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通知书:一封揪心的挂号信,了却母亲半个世纪的夙愿

【按:《中师生》公众号得天下中师生的关注和支持,致力创建一代中师生的精神家园。今天,我们分享朔县师范学校毕业生王将老师的文章《揪心的那封挂号信》 。《中师生》公众号正在进行《中师千校文集:我和中师学校》系列图书征稿工作,欢迎中师生提供有关中师学校生活、学习文章。并诚邀加入编委会。】

中师通知书:一封揪心的挂号信,了却母亲半个世纪的夙愿

原题:揪心的那封挂号信

作者:王将,系山西省朔县师范八六级毕业生。


盛夏过后,临近晌午的时候,母亲总是会如期地出现在土巷口,眼睛盯着村口不停地张望着,目光执着而又专注。

“突、突、突”,每天的这个时间点,给村里送报送信的邮递员的摩托车就会从土巷口疾驰而过,随即便卷起了一路风尘。绝尘而去的摩托背影,像极了天空中屁股冒烟的喷气式飞机。

摩托车在母亲的视线中渐渐模糊,母亲便急匆匆地回到自己的小院,惯性地把手搁在耳朵边,颠起脚尖拉长脖子来等候广播。仔细聆听的那神情就像当初我在学堂里听老师的讲课一般认真。电线杆上的高音喇叭随后便是一阵躁动。张三的、李四的、这家的、那家的,所有的信函倾刻间便一一都找到了自家的主人。喇叭声止,村子又回归了当初的平静,母亲也从最初的兴奋又回归了平静。心存不甘的她便念念有词地念叨起来了:“怎还不来呢?”母亲的心就这样每天像过山车似地一直在起伏不定的煎熬中苦苦地等待着。

“八月秋忙,绣女上场”,父亲开始责怪起了母亲的懒惰。在龙口夺食之际,一向朴实勤劳的母亲能安于现状,在父亲看来确实有些反常。她整天把大红洋箱里去年早已缝好的被褥拿出来看了看,然后又极不情愿地放回了原处。母亲内心的不安与焦虑,我心知肚明。今秋若等不来那封挂号信,母亲悬着的那颗心就永远不会落地,她生怕自己缝好的被褥今年又派不上用场。

母亲紧锁着眉头,低头又忙起了手头上的活计,嘴里不停地嘀咕着:“莫非今年又.....?”母亲的疑虑不无道理,同村跟我一同念书国喜家的小儿子———贵红,人家从省城太原寄出的挂号信早已收入囊中,而本乡本土,近在咫尺,本该早已收到的且属于我的那封信却迟迟不见踪影。而生性好强的母亲更担忧的是,人家的娃平时是不声不响,而今成了村里人见人夸的“暗老虎”;而她的二子学习好得那可是名声鹤唳、掀天撼地,今秋如果有了闪失,定会让村里人笑掉大牙!

责任制后的田野,秋天一派繁忙的盛况,男女老幼一起上阵,丰收的喜悦早已冲淡了人们身体上的疲惫。尽管个个蓬头垢面,但人人都是喜笑颜开。忙着帮父亲秋收的我,一天下来早已累得精疲力尽,饭后便倒头大睡,母亲悄悄地走到炕沿边上,轻轻地推了我一把,带着搁在自个心头的疑虑便开始向我质询:“二勒,妈不是怕村里人笑话你的无能,妈是可怜你瘦麻咯吱的,怕一辈子就干这个活儿了,与土呵啦打上交道,一辈子也没个好出息。要不明儿个,你去城里打听打听,到底是怎么回事?妈实在是等得心焦的不能了!”“不用问,肯定会有,再等几天吧!”听了我信誓旦旦的豪言壮语,又看了我不以为然的满脸自信,母亲微微一笑忙着又去洗锅喂猪去了。

