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养心,贵在静心(上)

养生之道重在养心,养心之道贵在静心。静心,简单地说就是把心静下来。其实,人的本源状态就是平静、安宁、祥和。只是因为外界的各种干扰和心中的无数烦恼导致内心的躁动,由此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诸如暴躁、焦虑、苦恼等等。要扭转这种不良心境,就需要养心,需要静心。

老年人养心,贵在静心(上)

在古代,先贤很推崇“心静则安”。曾子《大学》提出:“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致虚极,守静笃”、“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药王孙思邈说:“乐者长生,静则延年。”明代养生家万全的《养生四要》中的“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明此养生则寿,没也不殆”说得更为透彻。可见历代大家都在“静”字上下了很多功夫,都把静心作为摄养之首务。现在医学对心静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也作过不少有价值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发现,人在心静时肾上腺素分泌适量,呼吸平和,唾液腺和消化分泌适中,血管舒张,血压和心率也正常,而这些生理反应均有助于身体内部的调和与保养。

老年人养心,贵在静心(上)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但凡静心者,往往都能健康长寿。比如:古代书法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他们分别活到77岁、88岁和85岁;著名画家郑板桥享年72岁,这在当时可算是长寿的老人了;现代漫画家华君武先生享年96岁,他说自己的养生要诀是“平和、平静、平安”。名家如此,普通人也不例外,我国民间百岁老人的共同养生特点就是心静气和、心地善良、从不激动。心静能长寿,而心动则神疲,心神乱了,什么样的心理问题都有可能发生,病由“心”起,疾病也随之产生。所以,那些剧烈运动者、喜怒无常者、脾气暴躁者就可能要减寿了。老年人应该把心静下来,唯有心静下来才能养好心、养好生,才能颐养天年。

老年人养心,贵在静心(上)

静不仅能养心,静还能益智,有助于思维的发散。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人在清闲、漫步、淋浴等放松、安神的状态下,正是心最不平静的时刻,这时,人的思维最活跃,最容易产生奇思妙想,不少的创新产品和设计就是诞生在这一刻。静心还可以帮助人们安度盛夏酷暑,笔者就曾以亲身体会撰写过《心静自然凉》的文稿,总之,心静时养老、养心修炼的重要方法,更是一种生存的本领。(待续)

亲和源康桥会员

胡光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养心   柳公权   先贤   道德经   万全   心静   唾液腺   颐养天年   长寿   享年   暴躁   老年人   平和   平静   思维   古代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