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辉‖毓秀狮乡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毓秀狮乡

古码头上有棵大榕树,像很多地方一样,只是不在村口,而是在半山腰,可是放在宋朝,这就是村口。

陈龙辉‖毓秀狮乡

在古码头往下看,下面的新的旧的房子密密麻麻,一坡向北,最低处的海傍街起码低了十米。近千年的沧海桑田,海退陆进,圣狮村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样子。狮滘河延绵而过,一边是聚居地,一边是耕地。

圣狮村古迹文物甚多,保存着十几处明清时代文物,更有着古海蚀遗址。建于明代的洪圣殿佑立村间,两座清代百岁牌坊傲立村道,中山最早的慈善机构团益工会屹立在古码头旁边,共同见证这一方水土。

陈龙辉‖毓秀狮乡

民以食为天,华记食店在古码头旁边,可惜,我们到的时间没有红遍全网的焦糖脆麻花,据华叔介绍,因为要避开湿润的南风,要到八月初一才开始制作。时间如梭,从1978年华叔18岁开始接他父亲经营了三十多年的店,又在不经意中过了三十多年,耗尽了两代人,又养活了两代人。

沿二邨埗头路往下行,一路的青砖老屋,藏尽了岁月,阅尽了沧桑,那爬满青苔的墙上,又藏着多少故事。一边的墙上,又描绘着一幅幅充满童趣的墙绘。

陈龙辉‖毓秀狮乡

海傍街上,气势不凡的老人居家中心已经开门迎客,几栋沿街的高大建筑正在翻新。据村里老人彭伯说,这都是村里的物业,统一做旧翻新,与周围环境更加匹配,全国敬老示范村,省宜居示范村,省市卫生生态村,珠三角最美生态乡村,一连串的荣誉砸在我们头上,都不知道是啥意思,反正就是越来越好了,彭伯非常高兴。路两旁不时有买菜的人路过,脸上坦然祥和,彭伯不时地跟人打招呼。一个偌大的圣狮文化广场,每到晚上,比趁墟还热闹呢。彭伯非常自豪。

说起圣狮村,不能不提的是“四月八”了,作为省级非遗项目的“四月八”,起源于明末清初的每年四月初八巡游,已经成为名重八乡的传统节日。今天的“四月八”,已经发展成龙、凤、狮、飘色以及鼓乐花篮等一起参与的大型民间艺术巡游,观众可达几万人之多,而圣狮文化广场就是巡游的集结地。一时间,整个村庄都充塞着巡游队伍,人们欢呼雀跃、追逐而行。附近的老人家乘机探望多年未见的老闺蜜,老伙伴相聚,其乐融融。随着“四月八”的流行,圣狮美食名动一方。如狮乡蚬肉粥、栾樨饼田艾包、番鬼薯煎堆、咸煎饼等,光看名字就让你食指大动味蕾大开,这些民间小吃迅速向四方扩散,形成了以圣狮村为中心,辐射附近几个村的网红名点。

“好女莫嫁圣狮男,那时候苦啊。”提起八十年代以前,红梅带着笑跟我说,“田地多,一天到晚都弯着腰侍候着田地。除了村里的,在斗门还有一百亩的围垦地,每年农忙时候还要派人去耕。”可这些都与红梅没有关系,她嫁到圣狮,一结婚就接手了夫家的小店。

红梅的店专营狮乡小吃,接待一茬一茬的客人。品尝清甜的蚬肉粥、松脆的蚬煎饼,还有那里嫩外焦的油粽,坐在圣狮桥底,吹着凉爽的带着水气的河风。夕阳下,浅浅的狮滘河水缓缓流动,水流清澈而又明亮,映照着两岸成排的落羽杉,树和水皆镀上了一层金黄色,恍如在画中。

操一口流利隆都话的红梅是茂名人,嫁到圣狮三十多年了。

(注:本文原载《中山画刊》2021年第10期)

(这是一个共享、互动平台。“文棚”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和读者交流、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6000次,编辑部打赏50元/篇,12000次则打赏100元/篇;另外,每月由文棚主编推荐5篇优秀作品,给予50-100元奖励。优秀作品可以参加季赛和年度总决赛。请一投一稿,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等。文责自负,发现造假、抄袭、套改等即予曝光。)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图+1/徐向东

◆编辑:徐向东

◆二审:韦多加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斗门   南风   牌坊   村口   煎饼   中山   红梅   田地   村里   码头   文物   墙上   小吃   时间   旅游   中心   陈龙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