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帅指挥下战斗

作者:任维友

来源:新志荐文

在徐帅指挥下战斗

1948年2月上旬,徐向前司令员按照中央军委的部署,继运城战役之后,又率领华北野战军,攻打山西境内的临汾、晋中、太原等地,消灭蒋阎匪军,解放全山西。

临汾,古称平阳府,相传是尧帝的古都。临汾又是晋南政治、文化中心和军事要地,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长期以来,阎锡山进行了苦心经营,并派重兵把守。临汾城内之敌,有胡宗南的部队,有阎锡山的部队,还有土顽部队,总共不到3万人。敌人内部矛盾重重,互相勾心斗角,而且他们都曾遭受过我军的打击。临汾城的工事同运城差不多,但城四周比运城大得多,这就便于我军突破。修建了大量坚固的工事和明碉暗堡,设置多层外壕、铁丝网、鹿砦等防御设施,不少地方还挖了暗道。临汾城东门外是一个重要阵地,外壕以外地势较高,筑有主碉、伏地碉和许多明暗火力点,用暗沟暗道相接,敌人用1个营的兵力在这里守备。它不但控制着外壕,而且护卫着城墙,成为我军坑道作业的一个重大障碍。再加之临汾地形城内高,四周低,城墙高大、宽厚,城墙外还有又宽又深的护城河,使临汾变成一个易守难攻的城堡。

但我解放军指战员士气旺盛,还有全边区3000万人民的支援,我们的兵力也比敌强,因此,从敌我双方整体力量对比来看,我们打下临汾是有把握的。

我参战八纵队、十三纵队的9个旅都善于打攻坚战,3月7日,两个纵队分别从翼城、曲活开赴临汾前线,我们太岳一分区的八团、九团也由泌源王和开往临汾。徐帅命令十三纵队派出部分兵力消灭汾河西岸临汾襄汾地区敌外围武装。十三纵队从临汾城东关,八纵队从城南面,太岳军区部队北面向临汾城敌人合围进攻。我们九团的任务是攻打东关,要攻克临汾,必须首先打下东关。在我军攻打东关之前,敌军为了清扫射界,把东关紧靠城墙的房屋全部拆除,形成一片开阔地带,以防我军利用。我们九团打垮了敌人多次疯狂反扑,巩固了阵地。

3月30日,徐帅及时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总结了攻打临汾以来的战斗经验,进一步向大家作动员,讲明打下临汾,不仅晋南全获解放,又能使晋冀鲁豫绥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同时也是对西北、中原战场斗争的有力支援。徐帅还向参战部队发出了英勇杀敌立功,争当“临汾旅”的战斗号召。

临汾战役是一场艰巨而又激烈的攻坚战。临汾战役主要特点之一是运用坑道大爆破。在我军攻城前,我们部队以27昼夜的时间秘密完成两条长110多米的破城坑道,一条坑道装黑色炸药6000多公斤,另一条坑道装黄色炸药3500公斤。徐帅十分重视发扬军事民主,集中官兵的智慧。在讨论制定攻打临汾的作战方案时,他不仅同纵队旅团指挥员商讨,还认真听取基层指挥员和战士们的意见,发动他们献计献策。他说:“这叫开诸葛亮会。干部战士个个都是诸葛亮,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听取他们的妙计良策,我们就胜券在握了。”这次攻打临汾,不同于过去的运动战、游击战,而是要打攻坚战,但我军炮兵少,火力弱,不比敌人炮火强,因此除要求我军抓好射击、投弹、刺杀三大技术外,还要突出抓工兵训练,全体指战员人人都要熟练地掌握土木作业和爆破两大技术。徐帅风趣地说:“这叫学土行练的办法,钻到地下去作战,出敌不意。”后来,我军总攻开始时,将城墙炸开了两个各50多米宽的缺口,保证了我军突破的成功。这次战役从3月7日到5月17日,共进行了72天,全歼守敌3万余人,活捉守敌总指挥梁培璜,使晋南完全获得解放,取得了临汾战役的伟大胜利。

