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情绪及其管理(下)

四、提高“情商”

所谓“情商”,就是情绪修养水平。其实质是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经常处于良好的状态。情绪修养的关键就是学会消释和克服不良情绪。这里就如何排解不良情绪谈几点看法。

1、改变认知角度

我们知道,个体对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认知评价是产生不良情绪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认知角度,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努力从客观事物中分析,寻找合理的、积极的因素,是排除不良情绪的重要方面,如怎样看待生老病死的问题。如果你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和死亡,你就会整天生活在忧愁、悲伤的情绪里,就会陷入“病人角色”,就会产生生命的末日感,就会为离阎王殿越来越近而恐慌。如果我们换个思维,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科学地面对疾病和死亡,就会得出不一样的认识。其实,人的生老病死,都是生命的过程,是自然的规律,如同日出总有夕晖,人生之路也有晚暮的一段。可以说,人从一出生就注定直面无可回避的死亡。如果对生死,对世事的无常有了清晰的认识,很多不幸的事情,也就不会干扰我们的生活和情绪。曾看过这样一则报道:一个人在车祸中不幸失去了双腿,朋友都来慰问,表示极大同情,而他却说,“没什么,尽管失去了双腿,却保住了生命,而且,使我认识活着是意见多么好的事情。我失去了双腿,得到的是比以前更加珍爱的生命。”他虽遭不幸,但他却改变了认知角度,从积极的方面认识和思考问题,这样就克服了因不幸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老年人的情绪及其管理(下)


2、把握需求的“度”

本文开头已经告诉我们,情绪的产生与个人的需要关系密切,个人需要得到满足了,就会产生喜悦的好情绪,反之,则会产生苦闷、焦虑等消极情绪。因此,把握需求的“度”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所谓把握需求的“度”,就是要找到外部世界与内部世界间的平衡点。也就是说,要把自己的需求定在现实条件允许下和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如果你的需要与现实和自己能力之间差距较大,那你就应该努力把自己的需求降低或放弃,以摆脱失望后的心理不平衡,避免对身体产生各种各样的损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那些活得舒心、活得潇洒、活得高寿的老人,大都没有过高的欲望,都是知足常乐者,不妄求,则心安。

老年人的情绪及其管理(下)


刘老伯是我们园区里的一位长者,他身患多种慢性疾病,他的生活几乎都在忙着两件事:不是去医院看病就是取药。由于疾病已缠身多年,身体已很虚弱。面对这样的现实,他没有消沉、没有烦躁、没有怨天尤人。遇到熟人他总是面带微笑,他说:“人不能太贪心,老天爷已经给我多活了几年,我知足了。”刘老伯无过高欲望,是位知足者。孔子说,人要“戒之以得”,“得”即贪欲,必须戒之,方能养好一颗健康平常心,方能保持良好的情绪。不知是亏,总是一串心、烦心、操心、闹心……一串心就是“患”,都是欲望引起的,心理负担过重,乃养生之大忌,如果我们把欲望降低一点,把握好需求的“度”,那我们就会快乐。

3、增强“自控”能力

自控能力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功能,能让人自觉地调控自己的言行和情绪,帮助自己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情绪。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个人的愿望和需求同社会利益时时会发生矛盾,不可能总是随人心愿,实现所有的愿望。因此,人必须依据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用自己的控制力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一句格言说得好——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不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就是说,人要做自己的主人,要用理智驾驭情绪,用理智战胜情绪。当你愤怒时要想法制怒,当你过喜时要注意抑制,当你悲伤时要学会释放,当你惊恐时要保持冷静。

老年人的情绪及其管理(下)


有人说,“怒”是奴,是谁的奴?是心的奴,发怒就说明你不能做自己的主人,而成为心的奴隶了。所以这个“怒”是这样写的,上放“奴”,下放“心”,心之奴。看来,人在发怒时,就是没有控制住自己,使自己成为了心的奴隶。因此,要克服不良情绪,提高“自控”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园区李老伯是位火爆脾气的人,有的人说他是一点就燃,一触就怒的人,为此,有人开玩笑地称他“愤老”。可最近却有了180度的转变,究其原因,他告诉我们,他管住了自己,不做情绪的奴隶。他向我介绍了三点:1、当意识到自己发怒了,就给自己设置3分钟的时间,即使和老伴拌嘴亦不超过3分钟。2、当火气上来的时候“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迅速离开让自己发怒的场合。3、当因家庭琐事发生矛盾时,索性装聋作哑,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笔者以为,李老伯制怒的三点做法很有参考价值,值得推荐。生活实践表明:自控能力强的人,就能抑制不良情绪的产生和发展,就会有好的情绪,而那些缺乏自控能力的人,就容易受到不良情绪的侵扰。

4、接纳“不完美”

一般来说,人们对那些在工作和生活等方面高标准、严要求的完美主义都会纷纷点赞,而不太认同和接纳不完美。现实中,我们看到很多老年人对人对事,特别是对自己的要求都很严格,有的老年人喜欢自责、喜欢埋怨,认为这也不是,那也不行。其实,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不是有一句话叫做“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吗!如果我们过度追求尽善尽美,苛求别人或过分要求自己,什么都要完美无缺,那就有可能在一件事尚未完成时就产生焦虑、苦恼、压抑等很多不良情绪。因此,我们不论在什么时候都不必刻意去要求自己,每个人应该认识到自己是不完美的,有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放弃,选择求“缺”,接纳不完美。有人问功成名就的曾国藩,为什么把自己的住所提名为“求阙斋”,他回答:“不求美,而求缺。”不去求美,就不会有丑,生活中,如果老年人有“求缺心态”,能接纳不完美,那么就可以减少很多烦恼和痛苦。

老年人的情绪及其管理(下)


5、掌握调节方法

消释和克服不良情绪,除了要懂得上述四方面的要点,还应该掌握一些具体的方法。

① 阻断法。当我们察觉产生坏情绪的苗头时,就应该立即设法给予妥善处理,阻断它的蔓延,不让它在我们整个生活领域内流窜,这就叫阻断法。这里的关键是自我觉醒,及早发现不良情绪产生的征兆,只要我们留意,是可以预测到坏情绪的到来。如闷热的天气,大部分人都可能出现烦躁、焦虑等坏情绪,又如严重的噪音,人烦躁不安的坏情绪就能被“勾”到了即将爆发的边缘。及早察觉,及早处理,就能控制糟糕情绪的产生和发展。

② 宣泄法。宣泄法就是把积压心底的“怨气”及时释放出来。宣泄的方法很多,如参加娱乐、运动等,善于唠叨,善于倾诉,会哭会笑,也是重要的宣泄方法,它对人的情绪调节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女性为何比男性更健康、更长命,经常唠叨是法宝。女性情绪不好,苦闷时,她们敢于外露,敢于宣泄,跟家人,跟朋友倾诉,及时将不快的情绪表达出来,得以释放,心情就会舒畅多了,但男性在痛苦、压力面前,表现出较多是自我的忍受,是痛苦情感的延时,这对情绪、对健康都是有害的。

③ 转移法。它可以是精神转移法或环境转移法。精神转移法是指某件事一直萦绕在你头脑里而影响你的情绪时,不如先暂时把它避开,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进行你所喜爱的活动;环境转移法是指当我们情绪不好时,可以换一下环境来调节情绪,使原来那些不愉快的情绪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亲和源康桥会员

胡光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情绪   自控   老年人   双腿   奴隶   焦虑   认知   角度   欲望   现实   需求   疾病   能力   生命   不良情绪   方法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