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的呼唤: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永不剧终的《动物世界》

我半眯起眼睛,紧盯着对面十米开外的帐篷,一个黑影闪过,溜了进去,我无法分辨其形色,但我确定那是某个不速之客入侵了我的邻居,六十岁的秘鲁太太吉赛尔的帐篷。吉赛尔不大会说英语,而作为营地里唯一能说憋足西班牙语的人,我便成了她的救星。我抓起相机三脚架——这是我身边唯一含有金属,勉强算得上武器的东西,蹑手蹑脚地靠近吉赛尔的帐篷。露台上零星散落着食物碎屑,我掀开帐篷,大吼一声,那贼落荒而逃,一条奇长的灰尾巴扫过我的裤腿。

野性的呼唤: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永不剧终的《动物世界》

落荒而逃的长尾黑颚猴,以灰色皮毛、黑脸、奇长的尾巴为主要特征,是克鲁格国家公园最常见的猴类

“哎呀,那是我从家里给女儿带的花生啊!”吉赛尔尖叫道——帐篷内一片狼藉,妈妈的心意被撕得七零八落撒于床单和地面,家乡的美味已被糟蹋成咀嚼间掉落的碎渣粘在白色的被单上,留下油脂点点。余光处一个灰色小脑袋正缩在露台外的树丛中探头探脑地朝里面窥视,我猛地转身,它旋即窜上树梢,朝我龇牙咧嘴,愤怒和惊恐炸开了头上的灰毛,嵌在中央的黑色鬼脸在吉赛尔絮叨不停的“妈妈咪呀”的背景音乐下让我忍俊不禁——原来是一只长尾黑颚猴。那猴子用长尾巴卷住树枝,手脚并用,攀向更高处,只见树冠上一阵骚动,七八只同类一哄而散,眨眼就消失在茂密的树丛中。一个熟悉的包装袋孤零零地飘了下来。树枝悠然晃悠着直到静止,一切如初。

野性的呼唤: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永不剧终的《动物世界》

缩在树丛中窥探的长尾黑颚猴

长尾黑颚猴的“盗窃事件“已然令尚未开始的旅程饶有乐趣。 入扎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Kruger National Park)巴卢莱自然保护区(Balule Natural Reserve)私人营地之前,向导马修就再三提醒一定要拉好帐篷拉链,那时长尾黑颚猴,这种适应性极强,在公园内分布最广的灵长类动物就已名声在外。腊肠树露营帐篷酒店仅有的五顶帐篷支于简易的原木露台之上,原以为露台是为了防御野兽而建,可到了才发现这一米高的平台能避开的动物也只有蚂蚁,帐篷自身却如蚁穴一样分布于克鲁格国家公园的野生大地上。两道电缆慵懒地悬在帐篷前端,构筑起露营者全部的安全感。电缆外的泥地上参差覆盖着新鲜又清晰的梅花印,大小各异——昨天半夜帐篷外的鬼哭狼嚎,绝非梦境。

野性的呼唤: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永不剧终的《动物世界》

位于克鲁格国家公园巴卢莱保护区的私人营地

走上营地的瞭望台,苍黄的野生大地不断向四方延伸,直至地平线。大地上金合欢树嶙峋的枝丫如同饱经沧桑的枯槁皮肤上贲张的血脉,沿着广袤的土地蔓延开来,在视野尽头汇成起伏的墨色山峦。乍一看,苍茫与荒芜正在脚下扩散,但定睛细看,此地岂是萧条之境:稀树短草间掩映着无数的动静,忽而蹦跳,忽而奔跑,忽而潜行,忽而静立。用眺望台的高倍望远镜望去,黑斑羚、疣猪、狮子、大象竟跃然于眼皮之下,移开望远镜又全然与草木化作一体,遁形于眼前。在动与静、有形与无形的对立统一间,克鲁格国家公园跨过林波波和姆普马兰加两省,东至莫桑比克,北接津巴布韦,延绵19485平方公里。克鲁格国家公园是南非第一大国家公园,在第二次英布战争(Anglo-Boer)战争前,这片地区是南非共和国东部最后的荒野边疆,由时任南非共和国总统的保罗·克鲁格(Paul Kruger)在此建立第一个禁猎区——萨比禁猎区。保护区的第一任管理者詹姆斯·史蒂文森·汉密尔顿(James Stevenson Hamilton)于1926年将萨比禁猎区与周边的星维兹禁猎区及几个私人农场合并,成立以保罗·克罗格为名的克鲁格国家公园,并于次年向公众开放。名为公园,其实克鲁格是真正的原始野生大地,它给养着146种哺乳动物和500余种鸟类,草木方寸间,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精彩绝伦的自然故事,每种动物都可能是这永不剧终的故事之主角,除了人类。

