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做文旅,有悲也有喜


2016年12月,“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政策横空出世,这既表明了我们对房价管控的决心,也表达出我们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不论如何,房地产企业的危机已经来临。路在何方,许多企业选择了旅游。


蓝裕文化主题开发设计院了解到,一方面,中国约有60%的房企涉足文旅地产;另一方面,从2019年以来,已有600家房企宣布破产,平均每天1.5家。“难在产业上、苦在特色上、倒在房子上、差在文化上、死在市场上”,文旅地产并不好做。


转型方向五花八门


房企做文旅,都涉及哪些方向呢?大体说来,还是对文旅进行拆分。文化、旅游、康养,载体是乐园、影院、电影、特色小镇等等。我们以融创为例。


2019年融创文旅模块收入28.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1%,融创茂平均出租率超过96%。去年下半年,广州、无锡、昆明3个文旅城相继开业,广州文旅城开业半年收入4.8亿,无锡文旅城开业半年收入3.2亿。如下表(单位:人民币)。


房企做文旅,有悲也有喜


融创内部,目前将文旅产品分为三类,文化旅游城、旅游度假区、特色小镇。这3种项目定位不同,选址要求也不同。三类项目中,融创文旅城项目的选址逻辑略简单一些。


房企做文旅,有悲也有喜


融创文旅城的产业构成以“文旅商”为核心,形成了主题娱乐、休闲商业、酒店群3大核心业态,即融创乐园、融创茂、酒店群,大部分文旅城都会有这三个核心业态。


房企做文旅,有悲也有喜


此外,融创文旅还拥有11大主题业态,包括雪世界、水世界、海世界、电影世界、体育世界、秀场、大剧院、会议中心等。


成功转型并非易事

目前来看,房企在文旅地产领域的布局方式和打法各不相同,主要有两种类型:主打主题乐园,如恒大童世界、融创文旅城等;依据当地资源优势建设特色小镇,如华侨城、首创置业等。


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这两类项目的开发运营模型较为类似,均为房地产先行、带动后续开发和运营;再通过项目运营,提升整体区域价值。但从风险的角度来看,业界普遍认为后者的风险更大。因为在项目开发阶段,这类项目容易受环评、规划等政策的影响;在运营阶段,这类项目的人口吸附力不如市郊文旅项目,且容易受到经济周期等因素的影响。


文旅地产的内核在于“文旅”,而非“地产”。在过去众多昙花一现的失败案例中,都暴露出沿用地产思维做文旅产品的问题,抱着做地产拿地方便的心态,只顾建房子,而不注重往建筑内注入文化元素。再加上文旅地产开发中的风险普遍高于传统房地产项目,即使是专业运营商,也难免在文旅项目中栽跟头。近年来,因个别文旅项目进展不力,而拖垮公司整体开发节奏的案例,可谓比比皆是。


以万达为例。“5年以后,万达广场将没有重资产项目,完全轻资产化。”这是2015年王健林在一次演讲时所说,如今到了兑现5年前诺言时候了。


房企做文旅,有悲也有喜


2020年9月29日,万达集团旗下商业物业投资及运营的唯一业务平台——万达商管正式对外宣布:从2021年开始,不再发展重资产,即不再投资持有万达物业,全面实施轻资产战略。


过去的万达商管依靠的是“重资产”模式,即所谓的城市综合体,建一个万达广场,旁边配建一些公寓、写字楼、商铺用来销售,通过房地产销售产生的现金流来养活万达广场。


在“绝对的轻资产”模式下,万达商管并不需要承担过多的成本,对存在资金危机的万达商管而言,是个不错的过渡模式。


房企做文旅,有悲也有喜


目前万达商管有两种轻资产模式:第一种是投资类万达广场,即投资者“拿钱下订单”,万达商管负责找地、建设、招商和运营。第二种是合作类万达广场模式,投资者出地又出钱,万达出品牌,负责设计、建设、招商、运营,净租金七三分成,投资者占七成,万达商管占三成。


万达的地产转型可能是成功的,但文旅的转型却历经波折。从乐园甩卖给融创开始,一路甩卖,乐园卖了卖酒店,万达断臂求生,文旅板块遭受重创,硕果仅存的万达影城也因疫情的到来苟延残喘。


未来在何方

房企未来应该如何深耕文旅项目?不少专家有着自己的看法。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商业文化旅游地产委员会秘书长蔡云认为,文旅产业已经迎来发展春天,投资开发者应积极响应国家倡导,关注消费者内心需求,以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资本去寻求项目的转型升级,专注于打造精品特色项目,忠于市场,更要忠于内心,才能打造出“金玉其外、内秀其中”的好项目。


房企做文旅,有悲也有喜


“房企需要把文旅地产当作社群来运营,这样可以吸引购房者长期居住在社群里,从而形成地产部分与旅游部分的互哺。”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说。他的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市场的验证,例如蓝光文旅已经开始进入社群运营,目前正在布局妈妈、亲子、教育、研学等不同类型的社群。


文旅产业有其特点,也有其痛点。在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新华联文旅发展董事长苏波看来,文旅项目的最大痛点就在于运营,所谓“三分建设、七分运营”,强化运营、内容和黏性,提高重游率,这才是真正好的文化旅游项目。除痛点以外,还需要有特色,能够填补这个区域的空白,方能成功。


在暗潮涌动的文旅项目中,谁将会是这场转型之战的最终王者?房企需要一路披荆斩棘,提高运营的专业化水平,真正让文旅项目活起来。


房企做文旅,有悲也有喜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内循环大格局中,国内旅游、康养消费的扩大、供给侧升级,通过科技和创新催生旅游、康养文旅消费新场景,农文康旅融合树立新品牌、大IP,从而谋划好未来5年的发展蓝图。


康养产业是当下政府与市场机构聚焦的重要产业,也是各大房企转型的重要路径。 但康养项目开发模式及细分产品极多,所以在开发过程中也会遇到诸多问题?拿地、地产去化、商业模式、开发策略、体系搭建、运营......


产业旅游一体化服务供应商蓝裕文化认为,房地产是一个没有IP的行业,从产业旅游角度来看,房地产并不好做旅游嫁接。于是,房地产只能选择转行为主流,选择跨界。但转行就会面临众多的问题,如果人才和战略不到位,则失败的概率极大。因此,内部人才不足时,不妨向外部求索,找蓝裕文化这样的企业进行合作,打造与国际接轨、富有中国特色且具有吸引力的文旅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旅游   小镇   社群   资产   特色   广场   模式   未来   产业   乐园   项目   文化   房地产   地产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