临汾战役结束后,前线总指挥徐帅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立即召开了旅以上干部参加的紧急会议。他说:“我军要有不顾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挥师北上,直捣阎匪军心脏晋中。”这时,华北军区统一部队序列,将八纵队、十三纵队、十五纵队组建成华北野战第一兵团。晋中是山西的粮仓,太原的外围,打下晋中,全歼守敌,就奠定了夺取太原消灭阎锡山部队的基础。当时,正是晋中地区麦子成熟之时,据此,徐帅很明确地规定了晋中战役的目的:一是防止晋中敌人逃回太原集中,要大量消灭阎的有生力量,为攻取太原创造条件;严防阎锡山部队抢劫群众麦子,囤积太原。

敌人出动大量兵力,妄图打回晋南,夺回丢失的城市。甚至敌人装备精良的“青训师”也从太原万百林营地出动,到晋中地区抢粮。形势要求我军立即行动,保卫夏收。我军经过临汾战役后,未获休整,相当疲劳,又时值夏季,天气非常炎热,有的干部战士对立即开展晋中战役有些犹豫,认为困难很大。

徐帅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指出:立即进行晋中战役,形势对我军是有利的。临汾被我军解放后,晋中已处于我军的包围之中,好似大海中的孤岛,我军处于战备进攻态势,部队打了胜仗,士气十分高涨;敌军处于战略溃败之势,士兵不愿再为阎锡山卖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等部队休整好了再打,势必坐失战机,影响攻占太原和彻底消灭阎匪军的大局。敌军也必然会乘机巩固晋防务,抢掠晋中群众粮食,增加固守太原本钱。徐司令员不仅英明指挥我军战斗,而且调动敌军。阎锡山、赵承绶认为,我军连续进行两个战役未获休整,又冒着炎热季节赶路行军,部队疲劳,立足未稳,同时依仗兵力多、火力强,妄图一举消灭我军。他命令闪击兵团,分路从汾阳、孝义、平遥、介休出动,合击我军到达商阳镇地区的两个旅。我军指战员奋勇阻击敌军,与之形成对峙局面。徐帅分析认为,目前虽然我军处境比较困难,但阎锡山,赵承绶的困难比我们更大。他要求指战员不顾疲劳,发扬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英勇顽强迎击敌人。徐帅这一英明高超的指挥,出敌意外,尽管老奸巨猾的阎锡山也没有预料到我军行动如此迅速。我军“人不下鞍,马不停蹄”专等敌人出动。敌人出来这是好事,这给我军消灭敌军有生力量创造了好机会。如果我们能将敌人引出城来,在太原城外歼灭敌人3至5个军,那给最后全部消灭阎锡山部队,为攻打太原城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大大减少我军攻城战斗中的伤亡。

当时,刘聚奎任四十三旅旅长,苏鲁任副旅长,政委是梁文英。5月中旬我旅担任出击平遥、介休之间的任务;一二七团、一二八团、一二九团,还有介休、灵石、平遥3个县独立大队和数千名武装民兵配合,在洪善、东堡、西游贺一带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敌人在军事力量和武器装备上占很大优势,尤其是敌人的各种炮火很强。经过多次激烈战斗,我军突破敌人阵地,接着又出色地打退敌人多次向我阵地进行反击。我一二七团、一二八团、一二九团和两个独立县大队在张原、新堡一带的战斗中,歼灭敌人一部,迫使敌人后撤了数里。我军猛追猛打。敌人向我左侧迂回冲击,包围了我张原旅指挥部。副旅长苏鲁命令一二七团一营打回张原,经过激烈的战斗,歼灭了敌人。

晋中地区的守敌,是阎锡山野战部队的主力。阎锡山总兵力达13万之多,总指挥是山西野战军总司令赵承绶。敌人把兵力大部分配置在同蒲路忻县至灵石一线的各要点上。另,敌三十四军、四十三军、六十一军一部和青训师、青训师炮兵团,组成精锐的“闪击兵团”,由高倬之统率,妄图阻止我军北进。