野性的呼唤: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永不剧终的《动物世界》

营地的瞭望台和高倍望远镜。在望远镜的视野里,生命悸动于这看似萧条实则充满生机的野生大地上

野性的呼唤: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永不剧终的《动物世界》

俯瞰克鲁格国家公园,稀树短草是南非野生大地的一大特征,在春末呈现出金黄色

早晨六点,我们跟着向导马修登上了一辆改装的敞篷越野车,马修担任司机兼解说;另外一位黑人向导普莱特则坐到车头前的眺望座上,负责寻找动物。这位从小在距离克鲁格国家公园不到十五公里的小镇上长大的青年有着超过二十年的与动物打交道的经验。”我不是动物专家,我就是动物。”这是普莱特全部的自我介绍。这话一点也不吹牛,想想哪个人仅用肉眼扫视周遭便能一眼定位隐藏于灌木丛或百米开外又擅于伪装的野生动物呢?普莱特能。多亏他那双超乎常人的眼睛,游猎刚开始,便有了大收获——普莱特发现了狮子。 一群母狮带着幼崽,懒散地侧躺在草丛中,黄色的皮毛与草色完美地融合在一块,即使马修把车开到离狮群不到五米的地方,也得费一番眼力才能辨别。一头母狮漠然地半睁开眼睛,对面前的我们打量了一眼,宽慰地舔了舔身边的幼狮,便又进入了睡眠。

野性的呼唤: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永不剧终的《动物世界》

野性的呼唤: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永不剧终的《动物世界》

母狮和幼崽之间舐犊情深

十月的克鲁格正值春末,温和的阳光如蜜一样溢出乌云滴了下来,对于刚在夜间进行过激烈捕猎的狮子来说,这如同一剂催眠良药。狮子主要在夜间和黎明时分活跃,其余大部分时间都通过休憩来保存体力。虽高居食物链顶端,狮子捕猎成功率往往低于50%,有时甚至一周都无法获取食物,因此狮子一天的休息时间超过20小时。母狮相互依偎,放松地伸展着四肢,像猫一样柔软而恬静。但对于斗胆步行靠近它们的任何动物包括同类来说,狮子会在须臾间群起而攻之。作为高度群居的动物,有亲缘关系的母狮与其幼崽形成稳定的狮群(pride),一个狮群通常由15只左右的狮子包括数只母狮和不超过4只雄狮及其幼崽组成,成年狮子在狮群中各司其职,一般母狮主司捕猎,雄师负责巡逻,共同保卫狮群。狮群之于狮子就像家庭之于人一样,人或许可以脱离家庭而生存,但对于流浪狮,境遇和命运则不可同日而语。这是一片生猛而无情的土地,它极端地集合了大自然的冷酷、顽固与公正,对所有的生灵刚正不阿,一视同仁。因此这些酣睡的大猫和猫咪的共同点也许仅限于形态,在生存面前,像猫咪一样撒娇成了永无可能的奢望。

野性的呼唤: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永不剧终的《动物世界》

野性的呼唤: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永不剧终的《动物世界》

坐敞篷车游览南非最原始的野生大地是来之前不敢想象的事。原以为克鲁格的观光车跟国内很多野生动物园的一样,是一个移动的笼子,人与传统动物园的动物角色、位置互换,人关在笼子里,与其说是观赏动物不如说像游街一样被动物围观。在克鲁格国家公园,大部分交通工具都是敞篷车,而且车连门都没有。上车如上马,身家性命就交付于这上身“赤裸“的机械马。

野性的呼唤: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永不剧终的《动物世界》

野性的呼唤: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永不剧终的《动物世界》

游猎使用的敞篷越野车,老徐坐的位置就是向导普莱特用于寻找动物的眺望座

在行进的车上平视克鲁格才发现稀疏的金合欢树坚硬的触手无处不在,张牙舞爪地朝我们伸来,倘若来不及躲闪,就只好任由其抓扯衣服和头发。警觉的黑斑羚出没于灌木间,瞪着一双大眼睛盯着人看,冷不丁地掉头就跑,连带起第二只、第三只……霎时尘土飞扬,草木皆兵,一整群黑斑羚都开始奔跑,更大的捻角羚也加入了进来。虽然同属牛科动物,但跑动的羚羊跟牧场上的牛羊完全不同,前者身上带着荒野的印记,那是一种未被驯化的自由气息。那种奔放与不羁即使在野生动物园里的相同种类里也无法寻觅,这是非洲野生大地赋予的气质和节奏,蛮荒部落的鼓点与之相比也有了文明的痕迹。那个画面和音乐却谜一样令人神往,它超越语言,却能在人的灵魂深处产生共振,甚至在某一瞬间让人觉得连这依托的车身都是多余。 也许文明社会的对面并非蛮荒和空虚,那是复杂人世的极简化,正应人心魂中最初的声音,那个声音被杰克·伦敦形象地描述为”野性的呼唤“。

