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热议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中小微发展

大咖热议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中小微发展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但中小微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末梢,进入门槛低,竞争激烈,另外,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具有规模小,融资成本更高。同时,疫情对我国中小微企业造成巨大冲击,这就使得影响中小微企业经营的长期性因素与短期性冲击相互交织,使得其融资形式更加复杂严峻。如何在短期内满足中小微企业突发性激增的融资需求,帮助其复工复产,又在中长期持续改善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而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数字普惠金融新模式,是新时代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意,这对金融企业来讲是一种重大的历史责任,也是缓解金融供需矛盾的重要抓手,也是助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举措。

2021年第九届中国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会 “小企业 大梦想”系列论坛开幕式及全体大会于9月10日举行,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就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1 财经观察站

作者 思宁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指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离不开科技手段的支持,新冠疫情催生数字普惠金融,应运而生,金融机构加强金融科技应用,加快银行借贷与支付清算业务的数字化转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科技企业,积极布局金融科技,并在网络支付等领域发挥引领作用,数字金融展现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他强调,我国普惠小额金融贷款虽近年来呈现较快增长态势,但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依然比较低。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与中小微企业的经济贡献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数字普惠金融在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方面仍面临一些制约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较低。

二是征信体系不健全。目前国内的征信体系仍然还不健全,互联网数据征信市场的信息比较分散且不全面,导致信息公开查询平台的可依赖程度相对较低。

三是监管机制尚不健全。在推行数字普惠金融的过程中,监管机构对新型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平台的运行模式介入不够,监管机制跟不上创新的步伐,所以没能前瞻性分析、把握其中蕴含的金融风险,也缺乏有针对性的法规和监管措施。这也增大了风险隐患。

他强调,增强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能力,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举措。

第一,要加快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推动中小微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促进从生产加工、经营管理,到销售服务等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并将生产过程与金融、物流、交易市场等渠道数字通道打通,推动形成数字普惠金融的应用生态。

第二,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据共享平台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强金融监管部门与其他经济数据生产部门的协调机制,建立标准化的公共数据共享平台,完善数据开放共享机制,推动全国和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商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等数据开放共享,提升金融科技水平。

第三,健全征信系统,激励和引导市场相关主体,加大对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资金投入和技术研发,提高大数据信息整合能力,促进互联网金融信息、政府部门信息与征信系统类信息互通与融合,以加快构建一个更加全面的开放共享的信用信息的平台。

第四,要加强数字金融创新,推动数字金融,以科技赋能金融行业,进一步发展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金融机构数字化升级来简化融资手续,降低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增加小额信贷供给。通过推动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来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更多更便捷的金融渠道。

第五,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对数字普惠金融风险的监控和防范,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监管责任主体,建立完备的风险提示和披露机制,提升对数字金融新型业态的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

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王洪章则对未来数字金融,他还提出了几点建议:

1、要丰富数据要素的供给,数据要素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除了企业数据外,还需要广泛连接政府及第三方信息平台,持续的引入公共数据,搭建国家级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形成数字化的生态共同体。

2、要加强金融科技的应用,让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做到无处不在。不能因小而不为,应该要普惠金融横向到顶、竖向到底,使普惠金融能够惠及到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在这方面金融科技需要加强,一是依托金融科技来推动数字普惠业务架构的优化,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化渠道、物联网等技术工具来降低整体的运营成本;二是要构建场景金融,不是单一的一个平台,而要有一个场景,几个平台加在一起能够形成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综合化的金融场景;三是金融科技的技术输出能做到共享,大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公司可以共建数字化的生态,深化技术合作,推进创新。同时他强调,金融科技方面的新型风险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通过抢占渠道汇聚大量的信息流,甚至有的机构把它做成数据的寡头或者是生态的垄断;比如新技术带来的业务、技术和网络的三重风险的叠加,所以完善相应的数字金融的风险监测、预警和管理体系,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

3、要完善多元的数字化的普惠金融的供给体系。银行应该加强数据化运营,持续的推进线上的改造和下沉的服务,在线上服务的同时也要发挥好线下网点的优势,特别是银行这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线上和线下联合联动结合,为中小企业提供便捷综合的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机构应找准在普惠金融当中的地位,利用科技力量、平台优势,灵活机动形成有利的互补。另外,金融行业当中的保险、信托、租赁、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应该积极参与到数字普惠金融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的需求。

4、要清醒地认识到数字普惠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金融业的风险,无论是传统风险还是现实风险,还是科技风险,还是未来的数字化转型的风险,还会带来一些新的监管挑战,需要完善与数字金融相适应的监管政策,在鼓励创新和有效防范风险之间要找到平衡。

度小满金融副总裁崔聿泓表示,小微企业本身的经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它资产相对比较轻,缺乏抵押物,这个其实使得传统的金融机构给它们提供一些好的金融服务就带来了难题。他强调,向小微提供有力的普惠数字金融服务,其实是需要全社会的各种资源一起来做。他表示,“我们是技术的信奉者,相信技术最终可以改变整个行业的服务效率”,同时他指出,要相信合作的力量,所以“未来我们也会跟诸多的金融机构一起,向小微企业提供综合的金融服务,同时,在技术的额外上面还认为有温度的服务是非常有价值的,也会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各行各业小微企业的特点,各个区域小微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数字   金融   助力   金融机构   融资   中小企业   渠道   风险   银行   数据   经济   旅游   平台   技术   科技   信息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