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中国并没有“弯道超美”的捷径,为何很多人却不承认?

在国际发展历史上,有许多国家凭借着雄厚实力稳扎稳打,迈着较为踏实的步子缓缓向前。也有些国家能够从某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获利,从而一跃千里,取得“弯道超车”的效果。

北大教授:中国并没有“弯道超美”的捷径,为何很多人却不承认?

从古代到近代以来,这个效果越来越明显。如英国的日不落帝国花费了几百年的时间,美国和日本仅用了一百多年,新中国成立后更是在短短七十年里创造了世界奇迹。

01 为什么说中国“弯道超美”?

究其原因,是因为技术更迭的速度越来越快,掌握了新技术,也就打开了发展的窍门,进步的捷径。

近日,中芯国际的一篇报告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这篇报告以财务总结为主,详细论述了中芯国际近期的收益与成果。

北大教授:中国并没有“弯道超美”的捷径,为何很多人却不承认?

面对这一情况,不少人纷纷期待中国能够从芯片领域异军突起,达到领先世界的地位,真正实现“弯道超车”。

但北京大学政管院的两名教授,封凯栋和纪怡在《文化纵横》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表示中国并没有“弯道超美”的捷径。

北大教授:中国并没有“弯道超美”的捷径,为何很多人却不承认?

大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只要能够抓住一点将燃起来的星星之火,便能够领先全球。这是因为在这一时期,工业正处在重大技术变迁的过程,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在某一领先方面重点投入的途径来达到遥遥领先的地位。

而原本已经占据优势地位的国家则可能因为在此方面防范薄弱,制度僵硬难以促进这一部分的完整循环发展,最终被超越。

北大教授:中国并没有“弯道超美”的捷径,为何很多人却不承认?

“弯道超美”的观念正是兴于此处。在国内舆论中,媒体占据主流的观念是正向的判断,认为中国以“新四大发明”等成就为榜样,完全有能力超越美国。许多学术作品中也对中国与美国的最新科研成果与科技水平作了比较,并得出了正面的结论。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芯片等上游工业链的竞争中,中国没有占到丝毫的优势,一部分人认为中国正被美国卡着喉咙,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脉。因此他们不建议中国即刻与美国展开全面竞争。

北大教授:中国并没有“弯道超美”的捷径,为何很多人却不承认?

究竟中国的工业技术发展到了哪一步?中国的未来发展是会一日千里还是踏实前进?

这就需要搞清楚一个定义:什么是时代性技术进步。

移动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革新可谓带来了一场全球性的改变与进步,各行各业都被他们深深地影响着。各国也针对高新领域展开了一系列的追逐竞争。

其中要数美国与德国的新技术工业最为先进,为当今国际世界的执牛耳者。他们在自动化的进程中越来越深入,已经将实现自动化生产工业定位了本时代的发展目标。

而智能机器人、AI仿生系统的实现也为这一设想的实现注入了无限可能。

在这个背景下,全世界人都在翘首以盼新时代的到来,甚至有人将人工智能的进步定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

北大教授:中国并没有“弯道超美”的捷径,为何很多人却不承认?

但是在这个格局内,现代工业经济的变迁其实有自己的判定逻辑。封凯栋将一系列基础性的工业经济体系进化称为革命,而其他性质的体系则不能算作革命。

从手工工场到蒸汽机器,再到内燃机的电气时代,以及此后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科技革命,这些涉及到生产力本质的改变才能成为革命。

而许多学者认为人工智能的出现将为生产力带来基础性的飞跃,从而让中国在新的阶段抓住机会,一跃而起。

这就是他们认为中国“弯道超美”的原因。

02 中国并没有“弯道超美”

事实上,工业体系的进步要涉及到一连串的改动,不仅仅局限在某一个技术层面。比如蒸汽机问世之后,与之匹配的政治制度、企业组织、教育理念等紧密结合的因素也在发生改变。

北大教授:中国并没有“弯道超美”的捷径,为何很多人却不承认?

