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出新:大明清水城的构筑之巧妙

陈出新:大明清水城的构筑之巧妙

府谷清水城作为“延绥防线”三十六营堡之一,其统领东部,捍卫黄河之军事重任不可小觑,地位自然隆显突出,正如“南门洞”额题巨书之“榆阳保障”一样确切正当,无丝毫松动之森然凛然。

清水因泉多水清得名,清水川自北逶迤而来,古沟水绕南与之交汇。左右二川如盘龙拱壁将清水城护卫于高埠,形同夹背孤岛,高耸伟岸。故而,顺应军事需要,选址布局筑城而就的清水城又有四绝之称。

清水城地势西高东低,呈缓坡状。阳光照射终日,无死角。水清泉冽遍布山间沟涧,牛羊走兽活跃,奇花古木丛生,灵鸟山鸡齐聚,活脱脱人间正道具象,青烟薄雾太平景光。


陈出新:大明清水城的构筑之巧妙

大明成化二年(公元1467年)设清水堡(五年后改升清水营),“依山坡而筑城”即“新城”(清水自古有“新城”“旧城”“南关”之区分),意思是所谓“清水城”实指“新城”。因为,肇始于四至方正的中国人筑城理念,只有取自“小东门”至西“玉帝楼”与南北对等的堑壕深墙,恰好形成四至方正的城池。“小东门”之外便是“拐把子”的“旧城”,地势险仄,规格难以布局,建设无法处严。事实也是,清水城所有机关门要均设于“新城”,军守府衙,仓廪械库呈一字型布排街北,取“天下衙门朝南开”之威仪,与之相对应,街南则为皇商大户之赵姓买卖铺设,缸坊,油坊,磨坊,仓库之一应俱全等后勤保障供给。新城主街道起始“小东门”,笔直向上向西,一步登顶全城至高处“玉帝楼”,尽极官威气派,四合孔正,清水城全貌一览无余尽收眼底,明细俱现,生动而慨叹!

清水素有四楼之秀称,其中的“南门楼”“北门楼”与西面顶高的“玉帝楼”,尽皆耸峙于“新城”。“新城”的主街道,东西长,南北短,呈倒“十字架”摆放。最长杆处穿连人神共居的官民与庙坡,接短头为南、北门楼直通,史书记载“楼铺林立”,主要是指这一地带。

陈出新:大明清水城的构筑之巧妙

清水又有“全庙”之谓,不过,大明构建清水城的官衙,庙宇包括戏楼,论精致论数目,百分之八十多集中于“新城”。而且,自“城隍庙”往西上坡,“新城”基本上被分半两部分,缓坡而高节全归各类仙道的神宇僧侣和尚所占,庙宇栉比,经幡飘摇,法象森严,烟青缭绕。坡缓近平处为市井商侩,货郎贩卖,茶楼酒肆,军民共容,官弁齐欢。

清水一城之最在“新城”,“新城”之新奇巧设“阁背后”,也即“玉帝楼(楼、阁不分,自古为一体)”背后通连西面的“官道墕”“大路墕”“墩儿墕”“木瓜园堡”“孤山堡“等大面积连绵群山巨壑之中之军事要塞,关卡险碍。清水城三面临水,“新城”自绝于最高处,外环水绕,城坚墙厚,环城巡防马道挂于深沟绝险之半腰,本身构成自保之无可逾越。唯有西部顶端和梁峁厚土相接。所以,要想识得五百年前,先人们军事设防之周备窍道,只有领略清水城至高处——“玉帝楼”阁背后的墩台布局,庙宇设置,寨门洞的关卡密严,方可顿悟清水城的规格之高,设计之妙;古人聪明智慧之文崇武略泽及偏僻乡野的香馨德韵,之感人至深。

