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天、黄叶地,穿越时空,带你领略古人笔下的秋意之美

不知不觉中,炎热的夏天在尖锐的蝉鸣声中消逝了,秋天向我们缓缓走来。有人说,秋天是清冷的,落叶飘零,万物沉静。有人说,秋天是温柔的,温暖了岁月,惊艳了时光,令人着迷,令人沉醉。每个人的眼中秋都有不一样的风景,今日,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人的世界,领略秋天的意境之美。

碧云天、黄叶地,穿越时空,带你领略古人笔下的秋意之美

古人如何玩转秋天

观菊
风雅文人在秋季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就是赏菊,古人赏菊、簪菊、种菊,甚至食菊。早在战国时代,屈原就在《离骚》诗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至唐代,唐寅《东篱赏菊图》不仅展现出了赏菊之悠然,还将文人隐士清闲而超脱的生活勾画淋漓尽致。

碧云天、黄叶地,穿越时空,带你领略古人笔下的秋意之美

赏红

红叶染树,黄叶铺地。只有在金秋才能收获这一种色彩的极致之美。杜牧在《山行》当中描绘“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让我们看到了深秋当中的山林景色。由此岳麓山下建起了“爱晚亭”,成为秋季观红叶胜地之一。

唐代的刘禹锡在《秋词》中描述“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秋叶一直是古人的宠儿,如果要找一个秋日最迷人的地方,自然源于其“最是橙黄橘绿时”。

碧云天、黄叶地,穿越时空,带你领略古人笔下的秋意之美

登高

在漫长的历史画卷中,诗人们逢秋必登高,登高必饮酒,饮酒必赋诗。登高不是诗人们的小众游戏,作为古人普及率较高的秋游活动,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燕京岁时记》有载昔日胜景:“提壶携磕,出郭登高……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也。”

碧云天、黄叶地,穿越时空,带你领略古人笔下的秋意之美

品蟹
唐代大诗人李白,不仅喜欢饮酒,也爱食蟹。他的《目下独酌》之四结尾写道:“蟹鳌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宋朝大诗人苏轼,平生嗜蟹,不仅有文章赞美,而且更有诗歌称颂。他甚至提出“但愿有蟹无监州”的主张。宋朝另一位诗人岳珂(岳飞之孙子)也嗜蟹如命,有咏蟹诗三首,其中之一写道:“无肠公子郭索君,横行湖海剑戟群。紫髯绿壳琥珀髓,以不负腹夸将军”。对蟹极尽夸张赞美之能事。

碧云天、黄叶地,穿越时空,带你领略古人笔下的秋意之美


狩猎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一起狩猎的好时光。《礼记•月令》有云:“是月也,天子乃敎于田猎,……执弓挟矢以猎,命主祠祭禽于四方。” 尤其王公贵族,更将此视为每年不能错过的田野乐趣,约上几人,携弓而出,向猎物进发。

碧云天、黄叶地,穿越时空,带你领略古人笔下的秋意之美

泡汤

对于古人来说,温泉沐浴不仅能洁身净体,而且可以保持身心健康,是一种集卫生、保健、休闲娱乐、道德修养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明嘉靖年间,杨慎被贬云南,久居曹溪寺著书,常到温泉沐浴,他极力推崇安宁“碧玉泉”为“天下第一汤”,还写下不少赞美温泉的诗篇。《安宁温泉》是其中一首。“何如碧玉温泉水,绝胜华清礐石池;已挹金膏分沆瀣,更邀明月濯涟漪。”

碧云天、黄叶地,穿越时空,带你领略古人笔下的秋意之美

关于秋的别称

三秋

秋天共有三个月,七月为孟秋,八月为仲秋,九月为季秋,所以秋天也称为 “三秋”,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阴历九月。王勃《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九秋

​整个秋季为90天,共分九旬,故秋天有九秋之称。晋张协《七命》诗:“唏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鸣飚。”唐陆畅《催妆五首》之一:“闻道禁中时节异,九秋香满镜台前。”

