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天”治理的精彩演绎

9月19日,四幕相声剧《依然美丽》在北京剧院首演。该剧演的是“回天地区”的故事,观看首演的观众中就有“回天地区”的居民,来自回龙观龙泽苑西区、霍营和天通苑北的部分居民应邀免费观看了演出。剧中以回天地区居民王守俭的故事为主线,将视角聚焦在一群生活在回天地区的老年人身上,以生动感人的故事、幽默诙谐的桥段,展示回天地区改造前后的巨大变化,令人感慨万千。

实施三年的“回天计划”,给北京的文艺工作者提供了绝佳的艺术创作素材。据悉,北京市文联组织了文学、戏剧、摄影、音乐、舞蹈、曲艺、电影、电视等8个文艺门类的艺术家,启动了10余个“回天”文艺创作项目,相声剧《依然美丽》只是一个开头,其它方面的作品也将陆续完成,尽快与观众见面。

众所周知,总面积约63平方公里的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常住人口达到80多万,属于北京的超大型社区,长期以来面临学校少、看病难、交通堵、环境差、职住不平衡等突出问题。为了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有效破解城市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北京市于2018年7月出台了《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简称“回天计划”三年行动,力争用3年时间,通过117个计划项目的全面开工建设,提升公共服务品质,解决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如今三年过去了,计划实施的项目均已如期完成,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增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公共服务增量提质。高标准建设优质学校、幼儿园,新增学位近7000个,并统筹协调11所城区优质学校,与回天地区11所学校“手拉手”,把清华附小、人大附中等一批优质资源引入回天地区;新建和改建社区卫生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个,扩建了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清华长庚等三甲医院,回天地区“看病难”问题大大缓解。二是回天交通骨架连线成网。从林萃路断点打通、全线贯通,到陈家营东桥、北郊农场等重要堵点有效疏通,回天“一纵一横、五通五畅”主干路网架构初步搭建,并基本实现“有路就有公交车”;通过新建地下停车场、利用道路两侧空间和闲置小微地块等方式,新增车位6400多个,居民停车难、乱停车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连接回龙观和上地软件园,打造出一条全新的绿色通勤走廊,近两年来累计通行量达318万多人次,累计贡献超过800吨的减排量,培育了一大批“通勤铁粉”,并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健身的新场所。三是居住环境大大改善。经过持续开展违法停车、清理群租房等专项整治,统筹实施“回天行动、回天家园、回天活力、回天魅力、回天秩序、回天有我”六大行动计划,建成便民网点达到1400多家,创业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并通过见缝插绿、精准补绿,一批大尺度生态公园、高质量街区公园、小而精的口袋公园应运而生,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5%,基本实现了“开窗见绿、出门见园”。生活环境焕然一新,使回天地区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就近上学、就近就医、就近就业。

治理回天,既是破解人口过度集聚带来的城市病问题,也是用好人口红利提升区域发展活力和质量。为了将回天地区打造成为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新一轮“回天计划”已经开启。目前,北京正结合“十四五”规划实施,突出问题导向,深化“回天有我”,做实“回天有数”,抓好“回天有业”,规划建设城市“微中心”。其内容包括: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吸引双创要素集聚,唱好与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三城记”;加紧实施商圈改造和高品质商业设施规划建设,加强轨道交通和慢行系统建设,推进城市功能织补和生态修复,持续引进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增补文体设施,促进职住平衡……

我们相信,再过个三年五载,回天地区一定会有新的更大的变化,为城市超大型社区治理做出生动示范、提供新的样板。(董聚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积水潭   长庚   科学城   清华   北京市   北京   活力   居民   生态   公园   计划   地区   学校   项目   精彩   城市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