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0多年前的河洛古国被挖了,居然发现了…不愧是华夏文明之源

本故事依据真实考古资料改编,如有雷同,不是巧合!

时间:2013年至2020年5月

地点:河南郑州巩义市河洛镇附近“双槐树遗址”

人物:

顾万发——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双槐树遗址考古领队

李伯谦 ——“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

王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负责人、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周旸——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国丝绸博物馆)主任

小胡——虚拟人物,某高校考古系学生

河南一直被视为“华夏之中,上古文明开源地。”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也多在河南附近活动,因此留下许多聚落遗迹。我们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2013年起,一大批考古专家被派往黄河与洛河的交界处,开展“双槐树遗址”的挖掘工作。2020年5月,这座遗址的神秘面纱初步揭开,117万平方米的庞大规模,严谨有序的建造格局,以及海量的仰韶文化时期精品文物,让在场的每一位考古人都心潮澎湃。


5300多年前的河洛古国被挖了,居然发现了…不愧是华夏文明之源


黄帝都邑 河洛古国

“我来六七次了,今天看了还是挺激动,真是太重要了。”春夏之交,天气已经有些炎热,83岁的李伯谦教授奔走在遗址区,心情丝毫没有被高低不平的路况所影响。这位“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此刻开心地就像个孩子拿到了最心爱的玩具。

“我的老师,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认为,中华文明的演进经历了古国阶段、王国阶段和帝国阶段,而黄帝时代就是处于古国阶段。古国的都城是什么样,以前我们不知道,看了双槐树遗址后,我们知道了,5000多年前的国家都城就是这个样子。”


5300多年前的河洛古国被挖了,居然发现了…不愧是华夏文明之源

陪同而来的王巍博士也十分赞同李教授的说法:“这里一看就经过精心选址。地处黄河南岸的河漫滩,水草丰美,旁边还有一条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河——洛河。南边是嵩山,西边是洛阳盆地,东边是黄淮大平原,周边的散落着青台、汪沟和洛阳的苏羊、土门等多个遗址,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说这里是黄帝时代的都邑一点也不为过。”

“《易经》里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里又处于河洛地区,不如就叫‘河洛古国’吧。”李教授提议,众专家一致赞成。

5300多年前的河洛古国被挖了,居然发现了…不愧是华夏文明之源


北斗九星与麋鹿

“哇,这房子有220平米啊,放现代也属于豪宅了吧!瞧,回廊里还埋了几个陶罐呢!”第一次参加正式的考古工作,小胡显得很兴奋,他站在四排大型中心居址前不停的感叹。“咦,这罐子摆放的位置有点像……北斗七星?可数量也不对啊,顾队……”

被称作顾队的中年人正是此次考古工作的领队顾万发先生。顾队微笑着走了过去,仔细端详了一下陶罐的位置,解释道:“是北斗九星。青台遗址也曾出土过用九个陶罐摆成的‘北斗九星’,比这里的早了200多年。不过,九星中有一颗现在已经观测不到了。”

“哦?为什么?”小胡疑惑地问。

“专家们推测,有可能是当年的超新星爆发,或者哈雷彗星经过北斗星时在此爆炸,才短暂地被人类所看到。”

“哦,我想起来了,《河图》记载:‘黄帝治,景星见于北斗也。’在北斗附近出现景星的时候,是黄帝治理天下的繁盛时代。景星就是那颗超新星吗?”小胡突然灵光乍现。


5300多年前的河洛古国被挖了,居然发现了…不愧是华夏文明之源

“有可能,总之,这是一个祥瑞的征兆。”顾队又指了指不远处埋在夯土里的麋鹿骨架,继续说道:“古代有天子冬至祭天的传统,大部分鹿类都是在夏天解角,只有麋鹿在冬至解角,所以在古人眼里,麋鹿也是神奇的动物。此外,道家有‘三蹻’的说法,指的是龙虎鹿三神兽,认为它们是帮助神巫上天的桥,麋鹿也应有鹿蹻的意思。”

顾队走过去,伸手比划了一下:“你仔细看麋鹿骨架的位置,它在北斗九星遗迹上端,北极附近——古人认为北极是天的中心。所以,把九个陶罐和麋鹿埋进房子下面,也有一定的政治功能,它的主人想借此神化自己,表达自己是呼应天上中心的地下王者,类似于后世所说的‘君权神授、奉天承运’。”


5300多年前的河洛古国被挖了,居然发现了…不愧是华夏文明之源

小胡歪着头认真地听着顾队的讲解,他没想到,看似简单的陶罐和骨架,竟然包含如此深刻的寓意。他被古人惊人的智慧所震撼,也被顾队丰富的学识所折服。

牙雕蚕与农桑文化

“周姐,你手里拿的是什么呀?”小胡一扭头就看到中国丝绸博物馆美女主任周旸,小心翼翼捧着一个玉雕似的东西。

“你猜!”周旸笑了笑,故意卖了个关子。

小胡凑过去仔细端详着:“莫非是蚕?”