中师通知书:一封揪心的挂号信,了却母亲半个世纪的夙愿


尽管母亲表面略显镇定,其实她的心一直悬着。她还是把唯一的期盼寄托在村里的高音喇叭上了,足有一种等不来决不罢休的气势。那年中秋节前,母亲仿佛也从我坚定的话语中嗅出了些许凯旋的味道,破例地奢侈了一番。对我来说,这显然是提前为我备下的“庆功宴”,母亲慷慨地打了五斤面的月饼,五七三十五个整齐地码垛在早已备好的坛子里,唯我独享。望着一坛子月饼,眼馋得妹妹直流口水,母亲却美其名曰、名正言顺地告诫妹妹,这是给你二哥受苦准备的。她的话掷地有声,吓得妹妹整个秋天绝不敢越雷池半步。“你二哥一秋忙得累死累活的,可不能苦了人家干活的!”那年秋天母亲的独断专行,成了妹妹至今嘲讽母亲的素材诟辞。而这一秋的“特殊津贴”,也直接断送了我今生与月饼的情缘。

母亲炫耀,我是她今生最美的杰作。而我也用实际行动,让母亲的炫耀而名副其实。中秋节刚过,听到村里高音喇叭里的一声令下,母亲便一路飞奔直扑村委会,气喘吁吁地一个劲地追问村里“看光播”的大爷,手头上的这封挂号信的准确出处,得知是自己早思夜盼的“朔县师范学校”后,母亲长长地出了口气,她把信攥在手心,擎得老高老高,俨然是战士冲锋陷阵后缴获得战利品一般。母亲挺直了胸膛,踱着方步,如同早年的下乡干部,她把整个村子“巡查”了一番后才凯旋而归,心满意足地回到了院子。母亲紧锁了一秋的眉头瞬间灿烂得如盛开的秋菊。

“囊娃这下成了硬工户了,囊娃这下可打不了光棍了!”母亲一边说着这话,一边迫不及待地拧开了大红洋箱上的铜锁,把自己亲手缝制私下里不知看了多少遍的被褥拽了出来,不停地又念叨:“赶紧扫扫炕,净净地给妈扫上一回,这回可终于用上了。”话音刚落,又急匆匆地催促父亲去堂屋找寻自己早已备好一根细单麻绳,一再告诫我和父亲要把行李捆好,把脸盆、饭盒、牙缸、暖壶等一切日常所需收拾装好。看来这所有的前期工作,母亲己早有规划了,一切尽在她的意料之中。那个中午瞬间的兴奋竟让母亲忘了午饭,更忘却了当下手头的这些琐碎其实是半个月后的事情。

一封于我平淡无奇的挂号信,竟使母亲欣喜得如孩童一般。从中秋到春节,母亲至始至终地处于极度的亢奋状态,久久不肯平静下来。这信与母亲,俨然就是一种荣耀,一束光环,透过这张红红的入学通知书,母亲显然是看到了光明的未来,她的目光深邃而又遥远。从这封挂号信里,母亲分明是看到了远在办公室悠闲工作的儿子,还有那翩翩而至,灿若天仙的儿媳.......

一封迟到的挂号信,母亲历经两个多月的煎熬,终于如约地等来了,但就是这封久违了的挂号信,完全而又彻底地了却了母亲近半个世纪的夙愿!时光荏苒,历史把这一幕深深地定格,那是秋天,属于收获的季节!于我,更于母亲。

中师通知书:一封揪心的挂号信,了却母亲半个世纪的夙愿

作者简介:王将,北欧布衣,朔州穆寨村人。岁近华甲的乡野教书匠,孩儿王。因心在远方,故仗剑天涯。独钟用脚步丈量天地之经纬,用心书写春秋之人生。足迹连成的生命线中,有笔墨浓缩成的喜怒哀乐、冷暖人情。少许作品散见于诸多微信公众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中师   挂号信   母亲   今秋   夙愿   师范学校   被褥   揪心   高音   月饼   通知书   村里   喇叭   师生   公众   秋天   父亲   妹妹   世纪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