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四代教书人

原题:我家教书四代人

作者:杨银堂

我家,四代教书人


每天早上沐浴着阳光走进校园里,早读,听着宽敞明亮的教室传出郎朗的读书声,课间,孩子们在花团锦簇的花坛边嬉戏,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这一切无疑早已是农村学校的标配了。

弹指间,我也从教二十八载了。“你也是家中第四代的教书人。”之前常听母亲这样跟我说,母亲也因此为我而荣,我也因此感到窃喜,毕竟吃“国家粮”成“工作人”了,村里人也常说。但随着商品经济大潮漫卷祖国大地,“工作人”的光芒也暗淡了多许,母亲依然那样认为,我也时常暗愧,曾想着逃离体制,可母亲还是坚持。直到去年疫情爆发,让我再次感叹“姜毕竟还是老的辣”,由衷地佩服母亲的坚持。

曾祖父是民国时期的保山县师范生(村里人称他为“秀才”),后来当过乡长,再后来应水长兵斗村民邀请,到兵斗办了私塾,桌椅是学生自带的,听老一辈说那时并没有什么工资之类的待遇,只是村民每年凑几百斤谷物或砍给几排松柴,就算做是薪水吧,还好那时家中有几十亩良田,日子还算殷实。

1949年12月我阿公(一直这样称呼)在大理随余建勋将军起义,1950年复原回来也去了兵斗小学教书直到退休,整整教了30年。听教初中的叔叔(保山地区师范学校毕业)说,阿公参军前就在摩老邓尹家寺(字待考,音没有错)教私塾,抗战爆发,怒江西岸沦陷,于是投笔从戎,参加过龙陵松山等战役,但兜兜转转又干回了老本行。那时已有工资,一个月几十块的样子,退休金亦是如此,也没有职称、补贴之类的。每到星期六下午(那时不是双休)一听到大门外的“永久”单车铃声就知道是叔叔回来了,阿公来去学校只是徒步而行。80年退休后随奶奶在芒市定居才学会了骑单车,清楚的记得那是一辆昆明出厂的“金鸡”牌自行车,也成了我儿时的“玩具”。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2001年我阿公跟奶奶已先后去世,叔叔评上了副高,我也拥有了人生中第一辆摩托---新大洲125,2012年开上了轿车,叔叔也已退休安享晚年,他的儿子(我的堂弟)也考上了教师岗位。

“杨老师,我背给您书”,顿时,思绪又回到了郎朗的书声中,看着一张张稚气的脸庞,我又挥动着红笔郑重地写下了“已背”。就这样地重复着每天的工作,没有辉煌,不显得高大上,却在学生礼貌的称呼中一丝丝暗喜油然而生。

我家,四代教书人


作者简介:杨银堂 ,男,汉族 ,1974年生人,1990年8月至1993年7月在云南保山地区师范学校读书,同年毕业分配到善洲林场(当时名是大亮山林场)附近的小学任教,后调回施甸由旺至今,仍在小学任教。施甸县作家协会会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怒江   保山   松山   金鸡   龙陵   汉族   阿公   私塾   师范学校   村里   村民   叔叔   母亲   我家   小学   旅游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