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柴尔德家族埋伏下的消费陷阱,不但精致,而且就在我们身边

罗斯柴尔德家族埋伏下的消费陷阱,不但精致,而且就在我们身边

Rothschild,罗斯柴尔德,一个人尽皆知的家族,一个大名鼎鼎的家族。

在网上有个说法很流行,说这个罗斯柴尔德家族,掌握资产至少超过了50万亿美元,是比尔·盖茨资产的1000倍。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罗斯柴尔德这么有钱,怎么比尔·盖茨稳居全球富豪排行榜前三,可是就算翻烂了这几年排行榜,也找不到个姓罗的?

这个罗斯柴尔德家族,到底是真财阀,还是纸老虎?

罗斯柴尔德家族埋伏下的消费陷阱,不但精致,而且就在我们身边

传说罗斯柴尔德家族这么有钱,那么豪富,为什么在富豪排行榜上,不配有个名字?

关于这个问题,专门给富豪排座次的《福布斯/Forbes》杂志,还真做出过一个解答,说是因为罗斯柴尔德家族涉足领域相当广泛,从金融到地产,从矿业、能源、农业甚至到葡萄酒,处处都能看到罗斯柴尔德的影子。

而且,这些家族产业分属于不同派系名下,分布在世界各地大小城市,他们各自为政,很难进行统一计算。

罗斯柴尔德家族埋伏下的消费陷阱,不但精致,而且就在我们身边

形成这种局面,是因为自从德国犹太裔商人梅耶·阿姆斯洛·罗斯柴尔德(Mayer Amschel Rothschild)缔造“罗斯柴尔德帝国”后,家族事业在他五个儿子手里,迅速膨胀为金融霸主,这个过程,自然也发展出不同家族派系。

《福布斯》给出的这个回应,简单来说一句话:他们家太有钱了,至于钱攥在谁手里,这个查不出来。

化整为零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和“财不露白”这句话很般配。

不过,罗氏家族对外公开的两个产业,均为不容小觑的巨型商业实体,同时,也是两个精致的消费陷阱,就在我们身边。

一是法国拉菲庄园(Lafite),一是南非戴比尔斯钻石(De Beers)。

罗斯柴尔德家族埋伏下的消费陷阱,不但精致,而且就在我们身边

每一瓶来自拉菲庄园的拉菲,都能满满拉足一些人的逼格,实际上,这都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产品。

拉菲庄园,最早是由一位姓拉菲(Lafite)的贵族,创建于1354年,当时这个庄园在众多波尔多酒庄里,就很有名气。

到了1868年,罗斯柴尔德家族进军法国葡萄酒产业,在当时以444万法郎的超级天价,买下庄园,并且改为现在的名字“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这笔四百多万的收购款,就是来自之前老罗斯柴尔德的一票大买卖,他通过拿破仑滑铁卢战败之役,购买英国政府债券,而爆赚得到巨大财富。

罗斯柴尔德家族埋伏下的消费陷阱,不但精致,而且就在我们身边

获得拉菲庄园后,罗斯柴尔德家族以Lafite这个品牌为首,逐步收购其他酒庄。

整个收购过程,布局非常缜密,不单有高档名庄,中档和低档也包括在内,目的就是形成完整产品链条。除了法国酒庄,罗氏家族还放眼全球,收购阿根廷、智利等新世界酒区,逐渐形成一个超规模“Lafite集团”,也就是如今的拉菲罗斯柴尔德集团/Domaines Barons De Rothschild(Lafite)。

从拉菲酒标上,也能看到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特征,中间一个大大的“R”字,向外发射的五支箭,代表“罗家五虎将”,老罗斯柴尔德那具有金融天赋的五个儿子。

罗斯柴尔德家族埋伏下的消费陷阱,不但精致,而且就在我们身边

拉菲,无论是82年还是千禧年,皆来自罗斯柴尔德家族,同样,另外一个超级消费陷阱,也是来自于罗斯柴尔德家族——每一颗所谓恒久远的戴比尔斯钻石。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在广告史上,恐怕没有任何谁,能比这句口号更洗脑、更赚钱。

钻石这东西,说穿了就是天然金刚石、是碳结晶,戴在手上的钻石和嵌在玻璃刀上划玻璃的钻石,没有任何区别。

但是,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的戴比尔斯公司,把钻石搞成了极为经典的垄断经营案例。

罗斯柴尔德家族埋伏下的消费陷阱,不但精致,而且就在我们身边

罗斯柴尔德家族从1887年开始,投资钻石产业,通过戴比尔斯公司,几乎垄断全球钻石富矿,控制了世界上70%钻石产量。

控制了供应端,每年向市场供应多少天然钻石,基本上是由罗斯柴尔德一家说了算,价格自然也尽在掌握。接下来通过媒体、广告猛一通洗脑,猛打感情牌,把钻石包装成爱情的象征、不可或缺的求爱求婚信物。

所谓“血钻”并不是这钻石有多值钱,人们必须为此展开血腥争夺,“血钻”真实含义是,必须保证每一颗钻石,都捏在戴比尔斯手里,为此,不惜刀兵相向、血流成河。

罗斯柴尔德家族埋伏下的消费陷阱,不但精致,而且就在我们身边

可是,根本没有什么恒久远的钻石,它恒久远比不过黄金,氧化变黄是常有的事儿,至于刮花、损伤、掉色更是常见,这东西没法品相完好的长期保存。而且,钻石只有贬值,从来没有过升值,但这并不耽误罗斯柴尔德家族,通过钻石生意,拥有赚不完的钱。

而拉菲葡萄酒也是同样,事实证明,所谓经典名酒的品味,也是纯包装出来的优越感。

1976年5月24日,法国巴黎举行了一场葡萄酒盲品会。

罗斯柴尔德家族埋伏下的消费陷阱,不但精致,而且就在我们身边

因为是盲品,那些法国著名品酒师,压根儿不知道自己喝的是勃艮第、是波尔多,也分不清哪一杯酒来自拉菲庄园,他们仅凭自己口感投票,而结果令人震惊。品酒师纷纷把票投给美国葡萄酒,他们认为这才是最法国、最正宗、最有品味的葡萄酒。

最后,来自美国超廉价刷锅水一样的葡萄酒,把法国各酒庄的经典名酒,打得找不着北,一出手就把法国葡萄酒挠得满脸花。

所谓法国名酒,其实,在口感上并无出众之处,像拉菲庄园所代表的优秀、卓越、品位不凡,完全人们自己臆想出来的,这就是最著名的法国葡萄酒翻车事件——巴黎审判。

罗斯柴尔德家族埋伏下的消费陷阱,不但精致,而且就在我们身边

不管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的财富,是不是像传说中那样,已经形成隐蔽的“第六帝国”,直接影响世界经济,或者是曾经风光如今破败,至少拉菲葡萄酒和戴比尔斯钻石的成功,这两件事儿,足以说明这个家族不同寻常之处。

通过商业手法运作,设定精密的消费陷阱,不断增加商品附加值,单纯从附加值上赚取暴利,这样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绝对有实力在历史上搅风搅雨。

罗斯柴尔德家族埋伏下的消费陷阱,不但精致,而且就在我们身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罗斯   波尔多   福布斯   陷阱   盖茨   家族   富豪   派系   帝国   法国   名酒   埋伏   庄园   葡萄酒   钻石   精致   身边   产业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