这就是基础性技术与提高性技术的区别。

基础性技术能够引发社会制度与其不适应,从而引发整个体系的调整与改变。提高性技术能够引发的波动则十分有限。

在工业技术较为稳定的时期,各国能够创造的财富都相当有限,只能依靠积累来不断扩张。

而且这个扩张还要受到边际递减规律的影响,就像是在发掘一座固定价值的金矿,越往下挖东西越少。

北大教授:中国并没有“弯道超美”的捷径,为何很多人却不承认?

提高性技术的进步就像为挖矿团队提供了更好的挖掘设备和提炼装置,从而加快整个进程。而基础性技术的突破则会为我们发现一座新的金矿,其中蕴藏的价值也远非此前那座可以相比的。

因此,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诞生只会改变它所在的特定产业链,是一个十分有限的范围,但并不会将与之匹配的社会、道德、法律、观念等元素全部更迭。

例如,新能源汽车的出现让人们一度以为取代内燃机的时刻已经到来了。

但是新能源汽车冲击的仅仅是汽车相关的产业,影响力有着相当的局限性。

而新能源汽车的制造依然遵循固有的工业模式,比如他的车体制造使用的依然是原有的工厂机器;而汽车使用的电池、燃氢装置等都是在自己的领域存在已久的技术。

北大教授:中国并没有“弯道超美”的捷径,为何很多人却不承认?

这就是工业经济体系中的一种特殊情况,新旧结合。

每一种新技术的诞生其实都离不开旧的技术的支撑,但是只要他们两家还没有完全分开,新技术就不能为社会带来革命。

而目前,新老技术在市场上的应用十分广泛,令人眼花缭乱。

归根到底,他们背后的创新性和对社会经济体系的影响依然是通过缓慢积累形成的。

总结来说,当前的技术发展与变化依然停留在产业方面,那些新技术并不能成为基础性技术的进化与突破,因而也就难以引发工业体系的革命性变迁。

所谓的“弯道超美”并不存在,因为目前中国依然只能通过资源合理配置和技术缓慢积累来不断发展实力。

北大教授:中国并没有“弯道超美”的捷径,为何很多人却不承认?

但由于全球长时间没有触发基础性的技术进步,目前全球共有的金矿基本上已经被挖空了。此后的竞争将围绕此消彼长的一个形式展开,这其实是一种零和博弈,有人得到就有人失去。

而中美贸易战打响以后,双方的唯一出路就是寻求共同利益,化解冲突。如果想要通过单一一方的退让与牺牲来实现和平,根本是不可能的。

中国当下所处的历史位置,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里国内与国际的种种原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这也影响了中国在工业技术的创新能力与实力水平。

北大教授:中国并没有“弯道超美”的捷径,为何很多人却不承认?

中国进入国际市场的时机十分微妙,当时正是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机械化大生产向计算机技术制造过渡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等国家逐渐摆脱本国的低端产业链,转向了金融、技术研究等高端产业链领域。

但为了保证经济规模的扩张,美国又亟需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来协助生产。于是美国选择与中国合作,将生产工厂设置在中国。

一方面,美国可以通过中国性价比极高的制造业来继续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发展国家经济;

另外一方面,中国的国际合作模式也导致中国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能在低端产业链徘徊,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北大教授:中国并没有“弯道超美”的捷径,为何很多人却不承认?

随着中国的技术日益发展,中国许多产业逐渐形成了内循环,比如华为集团通过自主研发芯片掌握了半导体制造的技术,并将工厂设立在中国,市场需求也以中国为主。这就打压了美国企业的部分发展,也造成了两国经济合作的逐渐紧张、破裂。

在美国发现针对中国已经无利可图,甚至产生越来越多的亏损时,美国就“翻脸了”,通过各方面制裁、打压中国。

因此可以得出,美国一开始就没把中国当做平等的合作伙伴,而是转嫁危机、牟取利益的简单一环。

在这样的环境中,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随着中国的日益发展,固有的合作关系逐渐破裂。

北大教授:中国并没有“弯道超美”的捷径,为何很多人却不承认?

