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赫定

斯文·赫定

斯文·赫定(1865-1952),瑞典人,世界著名探险家,瑞典地理学家、地形学家、摄影家、旅行作家。

斯文·赫定诞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5岁时,在瑞典目睹了极地探险家诺登舍尔德从北冰洋航行中凯旋,决心成为探险家。从 16 岁开始,斯文·赫定一生从事探险,他终身未婚,与姐姐相依为命。1886 年,他师从德国地理学家和中国学专家李希霍芬。在中亚的四次探险考察中,他发现了喜马拉雅山脉,雅鲁藏布江、印度河和象泉河的发源地,罗布泊及塔里木盆地沙漠中的楼兰城市遗迹、墓穴和长城。


楼兰国在近代的名震世界,和瑞典人斯文·赫定有莫大关系。那么,这里就讲一讲瑞典人斯文·赫定的传奇故事。

实际上,斯文·赫定是罗布泊探险家中最著名的一个,但却不是第一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不一定是最解螃蟹妙味的一个。

第一个探险罗布泊的普尔热瓦尔斯基,而今也长眠于西天山山麓的伊塞克湖畔,他是俄国人,贵族家庭出身。普尔热瓦尔斯基自一八七二年起,成为对这块中亚细亚大陆腹地探险的先行者;后来,一八八八年深秋,第五次中亚探险时,死在路途。一八八八年距现在,已经是一百三十多年的时间了。

这个人是第一个抵达罗布泊的近代欧洲探险家。亦是他第一个将这块地球上的神秘之域介绍给世界的。在罗布泊,他还发现了一种野马,这种野马遂以他的名字命名,称普尔热瓦尔斯基马,简称“普氏野马”。讽刺的是,现如今,普尔热瓦尔斯基本人却远没有普氏野马有名。

普尔热瓦尔斯基也许是个双料角色。其一,他是一个可敬的探险家和学者,其二,他是一位怀有军事目的的俄国间谍。

宁夏的著名西夏文研究专家李范文先生说,普氏带一支俄罗斯士兵组成的考察队,从贺兰山下路经时,曾经挖掘过一座古墓,从而挖掘出大量的西夏文物,这些文物后来被运往俄罗斯。普氏挖掘的古墓,是不是号称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呢?李范文先生说时,我没有记住,好像不是吧。

李先生说,他的研究资料,大部分是从俄罗斯来的,也就是说,是这个名叫普尔热瓦尔斯基的人在一百年前从西夏的一座古墓中盗去的。由于拥有这堆资料,从而令俄罗斯人在西夏研究方面,处于领先位置和权威阐释者地位。

普尔热瓦尔斯基的足迹,遍布宁夏、青海、内蒙古、甘肃、新疆这一块中亚腹地。按照专家们的说法,他的终极目标是进入西藏,或者说,他所有的探险队都是以拉萨为目标组建的,但是,他始终没有到达拉萨,只是有一次,当他前行到距拉萨一百四十四英里的一个小镇,然后派出信使向达赖喇嘛陈情时,不料却遭到坚拒。

普氏中亚探险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实际勘探,为俄军总参谋部提供一份详细的中亚地形图。在塔里木河的终端,普氏眼前出现了一座烟波浩渺的大湖。这湖叫喀喇库顺。普氏认为这正是传说中的罗布泊,于是乎将他的考察成果手绘成图。告知俄总参,而俄总参也就根据普氏的第一手资料,印制成中亚地图。

在中国的《史记》和《汉书》中,在清同治二年印制的蒲昌府地图中,罗布泊的位置不在这里,它应当在喀喇库顺湖以北的地方,况且,史书上记载的养育了楼兰民族的蒲昌海——罗布泊,是一个大盐泽,而此处的喀喇库顺却是个淡水湖,因此,当普氏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世以后,立即在国际地理学界引起一场轩然大波。遂之引起这个一百年前的中亚探险热。