九和

​古代以九为金的成数(成数,泛指比率),秋属金且气和,所以称秋季为“九和”。《管子·幼官》:“九和时节,君服白色,味辛味,听商音。”尹知章注:“金成数九,金气和,君则顺时节而布政。”

碧云天、黄叶地,穿越时空,带你领略古人笔下的秋意之美

金素

​古人认为秋属金而色白,所以称为金素。谢灵运诗曰:“述职期阑暑,理棹变金素。”

金天

​按“五行” 学说,秋天属金,故称金天或金秋。汉代张衡赋“顾金天而叹息兮,吾欲往乎西嬉。

西陆

​西陆为二十宿之一昂宿的别称,古人认为太阳运行到西陆,就到了秋天。唐骆宾王《在狱咏蝉》诗:“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深。”

素商

​又称白商。按“五行”说法,秋季色尚白,又属“五音”之中的“商”的音阶,所以又把秋天称为素商、白商。元朝马元常《秋夜》诗:“素商凄清扬微风,草根之秋有鸣蛩。”

碧云天、黄叶地,穿越时空,带你领略古人笔下的秋意之美

凄辰

​秋天是肃杀无情的,所以秋季又称“凄辰”“凄序”“萧辰”。北周庚信《和颖川公秋夜》诗曾经叹曰“叶黄凄序变”。唐代岑参《暮秋山行》诗:“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白藏

按五色学,秋色为白,秋又是收获储藏季节,故秋称之为白藏。梁元帝《篡要》:“秋曰白藏,亦曰收成。”有“白藏”注解曰:“气白而收藏万物。”《尔雅.释天》:“秋为白藏。”

古人笔下的秋天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初秋》

唐·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

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

阶下丛莎有露光。

不知不觉就立秋了,夜也渐渐长了。清凉的风缓缓地吹着,又感到凉爽了。酷热的夏天热气终于消退,房子里也安静了。台阶下的草丛也有了点点露水珠。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碧云天、黄叶地,穿越时空,带你领略古人笔下的秋意之美

《秋凉晚步》

宋·杨万里

秋气堪悲未必然,

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

荷叶犹开最小钱。

秋天是最容易让人产生悲凉情绪的时候,而诗人却在诗中说,人们以为秋气使人悲哀,其实未必是这样,轻微地有一点寒意,这不正是气候宜人的季节吗?绿色池塘里的红色荷花虽然都落尽了,但荷叶还有新长出来的如铜钱那么圆的小叶片,表达出生机勃勃,孕育希望的情感。

《太湖秋夕》

唐·王昌龄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深秋的一个夜晚,诗人宿在太湖的一条小船上,月光下,小船在水上慢慢地移动。夜是如此地安静,湖面泛起一片寒气,洞庭山落下一层微霜。诗人似睡非睡,似梦非梦,隐隐地感到海风吹过,听到远远的地方有大雁南飞的声音。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太湖秋夕图。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碧云天、黄叶地,穿越时空,带你领略古人笔下的秋意之美

《秋词》

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地提着丝裙,独自登上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那排成人字形的雁群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西边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我两个人,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遣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地缠绕上了心头。

碧云天、黄叶地,穿越时空,带你领略古人笔下的秋意之美

秋风吹黄了夏日的绿,

带走的是黄叶,带来的是新生。

秋去秋来,四季更替,

生命的轮回,追忆失去的记忆!

愿你搭上秋天的列车,

遇见更好的自己。

关于智策传媒

北京智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一线主流媒体、策划、公关为一体的文化传媒公司。我们为国内外众多品牌客户提供专业的资源整合及相关活动执行服务,并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出非常丰富的与多方媒体、各方职能部门合作的经验,为更好的服务客户搭建了扎实的服务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寒山   姑苏   古人   太湖   巴山夜雨   霜叶   浅黄   成数   秋意   黄叶   金秋   唐代   深秋   笔下   秋季   温泉   诗人   秋天   时空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