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音乐形塑“南亭品格”| 乐评

广东音乐形塑“南亭品格”| 乐评

文 | 麦琼

7月31日,星海音乐厅“乐动岭南”系列音乐会在疫情中如期进行。令人瞩目的“广府之夏——南亭会粤乐音乐会”由高胡演奏家余乐夫领衔,吴迪(扬琴)、郎平(二弦和竹提琴)、童绍民(阮和秦琴)和李志诚(箫和笛)精诚合作,为羊城的仲夏夜送上一丝凉爽,演出效果精彩,令人享受。

本场音乐会以传统曲目为主。《落花天》《春到田间》《柳浪闻莺》《旱天雷》《娱乐升平》《平湖秋月》《雨打芭蕉》等都是耳熟能详的粤乐经典,听来令人可心满意。同时,也感觉到南亭会演奏家们一种用心良苦的“改变”——经过他们的精心改编和配器,有了和声的意味,复调的织体也相对讲究,错落精致,努力锻造一种“南亭品格”。他们的演奏仍然以五架头形式为基础,间以独奏和唱,既有传统音乐的即兴灵动,也让人感受到精确、典雅的室内乐追求。同时,乐手互相间既有独当一面的固定声部,又可以作多种乐器的客串,还能字正腔圆地演唱。这种灵活性,更体现了他们“玩音乐”的深度默契。吴迪在《银河·双星》领奏中落落大方的演奏台风和清丽琴音,余乐夫在《雨打芭蕉》中段诗情画意的抒情,郎平在《荫华山上凤凰台》用竹提琴别具风采的主奏,童绍民带有现代风的《禅院钟声》新唱腔等,都给人特别深刻的印象。

新作品安排在下半场,主要有高胡情景组曲《光年无限》(余乐夫曲)和竹笛与钢琴《西关风情》(李助炘曲)两个规模较大一些的作品。这也是笔者所期待的,广东音乐太需要注入新鲜血液。虽然由于疫情,钢琴伴奏未能到场,不能原汁原味地呈现,却也能感受到两部新作品新带来的欣喜。前者是作者余乐夫的首次演绎,充满激情和信心,即使只是演奏了第一、四乐章,也可以表现出乐曲结构层次的丰富,且情绪起伏变化复杂,而技术上则明显拓展了高胡的演奏表现力。后者则相对追求传统意韵的醇美与写意,以西关民谣的曲调作为音乐主题基础。作曲家技法非常老辣,充分利用竹笛的乐性,将粤味的意韵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我很欣赏竹笛李志诚的倾情演绎,轻松自如,不像在演奏新作,音乐像荔枝湾河涌的蜿蜒流淌,丝毫不显生涩痕迹。所谓“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意趣盎然。至于他们玩出圈的丝竹乐《江南好》(瞿春泉改编),没有丝毫违和感,如果不是广东音乐行家是难以区别的。特别需要提及的是最后的《旱天雷》,加上了引子和高胡的炫技华彩段,使之有了艺术性更浓的意味,顿感耳目一新。

南亭会应该是广东音乐演奏组合的“天团”了。据悉,他们曾经获得良多称誉,多年来一直是星海音乐厅“乐动岭南”系列音乐会的质量担当。18年的矢志坚持,殊为不易,余乐夫说,团员之间已经是“相依为命”的情谊。为了他们所喜爱的广东音乐所表现出的兄弟情深,令在场拥趸感佩不已,其间一定有不为外人道的情怀和故事。从乐迷聆听的认真和返场的热情可知南亭会圈粉不少,这或许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相依为命”。广东音乐本来是一种街头村巷的野生艺术,后来成为工业时代的城市流行文化。星海音乐厅为南亭会在殿堂中磨练其典雅的气质和品格,可视为对地方音乐文化的深耕细作,这是必须点赞的。

- THE END -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

不错过每条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广东音乐   品格   双星   高胡   竹笛   音乐厅   芭蕉   岭南   相依为命   疫情   荔枝   提琴   传统   作品   旅游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