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顽固地认为,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发源于罗布泊。塔里木河,孔雀河,若羌河流入罗布荒原后,受山的阻隔,不能前进,于是聚而成泊,尔后,水流潜入地下,从山的另一面流出来了,流成黄河。而今,普氏对中国地图不可思议的错误修改引起中国人的愤怒。

斯文·赫定

首先向普氏的见解发难的却是一位德国人,资深的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男爵。李是一位中国问题专家,以其多卷本《中国》享誉学界。李指出,普氏所见者并非中国史书所载之罗布泊,而是塔里木河下游紊乱水系中的一个新湖泊,真正的罗布泊应在其北。

斯文·赫定正是李氏的学生。他为了印证老师的观点,于是开始他的罗布泊之行。他的多次罗布泊之行,除印证了普氏的错误和中国地图的正确外,最大的功绩在于发现了楼兰古城。从而开始了持续一个世纪之久的“丝绸之路热”。

十九世纪末叶,在南疆名城喀什简陋的客栈里,风吹风走,云聚云散,聚集着一批又一批的外国旅人。这些人各怀目的,有的是踏勘地理,服务于军事扩张,就如前脚刚走的俄国退役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有的是来布道,带着宗教扩张情绪来这里传达上帝的消息;有的是来探险,神秘罗布泊和古丝绸之路,令他们着迷;有的则是来寻宝,克孜尔千佛洞、敦煌莫高窟以及这和田、喀什、黑城地面和地下的珍贵文物,都令他们垂涎。

在这些旅人中,有一个来自瑞典的苍白青年。他的名字叫斯文·赫定。他也是怀着青年人的梦想和热情,在中亚热的浪潮中,来到这块地面的。有意思的是,这个将来成为普尔热瓦尔斯基对手的人,在此时,正是因为崇拜普氏,并且受普氏罗布泊探险经历的吸引,来到和田的。

有一则法国探险家杜特雷依和他的团队神秘地失踪于去西藏路途的消息,促使这个瑞典青年羁留在了喀什。如果没有这件事,赫定一定会早早归去,离开这荒凉的地方,而不久以后,斯德哥尔摩的充满庸俗气氛的沙龙里,会出现一名听客和说客。赫定将娶妻生子,平庸地度过一生,中亚近代探险史上,将缺少一位重要的人物。

探险家杜特雷依后来被证明是在走到西藏那曲时,为达赖喇嘛所拒,无法入藏,于是折头东回,而在回去的途中,与当地藏民发生冲突,在东藏地区,被藏民在马背上拖了七里路程,最后投入长江源头。

斯文·赫定

但是赫定的长达四十年的中亚探险经历至此开始。他只身一人,走入了罗布人的首府阿不旦渔村。和那些抱有各种自私目的的探险者不同,赫定的身上有一种高贵的气质。他纯粹是出于一种好奇,一种热情,一种渴望建立功勋的愿望,走入罗布泊。那一年他三十岁。

他在这里见到了清廷任命给罗布人的地方官吏伯克。他在这里见到了新疆虎。这一支奇怪的人类之群引起他深深的好奇和怜悯。那次行旅,他见的并不多,听的并不多,但是罗布泊已经深深印入脑海,也许在那一刻,他明白罗布泊的揭秘这件事将吞没他的青春,他的一生。

当赫定重新回到祖国时,发现欧洲的地理学家和探险家们,正在展开一场罗布泊位置问题的大辩论。辩论的焦点是:中亚探险者先驱普尔热瓦尔斯基认为,中国的蒲昌府地图所标出的罗布泊位置是错误的,他曾经到过罗布泊,并且用先进的仪器进行过测量,结果发现中国地图整整误差了一个纬度。

与普尔热瓦尔斯基对阵的是德国资深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男爵。男爵认为,普氏所见到的,只是塔里木河下游紊乱水系中的一个新湖泊,而不是真正的罗布泊,真正的罗布泊应在其北。赫定带着他的中亚探险成果,也加入到这场辩论中了。他告诉欧洲说,普氏所提到的这个罗布泊,他也曾到过那里,那湖叫喀喇库顺,它的形成才一百五十多年,因此它不是中国史书中国地图上所说的罗布泊,李希霍芬男爵是对的,真正的罗布泊应在其北。

