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专访|印度女企业家:对中国等国家伸出的援手,印度不该说“不”

红星专访|印度女企业家:对中国等国家伸出的援手,印度不该说“不”

4月以来,印度疫情状况急转直下,日增感染人数从10万增至35万。据报道,印度医院门前排起长龙,家属迫切需要病床和氧气拯救濒临死亡的患病亲人;火葬场告急;停车场、公园被改建成焚尸台……这些让人难以置信的场面,是被夸大其词了吗?

“不!这毫不夸张。”印度女企业家L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当被记者问及印度当前的现实状况时,她沉默了一下,只说了句“非常糟糕”。

红星专访|印度女企业家:对中国等国家伸出的援手,印度不该说“不”

在谈及如何看待中国向印度提供抗疫物资等援助时,L女士表示,据她所知,与中国贸易进出口依然没有中断,而此时对中国和任何国家伸出的援手,印度都不该说“不”。

身边亲友因疫情去世

L女士生活在印度东部的金奈。从4月到现在,这里的新增感染人数已经增加了300%。印度国家流行病学研究所专家预计,到5月份,金奈日增确诊病例会达到1.7万,而每名感染者平均传染的人数(R值)升至1.3。到5月中旬,整个城市的医疗系统就会崩溃。

然而,让L女士感到疫情骤然恶化的信号并不只是这些数字。“去年春天,印度第一波疫情来袭的时候,没听说身边有人感染(新冠)或者因此死亡,”她说,“然而,这个月以来,已经听到不少亲友感染,还失去一个朋友,他终年才59岁”。

红星专访|印度女企业家:对中国等国家伸出的援手,印度不该说“不”

▲4月20日,新冠死亡患者的亲属走在印度新德里一所医院外

和之前不同的还有,L女士看到越来越多的家庭集体感染新冠,而不像以往只是发生在个人身上。此外,未成年感染的数量也明显增多,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急需医疗救助的患者也越来越年轻化,不再只有高龄人士。

回忆起去年第一波疫情,L女士表示,金奈曾经实施了三个月的限制性措施,但从去年夏天开始就逐渐放松,人们认为,病毒不会再袭击自己,也就不再按照规定佩戴口罩和其他防护性设备。然而,从上周末开始,金奈开始再次进入完全封闭状态,实施更加严格的出行和社交限制,所有商场、电影院、健身房和寺庙等人口聚集场所都被关闭,15人以上参加的社交活动也被取消。为确保这些措施有效,大量警察被派上街头监督执行。据当地媒体报道,在本月执行防疫任务中,金奈已有258名警察感染入院接受治疗。

红星专访|印度女企业家:对中国等国家伸出的援手,印度不该说“不”

▲当地时间4月27日,印度金奈,民众排队购买抗病毒药物

还有一个迹象,显示出本轮疫情来势汹汹。L女士发现,她身边越来越多人开始搬到乡下居住,以务农为生,远离城市人口密集地区,减少社会接触,以至于印度城市里很多公寓已经人走楼空。

严重的疫情让人无路可逃

此次疫情卷土而来,并且势头更猛,L女士认为,第一波疫情过后,人们放松警惕,以为可以恢复到常态,是一个主要原因,特别是近来举行的一些大规模集体活动。另外,她也从新闻报道中了解到,这一波来袭的新冠病毒还出现了变种。

红星专访|印度女企业家:对中国等国家伸出的援手,印度不该说“不”

根据当地政府统计,在两个月前,金奈平均日增感染案例只有144个,但随着政治和宗教活动增多,人们遵守防疫规定的意识变薄弱,这一数字在3月超过了450。不管是公立还是私立医院、抑或新冠治疗中心,病床占用率都迅速攀升,达到70%的水平。如今,私立医院已经无法接收更多新的感染患者,就算能找到氧气和呼吸机补给,但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已经严重匮乏,无以为继。

L女士有家人住在美国,但她也无法逃离此地,前往团聚,因为包括美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已经对印度停航。她的一位印度朋友,原本是从美国回来探亲,如今也被困于此,无法返回。“这个时候,人们最好采取防护措施,遵守防疫规定,使用口罩和消毒液。如果大家都坚持这样做,情况才能得到好转。”L女士说。

红星专访|印度女企业家:对中国等国家伸出的援手,印度不该说“不”

▲印度阿姆利则的医务人员进行新冠病毒检测采样

作为45岁以上人士,L女士已经注射了新冠疫苗,并且敦促她公司的所有雇员也注射。当地时间4月19日,印度政府宣布自5月1日起为该国18岁以上人群开放新冠疫苗接种。但L女士担心,疫苗数量如果不够的话,还是需要国际援助才能实行。

求生之余,也要谋生

“我目前最大的担忧和关切?”对于记者的提问L女士几乎不假思索地说,“工作和生意吧”。

L女士的公司从事文化娱乐行业,在当地小有名气。但自从去年疫情爆发之后,文娱活动都被叫停,生意惨淡,只能依靠银行借款来维持,确保自己员工的饭碗。两个月前,疫情看似出现好转,生活恢复正常,她公司的业务也打算步入正轨。如今,疫情卷土重来,一切又陷入了无尽的未知……

红星专访|印度女企业家:对中国等国家伸出的援手,印度不该说“不”

▲印度各医院床位告急。图据雅虎新闻

“我无法计划任何事情,人们的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L女士惆怅说道。

逆境求生的L女士,带着公司策划和制作了一系列线上运动课程,如舞蹈和健身,吸引了不少人注册购买,而这可能会成为她公司业务的“新常态”。“长期关在家里让人感到沮丧,在精神上也需要安抚和鼓励。”

L女士表示此次疫情中,她从这座城市人们的身上看到了顽强求生的意志,街坊邻居会无私互助,各个行业数百个小企业投入防护物资生产,都让她看到了希望和曙光。

令L女士感到遗憾的是,印度曾一度可以支持援助其他国家抗击疫情,而今却自身难保,各种医疗和防护物资都需要国际社会的帮助。当被问及对中国提供援助的看法,她说,据她所知,与中国贸易进出口依然没有中断,而此时对中国和任何国家伸出的援手,印度都不应该说“不”。

红星特约记者 王薇

编辑 郭宇

【版权声明】本文由作者【红星深度】创作,独家发布在今日头条,未经授权,任何平台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红星   印度   中国   国家   美国   疫情   防疫   疫苗   专访   患者   防护   女士   物资   人数   医院   女企业家   旅游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