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油菜花成为了旅游产业,这里的农民不再守旧式的劳作田埂了

当油菜花成为了旅游产业,这里的农民不再守旧式的劳作田埂了

三月中旬正是南方赏油菜花的季节,早期在武汉上大学的时候,总看到武汉市民用油菜花榨出的菜籽油炸油条,说菜籽油炸食品卖相好,色泽金黄,但是,炒菜用的食物油不如北方的花生油醇香。也就是那个时候认识了油菜花经过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出来的深层产品“菜籽油”。没有想到油菜花这一身金黄的行头竟然还能榨出油。

当油菜花成为了旅游产业,这里的农民不再守旧式的劳作田埂了

这也许就是油菜花最初的模样,为了满足百姓餐桌上的温饱和美食问题,根据文献,中国古代油菜称芸薹,东汉服虔者《通俗文》中,“芸薹谓之胡菜”。最早种植在当时的“胡、羌、陇、氐”等地,即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一带,其后逐步在黄河流域发展,以后传播到长江流域一带广为种植。历史上栽培的都是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50年代在长江流域推广,并以胜利油菜为基础逐渐培育出大批早、中熟高产甘蓝型品种。70年代初,甘蓝型油菜引入黄淮地区,由于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的抗逆性,在北方冬油菜区大面积推广。

当油菜花成为了旅游产业,这里的农民不再守旧式的劳作田埂了

这是最初农民在油菜花地里劳作的情景

而今,油菜花除了最初的功能之外,已经成为了地方旅游的主打产品,没有想到老祖宗留下餐桌的食粮,竟成了后来人精神层面的慰藉。

当油菜花成为了旅游产业,这里的农民不再守旧式的劳作田埂了


当油菜花成为了旅游产业,这里的农民不再守旧式的劳作田埂了

远处的山应景是不是更显得油菜花的灵秀之后的壮美!

对于油菜花的拍摄,我去过青海的门源油菜花风景区,那里是地地道道打着油菜花之名,打造的油菜花海。那种远处的山和近处的高低不平的地理特貌,也给油菜花们提供了最佳拍档。我也去过北方的一些仿制南方油菜花景区种植出来的油菜花,只是感觉有点遗憾和逊色与南方和青海的油菜花,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金黄黄的油菜花有了,却突兀的种植在平原之地,没有南方和青海那样花海和山之间互相烘托的立体感。

当油菜花成为了旅游产业,这里的农民不再守旧式的劳作田埂了

当油菜花成为了旅游产业,这里的农民不再守旧式的劳作田埂了

门源油菜花在蓝天白云之间的妩媚

今年我想去一次江苏兴化油菜花风景区,之所以说兴化油菜花已经成为景区,是因为这里已经形成了旅游产品的规模和气势,包括观赏性也在全国十大油菜花赏景之地排名第七。兴化油菜花位于兴化市缸顾乡东旺村,以千岛样式形成的垛田景观享誉全国。传说垛田是当年泰州知州岳飞大战金兵摆设的八卦阵。每当清明前后,油菜花开,蓝天、碧水、“金岛”织就了“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奇丽画。

当油菜花成为了旅游产业,这里的农民不再守旧式的劳作田埂了

兴化油菜花的观景高点是景区眼睛核心位置

许多景区在借着老祖宗和大自然的恩赐之后,没有进行迭代的旅游产品升级,就容易造成游客的审美疲劳。兴化的油菜花说实话为什么没有进入排名前五也是有原因的,这里水不缺,花不少,少的是远方连绵的山脉应景,这也是以提到赏油菜花游客首先想到的就是“婺源”、“汉中”、“门源”油菜花,那里的油菜花有山水呼应,更显秀美灵气,不失大山赋予的壮美。

当油菜花成为了旅游产业,这里的农民不再守旧式的劳作田埂了

但是,兴化的油菜花,也具有自己的特点,就是摇撸船儿小妹在水中与花影之间的对话,彰显了江南水中花的温柔和妩媚。

定位兴化。兴化自古名人泛起多。郑板桥故居、刘熙载故居、施耐庵陵园、拱极台、文博中心、乌巾荡风景区、水上森林公园、体验式的茅山号子等令人流连忘返。这也是你在去兴化赏花之后的连带旅游项目。所以去兴化不是单一的纯粹赏油菜花的旅行线路。

当油菜花成为了旅游产业,这里的农民不再守旧式的劳作田埂了

兴化油菜花基地被称之为垛田,“垛田”一词可能不知道怎么来的吧。中国南方沿湖或河网低湿地区用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泥土堆积而成的垛状高田。地势高、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松,宜种各种旱作物,尤适于生产瓜菜。但垛田间有小河间隔,不便行走,须用小船接送,再加田面较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垛田镇一些地方就是典型的“垛田”。

当油菜花成为了旅游产业,这里的农民不再守旧式的劳作田埂了

垛田,也叫“垛”。这垛,或方或圆或宽或窄或高或低或长或短,形态各异且大小不等,大地两三亩,小的只那么几分、几厘。也有相同之处,就是四面环水,垛与垛之间各不相连,形同海上小岛,就有人称这儿为“千岛之乡”。对于没有见过江南的水,没有见过大片花海的游客来说,兴化垛田的造型确实能扣动心弦。景区还专门制作了制高点为方便游客拍摄,这个制高点的修建也是景区的核心眼睛,让平平的油菜花有了飞跃的高度。

当油菜花成为了旅游产业,这里的农民不再守旧式的劳作田埂了

在垛田全镇约两万亩这样的耕地,若按平均每垛两亩面积计算,也该是上万个垛子,称“万岛之乡”也不算夸张。如此规模如此独特的地貌构成,在华夏大地乃至世界版图上实属罕见,可谓天下奇观。更为壮观的,当数“垛田春色”。早些年间,垛田的夏熟作物以油菜籽为主,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曾有“垛田油菜,全国挂帅”之说。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千垛万垛一片金色,十里八村阵风送香。荡舟其间,你会看到“河有万弯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美景,体验那“船在水中走,人在花中游”的感受。这是去兴化垛田赏油菜花的精髓所在。

当油菜花成为了旅游产业,这里的农民不再守旧式的劳作田埂了

当油菜花成了农民主打的旅游产品,朝九晚五劳作的农民开始成功转型,他们成了新一代的农民,这也符合新时代中国农民的面貌更新时的与时俱进。希望我们农民兄弟的生活越来越好。

当油菜花成为了旅游产业,这里的农民不再守旧式的劳作田埂了


兴化垛田的油菜花观赏时间是清明节前后为最佳,想去赏景的朋友不要错过。疫情期间也要注意防疫。

当油菜花成为了旅游产业,这里的农民不再守旧式的劳作田埂了

原创作品,严禁媒体和自媒体板砖,已经授权法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油菜花   长江流域   兴化市   兴化   黄花   农民   甘蓝   田埂   守旧   花海   青海   景区   碧水   油菜   金黄   风景区   游客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