野性的呼唤: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永不剧终的《动物世界》

野性的呼唤: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永不剧终的《动物世界》

克鲁格国家公园有21种羚羊,黑斑羚是最常见的一种,警觉、善于奔跑

我们的车一路沿着河流方向行驶,九到十月是克鲁格最干燥的月份,动物喜欢聚集在水边,让这两个月成为最容易发现动物的时节。长颈鹿是这一路的风景,那橙棕色的块状花纹装点着沿途的天空。这种陆地最高的动物一度被认为是哑巴,但其实长颈鹿能发出四种不同的声音,其中一种声音低沉如牛。它们保持安静的时候最符合人类对优雅的定义,时光都在那对高耸于蓝天的犄角间慢了下来,原野上一派云淡风轻。此时你以为这片土地朝你张开了友好的怀抱,你又顺应着那”野性的呼唤“想要投入其怀抱 ,它却突然变了脸。

野性的呼唤: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永不剧终的《动物世界》

长颈鹿常见于克鲁格国家公园空旷的地方,是陆地上最高的哺乳动物

野性的呼唤: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永不剧终的《动物世界》

这是一头雄性长颈鹿,判断长颈鹿的性别最简易的方法是看犄角上是否有毛,没有毛的是雄性,反之为雌性

车是如何拐到那个土坡下的我已经记不起来了,所有的记忆都只印着那张巨大的脸——不,不是印着,它就像突然出现在窗户上的面庞一样,猛地贴了上来,填满你的视线。那黄色的眼睛里凝聚酝酿着某种情绪,毫不表露也超越人的理解。它首先以一副面孔出现,接着是硕大的头部,然后连着头部的彪壮身体完全显现了出来,载着那副面孔逼近。是的,那是一头雄狮!随着我脑子里“嗡“的一声,雄狮从车门缺口经过,绕过坐在最前方的普莱特,头也不抬地走开了。

野性的呼唤: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永不剧终的《动物世界》

野性的呼唤: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永不剧终的《动物世界》

雄狮径直从车门的缺口处走过,惊心动魄

这是巴卢莱地区的一只流浪狮,与成年后可以继续留在狮群中的雌性幼狮不同的是,雄性幼狮在长到2-3岁时被驱逐出狮群,与其他雄狮结成联盟(coalition)。单身联盟中的雄狮可以挑战狮群中的雄狮,打败后者,杀死其后代,与狮群中的母狮交配,成为狮群的一员。这只九岁的狮子面部和身上都爬满了老旧的疤痕,它也曾经战斗过,只不过最终是输的一方。野生狮子的寿命一般是10-14年,在它的垂暮之际,这些战败的记忆被流浪的颠沛一次次刷新,它的步伐间似乎有些沮丧,也有些无奈但依然不乏笃定。一头雄狮生就会为它拥有的和它想拥有的一切而战,你能在雄狮的血液中找到杀戮、占有、同类相残以及任何与生存和繁衍有关的基因,可就是没有畏惧。狮子鄙视懦夫却不畏强者,它们的利爪上沾着包括同类在内的几乎所有动物的鲜血。也许这头狮子也曾拥有过它的狮群,只不过终在自然的法则面前退却,带着决绝的自尊。我们一车人惊魂未定,倒是处境最危险的普莱特轻松自如。”野生动物发动攻击是要消耗极大体力和承担受伤风险的,狮子和其他动物都把游客和车看成一个比自己大很多整体,在没有受到威胁的情况下狮子是绝不会去招惹这个整体的。但如果这时候我们中间有人突然下车或者站起来,脱离了这个整体,他就会有危险。“普莱特解释道。原来如此,难怪我们一路遇到的非洲象、豹子、非洲水牛、黑犀牛、非洲狮(非洲五霸)以及其他动物对我们这群不速之客的反应都十分漠然,原来是把我们和车当成了一个长着六个脑袋,四只脚的巨兽。或者与其说漠然,不如认为这是一种包容,而这种包容又来自于这片性格乖戾的土地,那么甚至可以把它可以视为一种恩赐——我们本就不属于这里。