陈出新:大明清水城的构筑之巧妙

“玉帝楼”阁背后方圆周围为一抹平丘,约30O米向西是10O米见深的“玉皇”沟,从军事设防的角度讲,这叫“断背”于绝险。至此,清水作为悬孤要塞之防御重镇就算彻底完成。在“玉皇”沟通掌与“瓦窑”沟之山脊冲西北,即若遇清水城河漫水阔真正成为四绝之塞时,这里便是唯一通向西南营堡的咽喉之径。事实上,长城大边以南的这里墩台,烽燧最为密集。由此出发经大圪垯村到边前湾,五里塔直接驿站官道墕,大路墕,翻墕头村抵木瓜园堡。随着官路延伸,沿途之烽燧高台低座更是明筑暗设,随处可见,若隐若现。可见军情之险恶,边关要道无儿戏之不虞与无误,真正感受“保障有力”之震憾与威严。

有鉴于此,清水营守军指挥在“玉帝楼”阁背后,在直线距离不到一里的西南与西北,分别处置两座墩台,只是相对低处的墩台忒显高大壮伟,等高于立于城墙的“玉皇阁”。而西北高处的墩台,由于地势属于清水全城最高点,因而相对体量不显壮实,可是形象之巨大,视眼之极远在周围所有墩台中,殊它最为霸阔与亮眼。这两个墩台左右对峙,一高一矮,犹如森严卫士,岿然不动地守卫着梦中情人——清水城。

陈出新:大明清水城的构筑之巧妙


感受清水城防御之细密,建关设卡最让人心醉之迷恋,是紧临西北墩台之下,与“玉皇沟”比邻顶头两沟掌形成一隔断小径,也是扼控清水城非常时期唯一关键之瓶胫,古人在这里专设一卡,寨门低筑,机关户扭插杠健全。由于寨门设于咽喉要道的低洼里端,所以,立于高台之上也难以识辨其机处,可见其隐秘之处心积虑,军机大事之严密慎行。“寨门”洞上端同样修有敌墙围栏,虽然地段紧掐,施工依然入行中规,充分体现筑建指挥对此地缘之“严防死守”之足够信心与认识之不敢有丝毫之麻痺大意。此一要塞之秘设,同时也证明,清水城建筑之巧妙,核心之要并不在于人见人爱之明景亮点,而是此间不到紧急不开关的秘设暗藏之关键。守住此处,清水就是活城,此处破关,清水城便真正掉入四绝之地,孤悬之瓮鳖。

武备既然严密,文章的华饰自然也要配全。古人的智慧紧密于中华文明之文华武备,铁卫文韬,张驰相益,蔚蔚大观。“玉帝楼”阁背后在墩台暗道森严齐备的情况下,相对应地在西北墩台的怀前高地建起一座寺院——黑龙王庙,在西南墩台,与“玉帝楼”平行的城墙外,瓮城南建有一座“毕雨庙”。这两座景点,高处显劲拔伟峙,低处显平实座宽,容容华贵。两座寺庙婉如清水城冠顶的别卡玉簪,妆点着美人乌发秀笼,气质俨然,高洁美颜,艳迷天下。……

陈出新:大明清水城的构筑之巧妙

清水城,大明“延绥防线”一颗璀璨的明珠。立于“玉帝楼”阁背后的西北墩台上,仿佛一股仙风掠过,吹醒了懵懂,唤起了灵感。清水城不正如天极之“北斗”在地面之巧布?“寨门洞”,西北墩台,西南墩台由高到低连缀成“勺柄”,弥合处正遇四至方正之“新城”即清水城之“勺斗”。真正地地应天相,不然,五百年过后,我因甚仍然为古人的创造,为家乡的这方灵应之古迹而热泪盈眶,为解释有得而欣喜若狂。

(2o21年4月6日作于清水老家)

陈出新:大明清水城的构筑之巧妙

陈出新:大明清水城的构筑之巧妙

作者简介

陈出新:大明清水城的构筑之巧妙

陈出新,府谷清水人。1982年7月毕业于陕师大中文系。先后执教“榆林学院”“渭南师院”。作品发表于报章、杂志百余篇,内容多为文学类,文化类以及文学评论,方言研究,历史、考古、文明史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水城   府谷   玉帝   高台   大路   烽燧   大明   方正   森严   庙宇   要塞   地势   明清   古人   新城   巧妙   军事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