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普格: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凉山普格: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朵洛荷

吉木日哈 | 摄


多情的普格,多彩的日都迪萨,这里第一支火把被点燃;温情的普格,神奇的螺髻山,这里层峦叠嶂,湖泊如星;热情的普格,燃烧的七月,这里骏马欢腾,索玛艳舞……来吧,来吧,请到这里来,热情的普格欢迎您……”普格县大槽乡中心小学妞妞合唱团自编自唱的歌曲《日史普基》,用稚嫩的童声传唱着日史普基普格的美丽画卷。

迈步“十四五”,依托富集的文化旅游资源,普格文旅产业将开启发展加速度,以全新的面貌迎发展。

“文旅产业是凉山的首位产业,也是普格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产业,是拉动第三产业发展的强力引擎,助力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普格县委书记苏正清介绍说。目前,普格县正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旅游接待能力,积极打造螺髻山、温泉、火把节三大文旅品牌,用双手描绘游客心中向往的“诗与远方”。


凉山普格: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红军树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凉山普格: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螺髻山彩林

日海克呷 | 摄


抓建设

完善项目建设 满足不同需求


螺髻山4A景区是普格县的“龙头”景区,2018年,景区启动5A景区创建工作。5A景区是一个地区重要的文旅品牌,普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景区创建工作,今年以来,多次到景区实地调研,召开创建座谈会,并指出要以螺髻山景区5A创建为抓手,抓住浙江宁波对口协作的重大机遇,实现普格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按照创建5A级景区的总体目标,目前,螺髻山景区创建工作正全力稳步推进,力争2021年完成综合服务区、索道下站游客中心、第四纪古冰川科普馆的改造提升。力争2022年上半年完成景区公路和核心区游览设施改造提升,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提交省级检查验收。

螺髻山上赏美景,螺髻山下品彝风。今年以来,螺髻山彝寨的改造与打造也列入了县委县政府的项目规划中。目前,彝寨改造的前期工作已积极开展,在不久的将来,游客可白天登螺髻山,夜晚住宿彝寨,围着篝火跳达体舞,体验浓郁的阿都风情。

蓝天、草甸、羊群……十月的日都迪萨天高云淡,绿色的草地,红色的荞麦花,勾勒出大自然最美的画卷,待到来年索玛花开的时节,这里漫山遍野鲜花盛开,美不胜收。山坡上,日都迪萨游客中心建设项目正热火朝天地开展,火把广场、斗牛场已初具规模。“预计明年年初就可完工。”普格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日都迪萨正积极创建3A级旅游景区,建设完工后,这里将拥有标准的赛马场、斗牛场,并为游客提供停车、餐饮等旅游服务。与此同时,日都迪萨景区还将利用天然的地理条件,建设国内知名的自驾游营地,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车辆沿着公路往前行驶,来到了日都迪萨境内的另一块“处女地”,一个天然形成的大溶洞出现在视野中。溶洞前有一块平整的绿色草地,与溶洞相辅相成,仿佛一个天然的音乐广场。沿着溶洞往上攀登,一片天坑群出现在眼前,仿佛巨兽留下的脚印,又仿佛是被施了魔法,让人陷入无限遐想。

日都迪萨是阿都文化的源头,是彝人的心灵牧场,众多的神话传说为这里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未来,西(昌)到宁(南)高速将从这里经过,更多的游客将一睹这片地域的风采。

普格是一方红色的沃土,1935年5月,红军进入普格县境内,临走时在一棵巨大的黄桷树上镌刻下了历久弥新的“红军”二字,后来黄桷树更名为“红军树”。

目前,红军树景区正积极创建3A级旅游景区,并结合国家能源集团普格县红军树农旅融合产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全力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红色旅游基地配套设施,在提升观光生态旅游的基础上,加大红色旅游、体验旅游、研学旅游等项目的开发拓展。


凉山普格: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螺髻九十九里温泉瀑布

李顺云 | 摄

凉山普格: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螺髻山主峰


谋发展

打造康养品牌 远方的客人留下来


金秋时节,走进螺髻九十九里温泉瀑布,绿意盎然,白色的水雾仙气缭绕,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这里简直是一处人间仙境,康养的好去处。”前来泡温泉的游客不禁感叹道。

不远处,县城附近的普格温泉是凉山境内最早开发的温泉之一,有着良好的地热资源。再往前走,绿色的海口牧场,牛羊成群,绿草茵茵的草地上开满各色的野花……

绿色生态打底,康养资源优势突出,下好康养这盘棋,普格有底气。

这里地处北亚热带气候区,气候宜人,年均气温为16.8℃,日照充足,年均日照达2121小时以上,无霜期长,年均无霜期达300天左右,形成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和区位优势,普格县将结合全州国际阳光康养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积极打造休闲度假游品牌。

“未来,将在荞窝镇打造康养小镇,吃住行游购娱配套,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普格度假。”普格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依托九十九里温泉瀑布,荞窝康养小镇建设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康养旅游产品开发相结合,分阶段、有计划地开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前期,重点建设景区道路、水、电、通讯等内部综合基础设施,以及停车场、厕所、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满足游客基本的旅游消费需求。

中期,以打造康养旅游产品为主线,建设森林山庄、茶馆、温泉、森林步道等,提供高端森林康养旅游产品。

远期,将建设医疗服务,引进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养老基础设施,提供生态疗养、健康体检、美体康健等服务,逐步实现森林康养旅游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为实现美丽乡村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还将建设美丽乡村旅游走廊,打造以沙合莫村、洛博村、顺河村九连河坝等为重点的生态观光旅游;以日都迪萨湿地、海口牧场景区为核心,辐射周边传统村落及新村新寨,打造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和乡村旅游景点,开发地方特色餐饮;依托五道箐乡草莓、甜樱桃种植基地,打造特色田园项目,挖掘农耕文化,打响特色乡村游品牌。

力争到2022年,完成特色养殖基地500亩、农业基地800亩、休闲度假农庄3家、星级农家乐10家、星级农家旅馆5家,年接待能力10万人以上,打造普格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


凉山普格: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彝历新年晒猪膘


铸品牌

阿都文化为魂 打造全域旅游


厚重的阿都文化在这里延续,民俗风情保存完好。

普格县历史悠久。相传一千多年前,彝族英雄支格阿鲁盗取天上火种,在普格的日都迪萨广场点燃了为群众驱虫辟邪、消灾除难的第一支火把。由此,普格被誉为“火把胜地”“彝族火把之乡”。

作为火把节的发源地,每年的火把节,普格都会举行隆重的活动,火把之乡品牌深入人心。普格火把节完整传承着彝族火文化热情、勇敢和质朴的秉性,并衍生出极具民俗特色的庆典活动。

火把节还被称为“眼睛的节日”。如今,伴随大凉山对外开放与合作的不断推进,火把节享有了“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东方狂欢节”“东方情人节”等美誉,火把节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借着火把节的东风,普格县也将不断擦亮“火”文化这张文旅品牌。

彝历新年又被称为“嘴巴的节日”,彝历新年的传统民俗在普格得到很好的延续,螺髻山下的彝寨已多次举办彝历新年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体验。

与此同时,彝历新年也成为普格打出的另一张民俗文化品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眼睛的节日”与“嘴巴的节日”两种民俗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为普格文旅产业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迈步新征程,描绘新画卷,打造全域旅游,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诗与远方”就写在这片多情的土地上。

文/袁蕾 图除署名外由普格县委宣传部提供

来源:凉山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普格   彝族   普格县   螺髻   火把节   旅游   溶洞   火把   景区   红军   温泉   乡村   深度   游客   品牌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