野性的呼唤: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永不剧终的《动物世界》

野性的呼唤: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永不剧终的《动物世界》

野生狮子寿命通常为10-14岁,9岁的雄狮已出于垂暮之年,脸上遍布战斗的痕迹

从黎明到日落,克鲁格在两次总时长六小时的游猎中呈现出万千种性格和形态。我们三次遇到非洲狮,最后一次被一整个狮群包围;两次遇到非洲象,最惊险的那次是一头成年公象径直走向普莱特,同时有一头小象冲到了我们背后,试探的鼻子几乎戳到了我脸上。斑鬣狗、非洲水牛、豹子、黑犀牛统统悉数登场。这一天内发生的故事用一天也写不完。

野性的呼唤: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永不剧终的《动物世界》

遇到捕猎状态的母狮群

野性的呼唤: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永不剧终的《动物世界》

一头成年公象走向普莱特,经验丰富的向导镇定自若

野性的呼唤: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永不剧终的《动物世界》

斑鬣狗,非洲咬合力最强的哺乳动物

自1927年克鲁格国家公园向公众开放以来,那些关于生存的动人故事已经持续更新了92年,生命在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下优胜劣汰,生生不息。但无论种群间的竞争如何残酷血腥,属于这片纯净土地上的战斗永远光明磊落。无论是非洲象的象牙,狮子的利爪,鬣狗的犬齿还是黑犀牛的犀角,都蓄积着生存的力量,也承载着胜利的骄傲。那些武器无一不是为体面的对手准备的,直到盗猎者带着贪欲和暗器,玷污了这片土地的单纯,也玷污了这些武器的高贵。从2007-2014年间,整个大洲非洲象的数量减少了30%,单2008年从克鲁格盗猎案件缴获的象牙就重达47吨;非洲狮数量不足23000头,相比20年前总数下降43%;黑犀牛的数量不超过5000头,北部白犀牛目前仅剩下两头雌性。为了防止盗猎,巴卢莱地区所有的黑、白犀牛的犀角均已提前被锯掉,向动物眼里猥琐而致命的侏儒投降,为生存而缴械莫过于这片从未妥协过的土地最大的悲哀。英国探险家柏瑞尔·马卡姆如是说,“非洲之魂的根本正是抵御征服的原动力。这灵魂没有消亡,只是沉寂。它的智慧并不缺乏,却如此单纯。被现代文明的狭隘眼光视若无物……”但克鲁格并没有沉寂,它生机勃勃,迎难而上。在南非国防(SANDF)和南非警部(SAPS)协同下,克鲁格国家公园目前已建立起650个反盗猎单位,通过空中和陆地的双重巡视打击盗猎,虽然盗猎有所下降,但依然屡禁不止。“如果每个人都由衷地拒绝犀角、象牙也就没有盗猎了。”马修说,唯有此时笑容才会从他脸上褪去。

野性的呼唤: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永不剧终的《动物世界》

成年非洲象无论雄雌都有象牙,这让它们成为盗猎者的首要目标

野性的呼唤: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永不剧终的《动物世界》

白犀牛,最大的犀牛。为了防止盗猎,巴卢莱保护区的白犀牛角已经被提前锯掉

野性的呼唤: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永不剧终的《动物世界》

黑犀牛,克鲁格国家公园最稀有的动物,黑犀牛脾气暴躁,在野外几乎没有天敌,依然沦为盗猎者猎杀的目标

野性的呼唤: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永不剧终的《动物世界》

【负责任的旅行】发现黑、白犀牛后,如需上传照片到社交平台,请务必关闭定位,盗猎者会循着定位找到目标

我倚靠在敞篷车上,任由大小动物经过。我怀疑动物从不攻击我们到底是因为畏惧人类和车组成的整体还是人类本身?或许只是它们在屡次被伤害后依然对人类持容忍态度?不论出于哪个原因,我想我可以坦然地相信它们,动物比一部分人类更值得信任,正因如此,这片先于人类而生的土地才能傲立于文明的对面,它的心胸如同它的领土一样辽阔,即使满目疮痍,依然表里如一,生机蓬勃,在接纳与给予中为世界留得最后一方净土。

野性的呼唤: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永不剧终的《动物世界》

迎面冲来的花豹,生机勃勃

野性的呼唤: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永不剧终的《动物世界》

克鲁格国家公园迷人的傍晚,愿它永远生生不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南非   国家公园   鬣狗   非洲   长颈鹿   犀牛   雄狮   营地   帐篷   野性   向导   狮子   人类   土地   动物   母狮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