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纪世界穿越指南,自贡恐龙博物馆,中国第一座专业恐龙博物馆

“哇,剑龙!”身边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叫了起来,他头戴的蓝色棒球帽上印着一只霸王龙。我顺着孩子手指的方向看去,远处果然站着一只巨大的剑龙,标志性的大骨板高耸于宽阔的脊背上,强有力的尾部如装有长刺的致命武器一般,似乎随时都会挥打过来。“这只剑龙好大啊,比霸王龙都大。你说剑龙和霸王龙打架谁更厉害?”小男孩喃喃自语。“剑龙距离霸王龙出现的时间比霸王龙距离你出现的时间还长!”我低头对他说,留下小朋友一脸错愕。我笑了起来,快步朝剑龙走去,“自贡恐龙博物馆”的行楷大字映入视野。这座形仿生活在距今1.55亿至1.45亿年前,侏罗纪晚期最具代表性之一的鸟臀目巨兽的建筑正是我国第一座专业恐龙博物馆的大门。

侏罗纪世界穿越指南,自贡恐龙博物馆,中国第一座专业恐龙博物馆

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大门犹如一只剑龙


侏罗纪世界穿越指南,自贡恐龙博物馆,中国第一座专业恐龙博物馆

1972年,中国石油与天然气公司在距离自贡市东北方向约七公里的大山铺镇沙溪庙地层(Shaximiao Foundations)挖掘出一具恐龙化石,这具化石属于一只生存于1.64亿年前的侏罗纪中期的肉食性恐龙,它体长4米,被古生物学家董枝明教授而后命名为“建设气龙”(Gasosaurus constructus Dong et Tang),以此献给化石的发掘者。作为此地出土的第一种恐龙化石,建设气龙为大山铺的化石发掘拉开了序幕。

侏罗纪世界穿越指南,自贡恐龙博物馆,中国第一座专业恐龙博物馆

建设气龙是大山铺恐龙化石群出土的第一种恐龙化石,名字献给中国石油与天然气公司

在董枝明教授及其他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沙溪庙地层陆续出土的恐龙骨片超过8000片,重量竟达4吨,从此世界古生物界便多了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大山铺恐龙化石群。1986年,自贡恐龙博物馆在化石群上建成,这座占地七万平方米的博物馆与日本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加拿大皇家泰勒古生物博物馆并称为世界三大恐龙博物馆,也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盛赞为“世界上最好的恐龙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收藏了从2.05亿至1.32亿年前侏罗纪时期所有已知恐龙的种类,正如中国古生物学奠基人杨钟健教授那句诙谐又激动的调侃“四川恐龙多,自贡是个窝”所描绘,这个在恐龙“窝”里就地而建的博物馆是真正的侏罗纪公园,穿过那道剑龙形的大门也就穿越了两亿年的时光。

侏罗纪世界穿越指南,自贡恐龙博物馆,中国第一座专业恐龙博物馆

自贡恐龙博物馆第一层全景


侏罗纪世界穿越指南,自贡恐龙博物馆,中国第一座专业恐龙博物馆

建设气龙属于蜥臀目-兽脚亚目-坚尾龙类-肉食龙下目


侏罗纪世界穿越指南,自贡恐龙博物馆,中国第一座专业恐龙博物馆

自贡恐龙博物馆就地而建,此为化石遗址

两亿年。关于时间,迈克尔·克莱顿在小说《侏罗纪公园》中这样描写:“假定人的寿命期为六十年,将六十年计作一天,那么八千万年则是3652年,比金字塔还要久远……”以此计算,两亿年即是一个人生命的9130次轮回。那是太阳在人类文明诞生前的无数次起落,我们的存在与之相比,不及时间的眨眼一瞬,仅一声低喃便被吞没于悠久的虚无中。人类在时间的混沌中摸索,博物馆为我们浓缩了时间,那接近永恒的长度只如陈列柜玻璃的厚度一样。一副硕大的头骨化石静静地躺在陈列柜里,仅头骨长度就超过了一米,尖利的牙齿密布在口腔中,即使已成化石,当年的锋刃依然令人胆寒。

侏罗纪世界穿越指南,自贡恐龙博物馆,中国第一座专业恐龙博物馆

上游永川龙头骨,是自贡恐龙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1977年6月,在沙溪庙地层今重庆永川附近段的一处正在修建的水坝址上,一名建筑工人发现了一块疑似化石的白色物体,经考古学家挖掘鉴定后,这居然是一具完整的恐龙骨架,自此一种生活在侏罗纪中晚期,亚洲特有的巨大而残暴的顶级掠食者被载入史册。它体长超过8米,和绝大部分蜥臀目兽脚亚目下的肉食性恐龙一样,它能用强有力的后肢直立行走、快速奔跑。董枝明教授为其命名为上游永川龙(Yangchuansaurus Shangyouensis)。

