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讲述再启祭祀区发掘:丝绸发现了,对发现文字充满期待

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讲述再启祭祀区发掘:丝绸发现了,对发现文字充满期待

2020年10月,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新一轮考古发掘启动,新发现的祭祀坑的命名也从3号一直延续到了8号。近半年发掘之后,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成都召开,通报了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形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解释了这一次重新发掘祭祀区的原因,在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项目与四川省组织实施的“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背景下进行的主动发掘。青铜方尊、金面具以及坑内留下的丝绸的痕迹,都被他认为是这一轮考古发掘的亮点。他断言,目前只露出一半的“顶尊人头像”的巨型青铜器,若被证实是一件并且被修复,毫无疑问这是一件国宝级的器物;而祭祀坑发现的丝绸也承载了他关于三星堆遗址发现文字的期待,尽管文字还没有发现,但是团队目前正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

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讲述再启祭祀区发掘:丝绸发现了,对发现文字充满期待

祭祀坑分布示意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再启祭祀区发掘 “可能是三星堆神庙”

为什么1986发现一号坑、二号坑的时候,没有继续发掘后续的6个祭祀坑呢?从三号坑的消息传出,这个疑问伴随而来。2021年3月20日上午,“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推进会在成都召开,下午“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新闻通气会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举行。

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讲述再启祭祀区发掘:丝绸发现了,对发现文字充满期待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

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解释,1986年的一号坑和二号坑的发掘属于抢救性发掘,因此没有对祭祀区进行全面的了解。之后,很快各级政府对三星堆遗址进行了最大的保护。“一、二号坑所在区域得到了保护,抢救性发掘的迫切性便不存在了,三星堆遗址也就走上了主动发掘的道路。”雷雨介绍,1986年的发掘之后,工作人员很长时间里都在消化三星堆遗址一号坑和二号坑的资料,并修复文物、整理报告。

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讲述再启祭祀区发掘:丝绸发现了,对发现文字充满期待

三星堆遗址1986年发掘现场

源于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项目与四川省组织实施的“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去年10月至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一、二号坑所在区域开展了考古勘探与发掘。雷雨介绍,这一次发掘基本明确了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的空间格局,新发现的六座祭祀坑与1986年发现的两座祭祀坑共同分布于三星堆城墙与南城墙之间的三星堆台地的东部,而在这八个祭祀坑的周围——尤其是西侧,还分布着与祭祀活动有关的圆形小坑,矩形沟槽,和大型沟槽式建筑等遗迹。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认为,新发现完整的揭示了可能是三星堆神庙或者祭祀场所的遗存。“过去发现的2个坑是埋藏的一部分,不完整,现在新发现了6个坑,加上对周围进行了详细勘探,有助于我们复原当时神庙的内部空间,了解当时的礼仪场所信息。”

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讲述再启祭祀区发掘:丝绸发现了,对发现文字充满期待

考古发掘舱搭载设施--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发现新的器型和“国宝级”文物

“这一次考古发掘的亮点有哪些?”这个问题,不论在成都的工作会现场,还是广汉三星堆遗址区,雷雨都要被问及。他强调“课题预设 保护同步 多学科融合 多团队合作”的考古发掘原则是一大亮点,但也没法不提起这次发掘出土的器物。

“这次发掘,除了有跟一号坑、二号坑比较重复的器物,比如说人头像、面具、眼形器、神树,还有一些新的器型,比如铜方尊。”雷雨说道。记者了解到,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的三号坑出土了一座70厘米高的大口尊,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件圆口方体的铜尊,也是首次经过科学发掘出土的同类器物。

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讲述再启祭祀区发掘:丝绸发现了,对发现文字充满期待

铜尊

另一件值得期待的,是很可能为一具顶尊人头像的巨型青铜器。雷雨介绍,这件青铜器目前只露出来上半截,“下面是一个人,上面是一个巨大的铜尊,有一米五左右。”他表示,如果最终确定这两件器物是一件并修复出来的话,“毫无疑问这是一件国宝级的器物。”