03 做足准备,扎实向前

“弯道超美”也好,“直道超美”也罢,中国必须超越与美国的原有生产体系,建立自己的一个工业经济体系。

在决定“超美”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搞清楚两个方面。

一是美国实力如何,究竟能否超越?二是中国应该如何做?

首先,由于前面已经论述过,目前全球仍处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波峰里,因而没有国家完成了跨时代的转变。

美国的优势则更多体现在资本和技术的积累上,而非“降维打击”。

北大教授:中国并没有“弯道超美”的捷径,为何很多人却不承认?

举个例子,中国目前有两艘航母,而美国有十一艘。这些航母在作战能力、性能上的差距虽然也有,但不会太大,真要斗起来,鹿死谁手尚不好说。

但中国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制订了制造航母的决策到今天,不过经历了二十余年。

而美国的第一艘航母早在19世纪20年代便开始服役,其间的时间跨度太久。

从航母的平均制造周期、制造水平来看,两国并没有太大的差距。因此,我们不必对与美国竞争持完全悲观的态度。

其次,中国要想摆脱固有工业体系的束缚,成为一个真正发达的工业强国,就必须实现结构性改变,创建属于自己的工业体系。

以本土的创新机制为牵引力,配合持续的发展性技术为核心,建立产业创新与协调机制。

简单来说,就是不做简单的劳动力提供平台,而是要结合本土的生产优势,发展创新与技术,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国制造流程。

北大教授:中国并没有“弯道超美”的捷径,为何很多人却不承认?

而出于自身利益、政治渗透等方面的考虑,发达国家很乐意将企业搬迁到中国进行生产。

但是这种模式极容易受制于人,难以将发展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非常不利于国家经济、政治的安全。

北大教授:中国并没有“弯道超美”的捷径,为何很多人却不承认?

中国的中兴集团就在美国的“制裁”下被扼住了要害,最终一蹶不振。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再度发生,中国迫切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用更好的研究条件、更高的待遇留住人才,是其中一环。人才是兴国之本,只有充足的人才才能为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北大教授:中国并没有“弯道超美”的捷径,为何很多人却不承认?

减少对其他国家技术的依赖性,还需要未雨绸缪。比如华为,早在美国对其进行“制裁”之前,就已经开始自主研发半导体元件,将芯片造了出来,从而反败为胜。

第二个紧急任务就是促进工业体系经济体系协调发展。

中国有着联合国认证的全部工业分支部门,是世界上工业分类最全的国家。但多、大不代表好,产业链不协调的痛点一直刺激着我们。

北大教授:中国并没有“弯道超美”的捷径,为何很多人却不承认?

下游生产商太多,牵头的创新驱动企业过少,导致中国工业格局一直难以散开。

为企业提供创新所需的物质支持与激励,是促进创新的一项重大有效举措。企业的底气足了,开展创新发展也就有了实力,就能孵化出更多的优质、尖端企业。

此外,优化企业研究的各项流程,简化从研究成果到市场产品的一个过程,能够让企业快速回本,形成良性循环。

北大教授:中国并没有“弯道超美”的捷径,为何很多人却不承认?

中国已经摆脱了原本依附于国际市场的地位,未来中国将在全球化中扮演更加重要和突出的角色,中国必须做足准备迎接挑战,才能收获更多的利益。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如果真到了“弯道超车”的关口,中国定会竭尽全力,乘风扶摇。

但当前世界工业体系依然处在发展的阶段,因而中国只需要稳扎稳打,用坚定的意志完成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弯道   中国   工业体系   基础性   人工智能   工业经济   美国   航母   产业链   捷径   北大   新技术   教授   体系   工业   国家   旅游   技术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