侏罗纪世界穿越指南,自贡恐龙博物馆,中国第一座专业恐龙博物馆

兽脚亚目-坚尾龙下目-肉食龙下目的上游永川龙的名字源于位于上游的水坝发现地,是侏罗纪中晚期的顶级掠食者

沙溪庙地层这方曾孕育了无数恐龙的沃土随后再次出土一具完整的永川龙化石,以其发现地和平乡命名为和平永川龙(Yangchuanosaurus Hepingensis)。和平永川龙是迄今为止亚洲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肉食性恐龙,它体长达到9米,体重约6-8吨。此时这只侏罗纪中期的霸主就被困在博物馆一层的展厅里,三趾型的后腿支起两层楼高的身躯,它挥舞着镰刀状的前爪,张开强有力的上下颚,露出短匕首一样的牙齿,血肉之躯已被时间的沧海桑田消磨殆尽,但这呼之欲出的姿态却令人深信这副骨骸中早已衰败断裂的DNA链依然尚存着亿万年前的迅猛记忆。

侏罗纪世界穿越指南,自贡恐龙博物馆,中国第一座专业恐龙博物馆

恐龙由骨盆构造分为蜥臀目和鸟臀目,只有蜥臀目下-兽脚亚目下的部分恐龙才是肉食恐龙

如果在1.5亿光年外的某一处有一架倍数足够大的望远镜,通过这架望远镜观察,这幅骨架便能还原为一只活的永川龙,沙溪庙地层中成堆的树木化石也回溯为密不透风的原始森林,位于巴通阶(Bathtonian Stages)至卡洛维阶(Callovian Stages)的沙溪庙地层本身则还原成了由大河注入的湖泊,博物馆一层河床遗址中的恐龙都活了过来。

侏罗纪世界穿越指南,自贡恐龙博物馆,中国第一座专业恐龙博物馆

河床化石群遗址,沙溪庙地层于1.6亿年前形成,古生物学家根据出土的恐龙、植物等化石推测这里曾是森林和湖

李氏蜀龙(Shunosaurus Lii)正闲适地漫步于湖边,和其他蜥脚形亚目的植食恐龙一样,它粗壮的四肢位于躯干的正下方,犹如四根巨型的支柱撑起12米长的庞大身躯。

侏罗纪世界穿越指南,自贡恐龙博物馆,中国第一座专业恐龙博物馆

蜥脚形亚目-蜥脚下目的李氏蜀龙生存于侏罗纪中期,植食恐龙,种名纪念都江堰建造者李冰

实际上几乎所有的恐龙都有着如同哺乳动物般完全直立的步态,区别于其他四肢位于身体两侧从而只能匍匐前行的冷血爬行动物,这样的行走方式大大增加了恐龙的活动能力,这也成为恐龙很可能是热血动物的一大有力证明——直立行走的恐龙在承担起自身全部重量的同时还能灵活移动,这证明恐龙体内有着水平较高的新陈代谢,能为这种能量消耗大的行走方式提供足够的能量,只有热血动物才能做到这一点。李氏蜀龙享受着柔嫩多汁的蕨类植物,由最末尾椎膨大形成的标志性尾锤摆动于缓慢的步态间,产生了巨大的能量。这令人瞠目的庞然大物却与远处的天府峨眉龙相形见绌,在后者17米体长的映衬下顿时坍缩成了一只小蜥蜴。

侏罗纪世界穿越指南,自贡恐龙博物馆,中国第一座专业恐龙博物馆

蜥脚形亚目-蜥脚下目的天府峨眉龙生存于侏罗纪中期的四川,植食恐龙,体长17米

茂密的灌木丛里,一群体型纤细的小型鸟脚类恐龙正在寻觅枝叶间的昆虫。细长的脖颈连着的小脑袋上嵌着一双奇大的圆眼睛,它们拖着一条长尾巴,以修长而有力的后肢直立行走,短小的前肢收缩在胸前,步伐牵拉着头颈前后伸缩,活像某种鸟类。鸿鹤盐都龙(Yandusaurus hongheensis)灵活地窜蹦于灌木丛间,殊不知一场灭顶之灾即将降临。树丛中突然蹿出一只巨龙,它身高5米以上,以与前者相同的直立行走方式猛冲出来,迈开彪壮的后腿疾速狂奔。仔细看,那后腿上的三趾利爪完全不同于鸟脚类恐龙,如弯刀般的钩状利爪是兽脚亚目下肉食恐龙最致命的武器。和平永川龙径直冲向鸿鹤盐都龙群,一爪按住一只,一口咬住,甩动着强有力的粗短脖子,利齿间瞬时血肉横飞。时光定格在这生猛的一刻,移开望远镜,回到博物馆,和平永川龙的嘴里正叼着那只鸿鹤盐都龙,羸弱的生命在消逝前甚至来不及挣扎。

