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双碳”风口 金融机构奏响主旋“绿”

迎“双碳”风口 金融机构奏响主旋“绿”

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愿景”,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进入2021“十四五”开局之年,“碳中和”、“碳达峰”更是上升为国家战略,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信号: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对内能够改善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能源安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外能够推动国际合作、争取外贸话语权、重塑国际竞争格局。

2021年可称为中国发展的“碳中和”元年,也是绿色低碳经济全球竞争的元年。“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倒逼式”的革命。“碳达峰、碳中和”的意义不止于绿色环保,其背后所蕴含的人类社会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对于依附于实体经济而存在的金融业来说,也是一场渐进式的变革。

1 财经观察站

作者 思宁

“双碳”战略助推绿色复苏

在今年4月份的中国人民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召开“绿色金融和气候政策”高级别研讨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正在形成广泛共识。中国已宣布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也被称作“30/60”目标。而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市,被视为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创新,为全社会的低碳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按照顶层设计,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对承载并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群体――企业而言,在“双碳”大考中有所作为,交出合格答卷,成为制胜未来的关键。

在坤元资产高端对话栏目《牛转“钱”坤》财富嘉年华直播中,大成基金副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央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长姚余栋博士曾分析,目前中国的碳排放水平居全球首位。尽管我国的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但仍高于欧美。对于中国而言,实现零排放是一项异常艰巨任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确定了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方针以及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基于方针、目标和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碳达峰”和“碳中和”被勾勒出了具体的道路和方向。

全球气候治理是科学问题,但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碳排放权关乎国家的发展权。“双碳”目标的提出,除了有抑制全球变暖的现实要求,也符合工业化后期,我国具备与“碳”渐脱钩的底气和条件,更是向世界明确,中国要走绿色复苏、绿色转型道路的决心和意志。

“双碳”目标对所有行业中的市场主体均等的给到了相同的“答卷”,目标的提出,意味着可持续发展不再是企业自身“高标准严要求”的加分项,而是生存和发展的“及格线”,如何挥毫等待企业展示。毫无疑问,企业是承载并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群体,是这场全社会减碳运动中的主力军。对所有企业而言,“双碳”之下,大有所为,如何通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达到创新跃进的高质量发展值得万众瞩目。

迎“双碳”风口 金融机构奏响主旋“绿”

金融机构按下“双碳快进键”

以金融业为例,作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行业,碳中和目标呼应绿色金融理念,同时也对金融机构自身运营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政策目标下,顺应变革潮流,助力国家可持续绿色发展意义深刻。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在公开场合表示,绿色低碳转型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是绿色金融支持,二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7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简称《方案》)正式施行,《方案》对金融机构的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业务开展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将纳入央行金融机构评级。

此外,商业银行也有较大施展空间。中国工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周月秋指出,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资金价格和准入、加大自身运营的节能减排力度、传播低碳理念等做法,有效引导低碳转型,形成促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的合力。同时,银行可以完善金融支持绿色经济的体制机制,通过投融资政策和金融产品创新,引导更多的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

而对金融科技机构而言则可发挥科技优势,实现无纸化、纯线上业务办理,自身展业实现碳减排。

目前来看,各大金融机构已经躬行践履,在助力“双碳”目标上持续发力,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

兴业银行:基于双碳时代的绿色责任,兴业银行为自身制定了下一个“五年目标”,确定于2025年末实现集团绿色金融业务在2020年末基础上翻一番。一方面,加大绿色融资结构调整,将与碳减排息息相关的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作为重点支持领域,创新服务方式,赋能更多行业;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商行+投行”“融资和融智”的双重优势,结合国际和国内碳市场的参与经验,积极参与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全面推动碳金融市场化,助力社会经济均衡、可持续发展。

华夏银行:华夏银行明确提出力争在2025年前实现自身碳中和目标,同时深化以服务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的绿色金融发展战略,着力构建ESG理念下的绿色金融新特色、新优势。在投融资策略方面,一方面控制高碳行业融资,一方面加大绿色低碳行业的融资,积极促进投融资结构的绿色转型,为绿色金融配备专项信贷资源和财务资源,建立了鼓励绿色金融发展的考核激励机制。

蚂蚁集团:作为绿色金融的实践者,很早开始,蚂蚁集团就已经通过鼓励用户参与蚂蚁森林种植,助力减排。2021年,蚂蚁集团发起成立的网商银行落地了互联网银行首笔小微碳配额质押融资业务。蚂蚁率先对外公布碳中和目标,承诺在今年起实现运营排放的碳中和,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并自2021年起定期披露碳中和进展。

马上消费金融:马上消费则是将碳中和纳入公司战略的消费金融公司,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来提高业务效率、降低成本,并实现减少碳排放。践行“双碳”上,马上消费探索通过人工智能提升节能技术来降低能耗,训练人工智能系统以提高数据中心PUE,监控或管理容易被浪费的零碎资源,利用自动化技术有效预测和管理数据中心负载,进而实现能源消耗总量和绿色低碳的‘双控’。近期,马上消费制定了明确的《“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2.0》,表示将要在2030年实现自身净零排放。路线图显示,马上消费将于2030年实现自身净零排放,通过深耕绿色低碳发展,参与标准化体系建设等工作。

马上消费未来希望参与地区性、全国性绿色金融企业联盟,结合外部优势资源在绿色科技领域加强理论研究与成果交流,积极参与构建国家或行业的绿色金融标准化体系。同时在技术赋能下,积极投身政府性项目,参与政府节能减排以及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将与政府合作研发一套通用的碳排放数据管理中心系统,并提供配套的技术服务。据悉,截止目前马上消费通过自研金融云已累计实现碳减排4880吨,通过线上业务办理累计实现碳减排51.97万吨,通过电子合同实现碳减排10690吨,通过智能客服和智能语音机器人实现碳减排近千吨。

360数科:金融科技公司360数科发布《2021碳中和计划》,承诺自今年起逐步实现运营排放,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其自身业务及其客户活动的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360数科通过四个步骤践行“双碳”理念。首先开展碳盘查,以2020年为基准年,在对年度碳排放量摸底的基础上,有效识别减排措施并制定中和路径;再次加强企业内部绿色治理;再次加大对绿色金融业务倾斜;完善碳普惠,设计产品时纳入碳元素,推动各项业务的减排行动。360数科同时表示,将通过启动“绿巨人计划”,联合北京等6地职场,打造绿色办公环境,建立激励机制,倡导员工践行低碳办公行为;进行节能减排改造,提高能效,推动数据中心碳中和。

“植”绿不辍,久久为功。相信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到这场“时代运动”中,为打造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华夏银行   金融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   风口   人工智能   助力   中国   蚂蚁   融资   节能   年前   目标   业务   金融   行业   旅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