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月1元”保险营销被叫停,互联网保险市场前景几何?

“首月1元”保险营销被叫停,互联网保险市场前景几何?

近年来,从网络调查问卷到扫码登记信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各种不同的场景之下,被“首月1元”的宣传套路误导,或是毫不知情地购买了互联网保险产品。在互联网保险市场上,也的确存在着此类“过度营销”、“诱导消费”等问题。

8月25日,《北京银保监局办公室关于专项整治北京地区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下发。这些引发诸多负面新闻,收获诸多投诉的市场乱象,也即将得到有效治理。

1 财经观察站

作者 思宁

“首月1元”保险营销被叫停,互联网保险市场前景几何?

“首月1元”,互联网保险套路多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有关“诱导投保”的负面新闻不断见诸媒体,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案例更是比比皆是。

程先生在微信扫码租借共享充电宝的时候,页面上忽然弹出了填写个人信息的页面,他误以为填写信息是租借充电宝的必要操作,便如实地填写了相关内容。一个月之后,程先生却意外地在微信上收到了来自“悟空保”项目扣除几百元保费的消息提示,他也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被投保”了一份“首月1元”的保险。

对此,程先生立刻发起投诉并申请退款,却只退回了部分金额,对此,“悟空保”方面解释称,投保项目为消费性保险,交一个月保一个月,每保一天都会消耗相应的费用。

事实上,像程先生这种“被投保”的情况并非个例。

今年4月,张女士在抖音上看到了水滴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下称水滴保)推出的免费领取华为手机的活动,不由得心动不已,便根据要求填写了手机号、身份证信息等内容,还交了3元所谓的手续费。但是到了下个月,张女士没有等来免费的手机,却等来了保险扣费的信息。

水滴保方面解释称,该活动是向用户免费赠送保险产品,当用户领取赠险后会产生一张保单,如果保单的尾号为特定数字,便会获赠一部华为手机,具体的活动相关规则在广告页面均有详细说明。

除此之外,“阳光爱健康百万医疗险1元首月”等相关产品也是投诉区的“常客”。即便是看了规则,也很容易被“首月1元”这种加红加粗的标题噱头所吸引,而忽略掉藏在下面的那行小字。稀里糊涂地买了保险之后,才会发现,所谓的“首月1元”其实只是一个幌子,以后的11个月,每个月都得被扣一笔保费,最后算下来根本就没有优惠,只不过是首付给少了。

稍早些时候,还存在着一些网红大V借着自身流量一边“卖惨”煽动消费者情绪,一边卖“首月1元”的保险的事件,在互联网保险的销售大战之中,类似于“首月1元”、“抽奖”、“免费”等相关的关键词也一直都是各路平台惯用的套路,其场景也是遍布各个生活场景之中,令人直呼防不胜防。

“首月1元”保险营销被叫停,互联网保险市场前景几何?

监管叫停“过度营销”

对于上述这些因“过度营销”、“诱导消费”等引起的网络保险纠纷问题,金融系统业内人士指出,“首月1元”看似减轻了消费者的心理负担,实际上消费者并未得到保费优惠。而免费赠送保险实为连环套路,在层层嵌套营销中,投保流程存在诸多不合规现象。

经济学家王赤坤指出,这种营销出现这个阶段是不可避免的,随着行业法律法规及规范明确从业者责任义务,执法逐渐趋严,违法成本变高,乱象也将大大减少。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共有146家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仅2020年便实现保费收入2979.2亿元,同比增长10.5%,远高于保险行业整体6.1%的同比增速水平,如此庞大的市场,不得不引起重视。

北京银保监局下放《通知》对其发声: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全面停止在北京地区发布存在过度营销、诱导消费问题的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广告,包括但不限于“首月1元”、“1元升级”、“免费赠险”、“实物抽奖”、“限时停售”等诱导、误导性的内容,以及存在广告标识不清晰、关闭按钮不显著、整屏诱导点击等问题的广告。

其中,北京银保监局在相关的调查过程中发现,互联网保险的宣传市场上除了包含上述关键词的营销广告之外,还包含着相关广告标识不清晰、不显著,利用消费者的注意“盲区”肆意引流等现象,极易引发消费投诉的纠纷。

同时,北京银保监局还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互联网保险产品时,务必树立理性的消费理念,仔细、全面了解保险产品条款,在畅享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消费便利的同时,审慎点击、确认相关内容,理性投保,切实维护好自身合法权益。

“首月1元”保险营销被叫停,互联网保险市场前景几何?

大量常态化的制度还在路上

据了解,《通知》还要求,各保险机构统一管理北京地区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活动,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建立日常管理台账,并按季度报告监管部门。

《通知》下发之后,北京银保监局还将根据保险机构报送的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管理台账,开展常态化网络监测和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置不当营销宣传广告,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对此,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认为,监管部门过去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也曾要求对上述乱象进行整治,但效果并不完全令人满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互联网保险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几乎遍布各类网络平台的各个角落,监管部门很难及时、全面地发现这些违规现象。

“因此,如何进一步落实和执行相关监管规则更需要加以重视。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加大对互联网保险营销违规行为的检查(抽查)力度;另一方面,则需要强化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或许这样才能有效遏制互联网保险行业的营销乱象。”李文中如是说道。

总而言之,《通知》的下发,虽不能从根源上完全杜绝互联网保险市场的乱象,却也能在短时间内对相当一部分的互联网保险公司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而且,从长远来看,这也必将成为该行业规范发展的必经之路,可以促使更多的经营者将精力与资源放到服务和产品本身上,从而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首月   北京地区   华为   台账   保费   套路   水滴   诱导   北京   几何   保险公司   保险市场   前景   保险产品   消费者   发现   通知   广告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