雷雨介绍,在三号坑其实有大批改制的青铜器,尊、罍——古蜀人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的一些改制,出现了一些新的器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前三星堆遗址工作站副站长陈显丹认为,新的器型既和中原有密切的关系,也是古蜀文明的自我创新——吸收、改革、创新,变为古蜀的一系列的礼器,或者叫神器。

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讲述再启祭祀区发掘:丝绸发现了,对发现文字充满期待

金面具

“金面具若完整,已超二号坑金杖的质量”

五号坑出土的黄金面具这次也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对于这件金面具,雷雨直呼“的确大”,他介绍,虽然金面具只有一半,但依然可以说比较重,“一半的重量大约300g,如果是完整的话,应该是500g左右。”按照这个估算,雷雨认为,这件金面具如果是完整的,应该是同时期中国最大的一件黄金制品,“已经超过了二号坑金杖的质量。”

即使是半面,根据三星堆遗址工作站副站长冉宏林的介绍,五号坑出土的这件金面具是目前最重、体量最大的金面具。有意思的是,这件金面具的右耳有一个耳洞,这也引起了不少网友的讨论:“难道古蜀人有打耳洞的习惯?”雷雨解释,其实此前出土的三星堆人面具都有耳朵穿孔,甚至还出现过三个耳洞的情况,“可以认为那个时候的古蜀人的确有穿耳洞的习惯,这也是三星堆的传统。”

此外,在4号坑发现的焚烧象牙和玉琮以及8号坑发现的疑似墙壁的红烧土残块,也是被雷雨提及的亮点。

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讲述再启祭祀区发掘:丝绸发现了,对发现文字充满期待

金面具残片 三星堆遗址出土

三星堆遗址的期待:丝绸与文字……

“丝绸肯定也是个亮点。”面对媒体提问时,雷雨说道。他介绍,这一次他们与包括中国丝绸博物馆在内的33家高校文博单位科研院所展开了合作。

雷雨介绍,为了避免污染发掘区内的文物和填土,现场不只有大棚、考古发掘舱、新风系统,所有人员还要穿戴防护服,“朝着无菌化的方向去做。”他解释,以前考古时不太注意填土里的信息,“这次所有坑内的填土,都要采集回去分析。”

基于这些准备,中国丝绸博物馆团队的专家通过显微观察,在四号坑灰烬中发现的丝织品痕迹,“可能附着于青铜器的表面”;同时,利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到四号坑灰烬层有蚕丝的蛋白,“说明四号坑曾经存在丝绸。”

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讲述再启祭祀区发掘:丝绸发现了,对发现文字充满期待

四号坑灰烬中发现的纺织品痕迹

对于丝绸,雷雨是寄予厚望的。他告诉记者,尽管他们非常希望能在三星堆发现文字,遗憾的是现在还没有发现,而他认为文字最可能出现在纺织品或者丝绸上,“可能有书写,但是丝织品不好保存,需要高科技手段提取、记录和识别。”他也认为,考古团队目前正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既然已经有丝绸的痕迹留下,“也就意味着,如果有写在丝绸上的文字,我们就有机会去发现这类现象。”

三星堆:都邑性遗址逐步显现

雷雨总结,通过数代考古人的不懈努力,三星堆——一个由大型多重城圈、超大型建筑区,高等级祭祀区,公共墓地,居住址,以及一系列不同材质、不同等级出土文物构成的都邑性遗址的面貌已经逐步显现出来。

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讲述再启祭祀区发掘:丝绸发现了,对发现文字充满期待

发掘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他也表示,按照“考古中国”项目的计划,下一步将继续对新发现“祭祀坑”开展精细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多学科研究,并在“祭祀坑”的外围勘探发掘,把握祭祀区的整体格局、形成过程,以期系统、全面地把握古蜀文明祭祀体系。同时,将三星堆遗址纳入整个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体系,为进一步认识巴蜀文明内在特质和联系,探索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发展和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的文明化进程而努力。

红星新闻记者 彭亮 王明平 杜玉全

编辑 李跃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红星深度】所有,今日头条已获得信息网络传播权独家授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国家文物局   雷雨   祭祀   广汉   遗址   工作站   丝绸   文字   发现   器物   青铜器   中国   面具   文物   研究院   期待   站长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