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题”破解民生最难之“题”

这两年,“接诉即办”成为一个持续高频的热词,并入选“中国媒体年度十大新闻词语”。人民日报曾以《新时代群众工作有了“北京榜样”》为题,在头版头条报道北京“接诉即办”的经验做法。《求是》杂志近日发表文章《一条热线撬动的“治理革命”——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情况调研报告》,称其为“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创造了超大城市治理的北京样本”。

如果说,“接诉即办”跑出了北京速度,书写了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篇章。那么“每月一题”无疑是接诉即办诸多看点中最亮的一个点,也是最让市民群众感到解渴的地方。因为“每月一题”破解的是民生最难之“题”,让那些纠葛纷繁的揪心事烦心事一朝化解,最能打动百姓的心。

“每月一题”无疑是接诉即办工作机制的一大创新,即在“闻风而动、有一办一”的基础上,着眼于“主动治理、未诉先办”,力求个性问题“靶向治疗”、共性问题“标本兼治”,专啃那些高频难点“硬骨头”。就拿房产证办理难来说,分明是合法购入的房产却迟迟拿不到证,且一拖就是二十年、三十年,真是急死人。去年以来,北京市将解决这一难题纳入接诉即办“每月一题”,市规自委、市住建委、市税务局等部门主动对接接诉即办市民服务热线,一条条梳理历史遗留项目情况,包括开发商方面那些历史尘封问题,以及权属交叉、问题叠加等情况,本着“尊重历史、无错优先、有错必究”的原则,出台多项政策文件,以“小切口”撬动“大变化”。令人备感欣喜的是,目前全市已有上万户购房居民拿到了朝思梦想的“大红本”,10万套不动产登记的历史遗留难题都将在年内解决。

什么事情让市民感到最难?什么难题让百姓感到最痛?值得一提的是,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都是大数据筛出来的,即市委市政府结合“接诉即办”年度体检报告和12345热线千万件群众来电,聚焦基层和市民普遍反映突出的问题,聚焦市民诉求量大、涉及面广的问题,聚焦长期解决不好但能够推动解决的普遍性顽疾问题,聚焦适合在市级层面制定新政策统筹解决的问题,筛选出了27个“每月一题”重点解决的问题。由此,“老旧小区改造推进难问题”纳入接诉即办“每月一题”重点解决督办事项。随之,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一方案三清单”(一个解决方案和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政策清单)形成了,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技术导则、优化和完善工程招投标的指导意见、完善危旧楼改建配套政策、细化存量房屋设施改造的规划土地支持政策等相继出台并实施,这些异常繁琐的工作的背后,是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的谋篇布局,也是破解民生难题的给力行动。截至6月中旬,已有299个老旧小区加速纳入改造清单,可惠及16万户老楼居民。

在“每月一题”27个高频难点民生问题中,拖欠工资是一个“顽疾”,也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面对此类诉求,人力社保、市政服务等部门共同发力,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保障,推动建立服务业拖欠工资或涉报酬类诉求办理机制,组织对全市数千个在建项目核查,进行现场办公、“一站式”调解,确保每一份工资或报酬支付都能落实到位。据统计,今年1至5月份,全市共查处拖欠工资案件3177件,为8539名劳动者追发工资1亿多元,并从制度上扎紧预防欠薪的篱笆。

从解决房产证难办、老旧小区改造推进难,到根治预付式消费退费难、拖欠工资顽疾,接诉即办以机制创新屡屡“破题”,“每月一题”每月攻坚一个或几个群众“急难愁盼”的高频问题,让诸多“老大难”有了新解法。如此“上下同欲”破解民生难“题”,使得大城精治的为民底色更加鲜明亮丽。(董聚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民生   急难   顽疾   房产证   北京市   北京   清单   全市   难题   群众   市民   情况   小区   政策   旅游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