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诉即办”越深化,百姓幸福感就越强

有一种工作机制叫“接诉即办”,它是北京城市治理的一张新名片,也是服务市民群众的创新实践。随着“接诉即办”的持续推进、步步深入,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越来越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越来越强。

“接诉即办”是以“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为基础,以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为主渠道的群众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其最大的特点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贯穿始终,让“接诉即办”的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成为考核工作的“硬杠杠”,从而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靶向性,使市域社会治理中的难题得以破解,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得以打通,让服务就在群众身边。

从“有一办一、举一反三”到“主动治理、未诉先办”,从“等”老百姓反映问题到主动“找”问题,从着眼解决具体问题到着力解决产生问题的根源,这种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有机统一,这种跨部门、跨层次、跨系统的高效协同,对于解决百姓诉求尤其是市民群众遇到的棘手复杂的问题相当管用,是对“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生动诠释,堪称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创新举措和生动实践。

“十四五”开局之年,北京“接诉即办”又大步向前迈进。各级政府部门不光满足于解决比较容易解决的民生诉求,而且合力解决难度较大、麻烦较多、长久未能解决的民生痛点。比如说,长期以来,房子买了多年却拿不到产权证问题普遍存在,成为很多居民的一块心病。办证难,难就难在站在末端位置解决前置矛盾。怎么讲呢?从项目立项、规划许可,到缴纳税费,涉及到多个环节,那个环节出了岔子都会影响居民最终拿到“大红本”。更何况,历史遗留问题往往复杂多样,涉及一连串儿管理部门。但是,千难万难,有了牵头抓总的平台就不难。随着“接拆即办”机制落地深化,“首接”的责任主体凸显出来了,即由相关责任主体牵头协调,市、区、街乡镇联动落实,再也没有“别人家的事儿”。更为给力的是,“房产证难办”还被纳入接诉即办“每月一题”。所谓“每月一题”,都是被民生大数据“算”出来的民生痛点,这个硬骨头不仅要啃,还要“打包”解决。于是乎,一套上下协同、务实有效的流程走下来了,似乎一切都顺理成章,办证难这一“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

相比于“房产证难办”,纳入接诉即办“每月一题”的还有更难啃的硬骨头,那就是居民小区房屋漏和堵问题。这不,地处北四环的芍药居北里小区居民被这一问题折磨了多年。该小区是1992年开发建设的大型住宅社区,55栋楼,住户上万,一到雨季便出现四处漏雨、家家告急的状况,物业方面有时会在一天内接到数百个报修电话,但维修师傅能做的只是点位维修,起不了多大作用,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住户不满意,师傅也很无奈。说白了,要想彻底解决隐患,得对漏水严重的楼房进行一次大修,可大修涉及到申请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等一系列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含含糊糊,不明不白,纵然居民诉求一年比一年强烈,问题却还在原地打转。

类似芍药居北里小区这种“堵和漏”,在全市不少小区都有体现。随着楼龄渐长、设施设备逐渐老化,小区难免会出现问题,关键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自今年2月,北京市将房屋“漏和堵”纳入接诉即办“每月一题”后,这一民生难题便有了高位推动,通过梳理居民诉求,全市各区将房屋滴漏和管道堵塞诉求细分,选取了16个居民诉求集中的小区,作为专题督查的重点小区,专项解决房屋漏和堵。目前,这16个小区已基本治理完成,“漏和堵”问题成为过去,街坊邻居们笑逐颜开、奔走相告。我们相信,随着“接诉即办”不断深化,创新式做法会越来越多,全市所有老旧小区的“漏和堵”问题都会得到妥善解决。

此外,针对居民反映的大件垃圾乱堆乱放、生活垃圾清运不及时、夏季厨余垃圾桶散发异味等问题,“每月一题”及时跟进,重点解决督办机制存在的薄弱环节,市城市管理委每周召开垃圾分类工作例会,通报进展,部署工作,对日常检查中发现的垃圾清运不及时等突出问题点名曝光、督促整改,并纳入月度考核,挂牌督办。与此同时,还在全市强力推进分类设施新建改造提升,增设了大件垃圾暂存点,新建一批分类驿站,并且让清运时间跟着居民习惯走。如此“多管齐下”,市民的投诉量陡然下降,大城精治的“为民成色”更足了!(董聚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垃圾清运   硬骨头   都会   芍药   难办   房产证   大件   民生   全市   幸福感   群众   居民   机制   市民   百姓   小区   房屋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