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美食离不开“蒸”和“鳝”


“陆羽茶经名扬塞北三千里,天门蒸菜味历江南十二楼”,一到离武汉只有一两个小时车程的湖北省天门市就被这个对联所吸引,上联有关喝茶,下联涉及吃菜,看来天门也是一个好吃佬们需要膜拜的“圣地”。

书写《茶经》的陆羽就是天门人,一个弃儿在寺庙里面长大,通过学习经书认识文字,在乱世中通过自己探索归纳写出了经典之作《茶经》,其奇特的经历和励志的故事令人感动。一千多年后的天门市,因陆羽而建造了公园、广场和规模与现代黄鹤楼有一比藏经楼,整个城市优雅的环境和整齐的规划,让我不敢相信这就是我印象中曾经显得有些破旧的家乡城市。

在我的印象中,天门除了陆羽还有蒸菜名气很大,尽管整个江汉平原都喜欢做蒸菜,沔阳三蒸也成为了其中的代表,但天门的蒸菜似乎少了一些城市菜品的气息,多了一些乡村质朴的味道。记得曾经去天门参加一个婚礼,看到农村办宴席都是用的很多层的硕大蒸笼,里面放着一碗碗的蒸肉、蒸鱼、蒸茼蒿等菜,上菜时师傅把蒸菜倒扣到盘中,然后在上面浇上调过味的芡汁,并撒上胡椒和小葱末,整个宴席桌上都可以看到一个个盘中隆起的倒扣的“圆球”,与其他地方的宴席模式大相径庭,独具一种地方的特色。不过现在在酒店里面菜式丰富了许多,与其他的城市婚宴无异,只不过菜品中蒸菜占比要大一些。在天门的蒸菜中,米粉蒸肉是“当家菜”,米粉蒸茼蒿、泡蒸鳝鱼、粉蒸萝卜丝等是宴席上必上的固定角色,甚至连其他地方煮着吃的汤圆都是蒸着吃,荤素搭配红绿黄白相间,颇能够引起人的食欲。

其实除了各种蒸菜,天门的早点也很值得一吃,在当地的早点品种中,黄潭米粉应该是“扛把子”的早餐美食。黄潭米粉是出自天门市黄潭镇的特色名吃,以汤鲜、味浓、细滑爽口等著称,是天门人的早餐首选。黄潭米粉制作需30多道工艺历时10天左右完成,每道工序考究,制作比较复杂。汤也是以秘方熬制的“糊汤”(糊hù,四声),主要酱料为“籽酱”,黄潭米粉也被称为“传统粉”“糊汤粉”、“糊汤米粉”。吃的时候用油条或天门特产“锅奎”蘸汤,也有一种特别的面食叫“牙滋锅盔”配合着吃,味道别具特色,唇齿留香,这次没有吃到牙滋锅盔,但是吃到了当地的另一种猪油锅盔,味道同样很是鲜美。

鳝鱼面应该是第二个必须品尝的天门面食,一碗面上放上一些做好了的“鳝鱼码子”,然后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辣椒、酸菜等,味道很是鲜美,有的专门做鳝鱼面的餐馆里面已经客满,摆在室外的餐桌都是人满为患,有的人甚至就端着碗站在马路边上吃。也许是江汉平原港岔湖泊众多水产品丰富的缘故,天门人特别喜欢吃鳝鱼,什么鳝鱼糊、烧鳝鱼、粉蒸鳝鱼、泡蒸鳝鱼……,就连前面所说的黄潭米粉里面如果没有放上条状的鳝鱼码子,那这碗粉就会差点灵魂。有的当地人在吃黄潭米粉时,还喜欢在汤里面放上一些“炒米”,一种用糯米制作的“阴米”炒制的食物,据说用这种“阴米”跟猪肚子一起熬制的阴米粥能够补胃,这次回武汉之前我专门买了一大袋炒米,希望它有传说中的功效。

天门美食离不开“蒸”和“鳝”

(上图)天门早餐的扛把子——黄潭米粉。


天门美食离不开“蒸”和“鳝”

(上图)天门人似乎特别喜欢吃鳝鱼面。


天门美食离不开“蒸”和“鳝”

(上图)形似鞋底的天门锅盔。


天门美食离不开“蒸”和“鳝”

(上图)猪油锅盔。


天门美食离不开“蒸”和“鳝”

(上图)清蒸汤圆。


天门美食离不开“蒸”和“鳝”

(上图)“炒米”——一种用蒸熟并被晒干的糯米炒制的米花。


天门美食离不开“蒸”和“鳝”

(上图)米粉蒸肉。


天门美食离不开“蒸”和“鳝”

(上图)茶圣陆羽塑像。


天门美食离不开“蒸”和“鳝”

(上图)天门的美食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天门   江汉平原   天门市   炒米   码子   茼蒿   鳝鱼   把子   猪油   面食   米粉   宴席   早餐   味道   美食   城市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