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野一个兵团四个军,四野一个兵团三个军,为什么总兵力差不多?

来源:摩擦留下的图案

1949年初,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结束,为了应对下一阶段大规模战事,并加快解放战争历史进程,此时我军进行了一次集中整编。当时集中整编的情况是,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并组建了两个兵团;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并组建了三个兵团;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并组建了四个兵团;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并组建了四个兵团。除此之外,华北军区野战军部队组建了三个兵团。从兵团数量上讲,此时我军一共有十六个兵团。

三野一个兵团四个军,四野一个兵团三个军,为什么总兵力差不多?


兵团作为一级军事建制,介于野战军和普通军之间,由若干普通军组成。当时,我军组建的兵团基本上都由三个军组成,如一野、二野、四野的兵团,都是三个军的建制。比较特殊的是三野,三野组建的四个兵团,有三个兵团是四个军的建制,分别是第七兵团、第八兵团和第九兵团。不过,让人奇怪的是,三野一个兵团四个军,四野一个兵团三个军,但一个兵团的总兵力却差不多。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三野一个兵团四个军,四野一个兵团三个军,为什么总兵力差不多?


一个兵团的总兵力对比,除了看兵团下辖几个普通军之外,还要看普通军的建制。第三野战军的兵团,虽然下辖四个普通军,但每个普通军都是三个师的建制。这样一来,三野一个兵团就有四个普通军十二个师,总兵力约有五万多人。第四野战军的兵团,虽然下辖三个普通军,但每个普通军都有四个师的建制。这样算下来,四野一个兵团就有三个普通军十二师,总兵力也约有五万多人。可是说,从师级作战单位数量来看,三野一个兵团和四野一个兵团,都下辖有十二个师,总兵力也就差不多。

三野一个兵团四个军,四野一个兵团三个军,为什么总兵力差不多?


为什么第三野战军一个兵团能够拥有四个普通军的建制呢?这就要从纵队改编为普通军说起了。在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之时,原先的纵队改编为了普通军。本来,华东野战军一共有十四个纵队,分别是一纵、二纵、三纵、四纵、六纵、七纵、八纵、九纵、十纵、十一纵、十二纵、十三纵,以及鲁中南纵队和渤海纵队。在纵队改编为普通军的时候,有的纵队直接改编为普通军,有的纵队和一部分起义部队合并,总共改编成立了十五个普通军,作战番号依次是第20军至第35军。

三野一个兵团四个军,四野一个兵团三个军,为什么总兵力差不多?


本来,按照一个兵团三个普通军的编制,第三野战军的十五个普通军,可以组建五个兵团。不过在实际过程中,第三野战军只使用了四个兵团番号,分别是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兵团,计划日后根据变化再做调整。这样一来,第七、第八、第九兵团就拥有了四个普通军的建制,第十兵团仍旧是三个普通军的建制。因此,在当年我军组建的十六个兵团中,第三野战军的第七、第八、第九兵团最特殊,因为它们拥有四个普通军的建制,而其他兵团只有三个普通军的建制。

三野一个兵团四个军,四野一个兵团三个军,为什么总兵力差不多?


话说回来,为什么第四野战军的一个普通军能够拥有四个师的建制呢?在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之时,原先的十二个纵队(一纵、二纵、三纵、四纵、五纵、六纵、七纵、八纵、九纵、十纵、十一纵、十二纵),依次改编为十二个普通军,作战番号依次是第38军至第49军。原先每个纵队是三个师的建制,到改编为普通军之后,一个普通军却拥有四个师的建制。因为当时,第四野战军为了加强各个普通军的战斗力,所以将十二个独立师,经过改编之后分别划归到普通军战斗序列。这样一来,从师级作战单位数量来讲,改编成立之后的普通军,就拥有了四个师的建制。

三野一个兵团四个军,四野一个兵团三个军,为什么总兵力差不多?


或许有人要问,为什么第四野战军不把十二个独立师,整合改编为新的普通军呢?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考虑到整合战斗力的问题,新成立的普通军和纵队改编而成的普通军,在战斗力方面肯定有差距,与其新成立普通军,不如将独立师划归已经普通军。另一方面,作战番号受限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当时第四野战军拥有一些暂时空编的作战番号,但这些番号是为了日后作战期间部队发展需要而预留的,不可能一下把作战番号全部使用完。再说了,还要考虑到其他兄弟野战军部队的感受,各位读者,你们认为是不是这样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兵团   解放战争   渤海   四野   野战军   番号   纵队   作战   我军   战斗力   日后   部队   数量   独立   原因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