我军投入晋中的兵力,除临汾参战的部队外,又增加了华北野战炮兵一个旅的一部,太岳、吕梁军区一部以及一些独立团,我军的总兵力仅6万余人,不到敌军的一半,根据敌军部署,徐帅英明果断将我军分为三路大军:东路军、西路军和中路军,向晋中前进。东路军是主力部队,由八纵队沿洪洞、安泽、沁源、祁县、太谷进发,部队占领了东山高地,居高临下,拦腰侧击敌军;西路军是箝制部队,由彭绍辉、张达志旅组成,从临汾出发,沿汾河西,向汾阳前进;我太岳军区部队编为中路军,沿同蒲路向洪洞、霍县、灵石、介休北进,造成主力假象,迷惑敌人。徐帅还指挥地方部队深入晋腹地活动,打击阎锡山部队的抢粮计划。赵承绶的“牛鼻子”已被我军拴紧了,兵团首长早就预料到敌军沿铁路北撤无望,一定会向徐沟以东、X村以西逃窜,而我军早在这里布下天罗地网,正等敌人自投罗网,果然,赵承绶连攻董村不成,伤亡惨重,7月6日被迫撤离铁路线,率领部队由太谷东观镇分数路向徐沟撤退。敌军沿汾河东岸的三原村向平遥逃窜时,被我军包围。我军以突然猛烈的动作将敌军压缩汾河东岸河滩,予以分割包围,经过3个多小时激烈战斗,将敌大部歼灭。

董村战斗结束后,赵承绶集中主力于榆次以南、太谷以西地区,企图依托坚固工事进行顽抗。徐帅命令太岳军区部队,在董村阻击敌人,截断敌人归路,命令八纵队、十三纵队等部队快速插向敌侧后,在预设的战场榆次、太谷地区,将赵承绶包围聚歼。7月10日,我军发起总攻,敌人预感末日来临、拼命顽抗,进行垂死挣扎。我军集中强大的火力,用各种炮火猛烈轰击野战工事,摧毁敌军的铁丝网、碉堡、地雷区、掩护我军冲锋、整个阵地硝烟弥漫,弹片横飞,杀声不绝、经过6天激烈战斗、消灭了顽敌。

7月16日,天刚亮,金色的阳光洒满了硝烟弥漫的战场。连续作战一个多月、很少休息的我军指战员们,撑着疲困的身躯,抓紧时间打扫战场、进行准备,迎接最后的胜利。此刻,我十三纵队和太岳军区部署迅速插入敌人的侧背、切断了敌人的退路、神速地将敌紧紧包围。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敌飞机轮番向我阵地轰炸、扫射,战斗突然激烈起来,敌步兵在坦克、飞机和炮火掩护下向我阵地的阻击部队连续反扑,妄想在援兵接应下突围,我军阵地上轻重机枪和各种炮火发威了,象暴风骤雨般压向一群疯狂乱窜的敌军。我指挥员高喊着“缴枪不杀,解放军优待俘虏”的口号冲向敌群,敌人有的掷下枪支,有的跪地投降。当敌人进到太谷以北的大常镇附近时,我军的包围圈逐渐收缩,全歼敌人只是时间问题了。经过激战(这次战斗是从16日天亮开始的,实际上只打了一天。)将敌人全部消灭,活捉了敌兵团总司令赵承绶。晋中战役是从1948年6月19日发起的,到7月20日胜利结束,共计一个月。这次战役给了阎锡山以决定性的打击、共歼灭其主力10余万人;毙伤、俘敌高级将领28人;解放晋中14座县城,使太原完全陷于孤立无援的地步,晋中战役的特点是我军的兵力少,作战时间短,战果大,我军伤亡小,这一重大胜利,充分显示了徐帅运动歼敌的高超作战指挥艺术。这次战役为我军攻占太原,解放山西全省创造了有利条件。

晋中战役胜利结束后,我军于8月10日雨夜奔袭北进太原城下、15日夜晚,风云突变,骤雨大作,我军冒着大雨,以最快速度行进,风雨声和喀嚓喀嚓的脚步声响成一片,虽然道路泥泞难行,但广大指战员为早日解放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太原人民,争取杀敌立功,个个心情激动,斗志昂扬。有的战士滑倒了,立即爬起来,顾不得满身泥水,又拼命地往前奔。徐帅继续指挥我军乘胜前进,突破了太原南线的防卫门户。这时,阎锡山的老巢太原城被我军围困得水泄不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介休   太谷   晋中   临汾   指战员   太原   纵队   作战   敌军   我军   兵力   阵地   战役   部队   敌人   旅游   徐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