,“王”一字竟有“天、土、人、王、大”之意

泰山孔子庙是全国名山中唯一的一座供奉“文帝”孔圣人的庙宇,坐北朝南,视野开阔。

大门石匾额“孔子庙”,为重建时韩复榘所书。山门两侧墙石质对联:“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则为徐宗干所题;而庙内的孔子行教像碑,亦为徐宗干做刻。

他对泰山贡献极大,“王”一字竟有“天、土、人、王、大”之意

图:孔子庙上联的“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源自颜回对孔子先生的评价


徐宗干何许人也?

徐宗干(1796~1860),字伯桢,江苏南通人,嘉庆进士,任职山东高唐知州、泰安知县等多职,在鲁二十年。后官至福建巡抚,又任职台南等地。相对于宦海政绩,徐宗干因酷爱金石,所以山东、台湾多地,均有其事迹流传。

• 泰山与台南的孔子行教像,同源出自徐宗干所藏米芾墨拓,为徐宗干所刻;

• 参与保护秦李斯刻石,从泰山岱顶移至山下岱庙;

• 重修三贤祠,并扩建为五贤祠;

• 泰山普照寺题联两副,为《泰山道里记》作序;

• 书“王母池”门匾,别体“王”字内涵丰富;

• 留书对联于岱庙雨花道院;

徐宗干:海峡两地做刻孔子行教像,让泰山与宝岛文化相连。

道光元年(1821),徐宗干出任曲阜知县,寻获宋米芾“孔子赞像”墨拓真本。道光四年(1824年)迁任泰安知县。道光九年(1829年),徐宗干将孔子行教像与孟子像同时摹勒镌石,置于泰山孔子庙。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离开山东,累官至福建巡抚。道光二八年(1848年)赴任分巡台湾兵备道时,携“孔子赞想”拓本渡海来台,并委托台湾府儒学石耀祖重刻, 道光三十年(1850)八月初八日,将圣像迎入台湾府学(即今台南孔子庙)。

徐宗干通过一幅孔像、两方石刻,将泰山与宝岛的儒家文化紧密链接在一起。

他对泰山贡献极大,“王”一字竟有“天、土、人、王、大”之意

图:泰山孔子庙中的“孔子行教像碑”


徐宗干:保护秦泰山刻石,从泰山岱顶移至山下岱庙

泰山刻石立于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是泰山最早的刻石。前半系秦始皇东巡泰山时所刻;后半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均为李斯所书,原立泰山岱顶。

他对泰山贡献极大,“王”一字竟有“天、土、人、王、大”之意

图:现存岱庙的秦泰山刻石


•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东封泰山,获拓本四十余字。

•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泰山刻石“仅得‘臣斯’以下二十九字耳。”后移至碧霞祠东庑。

• 清代乾隆五年(1740年),碧霞祠毁于火,泰山刻石残石失踪。

• 嘉庆二十年(1815年),玉女池寻得泰山刻石残石二块,嵌于岱顶东岳庙宝斯亭内。

后泰山刻石历经波折,幸存至今。先是道光年间东岳庙墙坍塌移送山下岱庙,光绪年间岱庙内失而复得,民国战乱为躲炮击移至东御座。

泰山刻石历史传承脉络清晰,是名副其实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两千年的风雨沧桑,多人参与保护,而泰安知县徐宗干的贡献是,在道光十二年(1832年),把泰山刻石从岱顶东岳庙的瓦砾中寻得残石,把刻石从山上运到山下,嵌置在岱庙道院壁间。

徐宗干:重修三贤祠并扩建为五贤祠

普照寺北泰山书院,由北宋初孙复创建。明嘉靖年间,增建仰德堂,祀孙复、石介、胡瑗,称三贤祠。清道光九年(1829年),泰安知县徐宗干再次重修,并奉明御史宋焘、清大学士赵国麟入三贤祠,遂改称五贤祠。

他对泰山贡献极大,“王”一字竟有“天、土、人、王、大”之意

图:徐宗干“五贤祠碑记”


他对泰山贡献极大,“王”一字竟有“天、土、人、王、大”之意

图:五贤祠附近石刻“千秋道岸”及“讲书台”


他对泰山贡献极大,“王”一字竟有“天、土、人、王、大”之意

图:五贤祠附近石刻“山高水长”


徐宗干:普照寺内的“筛月亭”及“菊林院”对联

在普照寺后院,有著名的六朝松,古松粗达数抱,树冠如盖。上有摩松楼,松下“筛月亭”,取“古松筛月”之意。在四根支撑立柱的外侧,各刻写一副对联,从不同角度赞美筛月亭的风光之美。徐宗干的诗句题于筛月亭南侧,书联:

“引泉种竹开三径,援释归儒近五贤”。

后院是菊林院,正房与摩松楼相接,额题“菊林旧隐”。

徐宗干书联:

“松曰好青,竹曰好绿;天吾一瓦,地吾一砖”

他对泰山贡献极大,“王”一字竟有“天、土、人、王、大”之意

图:普照寺内筛月亭,徐宗干书南联


徐宗干:留字门匾“王母池”

王母池山门的正上方有石质牌匾,上书“王母池”三字,印章落款“徐宗干印”和“伯桢”。其中“王”字中间多出一撇一捺。

徐宗干为什么写的“王”字与众不同,一字中含“天、土、人、王、大”,用于表达对王母的尊敬推崇之意。

他对泰山贡献极大,“王”一字竟有“天、土、人、王、大”之意

图:“王”字内含“天、土、人、王、大”


徐宗干:为雨花道院题写“雨花”二字联

雨花道院位居岱庙中轴线西侧,宋元时期,内建诚明堂、御香亭、环廊等建筑;明清时期有藏经堂、环咏亭、鲁班殿等建筑。清嘉庆年间,进士徐宗干以“雨花”二字为之作一联曰;

“雨不崇朝遍天下,花随流水到人家。”。

如今的雨花道院已被辟为岱庙石刻园,汇集泰山精华石刻,把泰山碑碣、岱庙馆藏书法等展现出来,深受游客喜爱。

他对泰山贡献极大,“王”一字竟有“天、土、人、王、大”之意

图:雨花道院一角


他对泰山贡献极大,“王”一字竟有“天、土、人、王、大”之意

图:雨花道院一角


他对泰山贡献极大,“王”一字竟有“天、土、人、王、大”之意

图:雨花道院一角


他对泰山贡献极大,“王”一字竟有“天、土、人、王、大”之意

图:雨花道院一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泰山   米芾   嘉庆   台南   门匾   拓本   泰安   孔子   知县   道光   台湾   石刻   山东   对联   年间   贡献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