侏罗纪世界穿越指南,自贡恐龙博物馆,中国第一座专业恐龙博物馆

和平永川龙正在猎杀鸿鹤盐都龙

1.5亿年前的某一天,这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又一次被执行。如果背上那架望远镜,从1.5亿光年之外的观察点逐渐向地球靠近,这一次次的血雨腥风便能叠加成了大山铺恐龙遗址乃至整个世界地层中一处处惊心动魄的定格。环顾博物馆,从体长不过30厘米的孔子鸟(Confuciusornis)到体长超过20米,重达近百吨的杨氏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 Youngi),无不在重现那前所未见又摄人心魄的光景——自然以千奇百怪的形态赋予侏罗纪世界最蓬勃的生机,并在生命性状不断进化、改良的过程中一直延续至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当自诩为最高等动物的智人俯视恐龙的原始和低等时,别忘了,与我们这岌岌可危的几千年文明相比,恐龙曾统治地球长达亿年之久,它们无疑是世界上演化最成功的物种。

侏罗纪世界穿越指南,自贡恐龙博物馆,中国第一座专业恐龙博物馆

蜥脚形亚目-蜥脚下目的杨氏马门溪龙生存于侏罗纪晚期,植食恐龙,由杨钟健教授命名,体长超过20米

从完整的骨架化石到零星的化石碎片,我来回徘徊于博物馆的一二层,在从整体到局部或反向观之的过程中,我越发觉察到这座博物馆并非文章开头所说的“真正的侏罗纪公园”。在小说《侏罗纪公园》中,科学家复制恐龙,以蛙的DNA代替恐龙残缺的DNA中的缺失部分(现实中是行不通的),以人为的方式制造出了有悖自然,类似恐龙的怪兽;而这里的恐龙虽然缺少血肉,却是曾经实实在在存在于世间的自然造化,是进化的艺术,亦是侏罗纪本身。

侏罗纪世界穿越指南,自贡恐龙博物馆,中国第一座专业恐龙博物馆

杨氏马门溪龙头骨化石


侏罗纪世界穿越指南,自贡恐龙博物馆,中国第一座专业恐龙博物馆

东坡秀龙头骨,自贡恐龙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蜥脚类恐龙头骨之一


侏罗纪世界穿越指南,自贡恐龙博物馆,中国第一座专业恐龙博物馆

劳氏灵龙化石,世界上最完整的小型鸟脚类恐龙化石

这亿万年前的伟大生命以悬而未决的方式突然消失,又在接下来的亿万年间留下一条条微妙的线索撩拨着好奇心。化石是自然界的维纳斯像,散发着天然的残缺美;它是生命之树飘散于地球的不死枝叶,落入土中,不曾碾作成泥,反而默默地凝聚着时光,见证着进化,观而不语,直至重见天日,绽放出新的生命力。虽不能开口诉说,但它拥有的却是亿万年的记忆,以它独有的缄默方式引领人类去探索。从建设气龙姿态生动的骨架到质地清晰的四川巨棘龙(Gigantspinosaurus Sichuanensis)皮肤化石再到羽翼分明的孔子鸟化石,那些关于恐龙的真相就在这一次次激动人心的发掘中被无限接近。

侏罗纪世界穿越指南,自贡恐龙博物馆,中国第一座专业恐龙博物馆

孔子鸟化石,化石上的羽毛清晰可见,是迈向恐龙真相的又一大发现


侏罗纪世界穿越指南,自贡恐龙博物馆,中国第一座专业恐龙博物馆

珍贵的杨氏马门溪龙的皮肤化石,皮肤上的纹理清晰可见

也许正如现今主流观点所认为的,恐龙并未完全灭绝,它们当中的一部分甚至就在我们身边——一小部分兽脚亚目的恐龙演化为了鸟类。我想起了入园时那个小男孩的问题,从剑龙到霸王龙的时代经历了一亿年,从霸王龙到我的时代只经历了6500万年,世界的进程天壤之别。也许从寒武纪第一次偶然的基因突变开始,物种的演变就成为了必然,但无论演变的进程如何,恐龙抑或是人类都只是自然磅礴恢宏的演化史诗中的一瞬间,在无可阻挡,无法想象的恒久时光中存亡同一。

侏罗纪世界穿越指南,自贡恐龙博物馆,中国第一座专业恐龙博物馆


侏罗纪世界穿越指南,自贡恐龙博物馆,中国第一座专业恐龙博物馆

自贡恐龙博物馆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自然博物馆

我走出了剑龙形的博物馆大门,两亿年了又见面了——那个蓝帽子小男孩冲到我前方,“你后面有只恐龙!”我转身看去,一只叫不出名的大鸟朝天空飞去,伴随着一串稚嫩又开怀的笑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自贡   侏罗纪   永川   恐龙   博物馆   孔子   目的   目下   体长   地层   晚期   化石   中国   年前   霸王龙   时间   指南   旅游   专业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