“没错,就是蚕,用野猪獠牙雕刻而成的牙雕蚕。看到这背部凸起,头昂尾翘的姿态了没?这是家蚕要吐丝了。”周旸平和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欣喜。


5300多年前的河洛古国被挖了,居然发现了…不愧是华夏文明之源

“家蚕?怎么能确定不是野蚕呢?家蚕的起源有那么早吗?”小胡就像一部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

周旸解释道:“这就是我刚刚要你观察它形态的原因。蚕的一生有很多状态,唯有牙雕刻画的这种才是吐丝状态。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充分掌握了蚕的生长习性,已经开始了驯化的过程。另外,野蚕的是比较瘦小的,不会像这条这么‘丰满’。”

“我们以前在青台遗址、汪沟遗址出土的翁棺里都发现了桑蚕丝残留物,其中一块就是绫罗绸缎中的罗,而且是经过染色处理的彩色丝绸制品。这些丝绸是用来包裹亡童下葬的。”周旸又替这个好奇的小同学补充了一下相关知识。

小胡忍不住比了个赞,崇拜地说:“古人真厉害,怎么能想到用蚕丝做成丝织品穿在身上?反正我是想不到。不过,为什么要把死去的孩子用丝绸包起来?”

“这是在模拟蚕破茧重生的过程,人们希望亡童死后能像蚕一样作茧自缚,化蝶成仙,生生不息。”正在巡视的顾队接过话茬,继续说道,“谁都想死了以后变神仙,中华文明古老朴素的修行思想在这个时候相对成熟了,先民有了重生的精神追求,并且想办法去实现。”


5300多年前的河洛古国被挖了,居然发现了…不愧是华夏文明之源

“说的不错。”一道略显苍老的声音传来,小胡循声望去,看到满头银丝的李伯谦教授正踩着崎岖不平的土路往这边走来,禁不住对他知行合一、追根溯源的考古精神肃然起敬。

“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农桑文明、丝帛文明,这只5300多年前的牙雕蚕,可以说‘肇始了中国的农桑文明’,堪称国宝级文物。”李教授总结性地说道。

瓮城与三重环壕

小胡在给刚刚清理好的石铲拍照、登记、编号,一边忙活,一边小声嘀咕:“这么简陋的工具,是怎么挖出来那么深的壕沟的?”

根据目前发掘的情况看,整个河洛古国遗址东西长1500米,南北长780米,被内壕、中壕、外壕三重宽大的环壕所围绕。环壕开口处最宽的有30多米,最深的接近17米。在没有大型机械、没有合适工具的黄帝时代,是怎么完成这一浩大工程的?


5300多年前的河洛古国被挖了,居然发现了…不愧是华夏文明之源

顾队听到小同学又在自言自语,欣慰了笑了笑了,对考古工作者来说,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至关重要。

“这说明当时社会有非常强的组织力和动员力。”顾队言简意赅地替他解了惑。

“我想也是,必须得团队作战才行。”小胡嘿嘿一笑,又忍不住问道:“这些环壕是用来防御的吗?当时也有战争?”

顾队放下手里的图纸,转过头耐心对他说:“在这个时期,距今5300年前后,部落与部落之间,或者说古国与古国间,为争夺领地、抢占资源经常会发生冲突。冲突激烈了,常规化了,战争就爆发了。你现在看到的三重环壕,以及瓮城结构围墙都有很强的军事色彩,主要是为了防御外敌入侵。”


5300多年前的河洛古国被挖了,居然发现了…不愧是华夏文明之源

小胡点了点头,思考一下,又问道:“那这三重环壕是同一时期修建的吗?”顾队难得有时间,他要趁这个机会把所有疑问都解决掉。

“应该不是同一时期修建的,毕竟建设周期太长了,但是在聚落繁盛时期它们是共存的。”说到这里,顾队突然又想起了什么,笑着问道:“你知道为什么是三重环壕吗?”

小胡像被老师点名的学生,一板一眼地认真回答道:“三这个数字,在中国文化里有重要的意义。《道德经》里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古代很多建筑都是三层的,比如北京的天坛。神话传说里,昆仑山也有三层,第一层是我们人间的这座山;第二层是西王母的悬圃,里面有各类珍禽异兽,还有各种奇花异草;第三层是天帝的居所,是世间最神圣的地方。”

顾队满意地点了点头,孺子可教也。

……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洛古国的发掘工作尚未完成,关于“它”和“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演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家蚕   古国   农桑   牙雕   陶罐   麋鹿   华夏   槐树   黄帝   北斗   遗址   中国   丝绸   古人   时期   教授   旅游   文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