为了印证自己的推测,一八九九年仲夏,赫定又一次踏上中亚探险之路。这时他已经蜚声欧洲,成为地理学界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了。他的这次行程得到了瑞典国王和那个后来设立了诺贝尔奖的瑞典火药商诺贝尔的赞助。这样,赫定踌躇满志,决心深入中国地图所标的罗布泊地理位置,探个究竟。

这次为时两年的探险,赫定最大的收获是,依靠罗布奇人奥尔得克的帮助,他找到了著名的楼兰城遗址。以这建在罗布泊岸边的楼兰城作为地理参照物,赫定向世人揭示,眼前这为黄沙所掩,为盐壳所塞的凄凉荒原,正是罗布泊。

由于楼兰城的发现,赫定在论战中取得辉煌的胜利。他的结论成为定论。

一九二六年冬天,赫定又一次来到中国,不久又开始了他罗布荒原的第三次勘察。他这次来,是受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委托,为开辟欧亚航线(上海—柏林)做一次横贯中国内陆的考察。而到达中国后,他还接受了民国政府勘察一条通往西域的铁路线或公路线的任务。这次赫定又在罗布荒原上进行了他的游弋。他又有了许多新的考古发现。他还重访了楼兰古城。而最叫他激动得热泪盈眶的是,由于铁门关地方一个维吾尔族女地主拦坝聚水,塔里木河重新改道,水流重新进入古罗布泊。尽管这只是短暂的一件事,但是足以令赫定热泪盈眶了。

他还在蒋介石召见他的时候,对这位当时中国的统治者提出了警告。这警告是,通往新疆的道路,必须赶快修筑,如果不然,它很可能分裂出去,而从经济角度考虑,穷困的大西北的经济发展,也需要与外界沟通。赫定建议,从长远考察,修筑一条铁路最好,在铁路尚未修通的情况下,先修两条简易公路,一条从北京到内蒙古额济纳旗再到新疆迪化,一条从西安经兰州、玉门、哈密进入迪化。

我们知道,赫定的这些关于道路的设想,后来在新中国都得到了实现。

一九五二年,赫定寿终正寝,病逝于斯德哥尔摩他的寓所,享年八十七岁。生前,他备受殊荣。一九〇二年,他被封为贵族,这是最后一个获此殊荣的瑞典人。一九〇五年,他被选为皇家科学院院士。一九一三年被选为瑞典文学院院士。

赫定身后,关于罗布泊方面的书籍,为我们留下了厚厚的《罗布泊揭秘》和《亚洲腹地探险八年》两本书。后来直到今日的几乎所有关于罗布泊的书,都从那两本书里引经据典,都笼罩在它的阴影之下,从而给人感到仿佛一群秃鹫在啃一具巨人腐尸的感觉。

斯文·赫定

这两本书对中亚细亚腹地地理风貌的知微知著的观察,对罗布泊和罗布人的弥足珍贵的实录,对当时新疆诸如杨增新、盛世才、金树仁等等政要人物的记述,都令它成为后人还将不断研读的珍品。

二〇〇七年,我作为中国文化代表团一员,访问斯德哥尔摩时,该国文化部部长,一位高大俊美的女士领我们参观。在街头一座北欧海盗的青铜雕像前,她说,我很自豪,我是北欧海盗的女儿。

而那位柔弱漂亮的女翻译,在代表团名单上看见我的名字时,她冲了过来,拥抱着我。她说:“你是一本名叫《最后一个匈奴》的书的作者吗?”我回答说“是的。”女士说,她是中国移民,她在中国上大学那阵子,《最后一个匈奴》这本书正风靡大学校园。

而在参观斯德哥尔摩市立图书馆时,该馆有一个珍藏室。室里珍藏着许多来自中国的物什。这是近几百年来,那些前往中国的探险家、传教士、商人带回来的。例如小脚女人的绣花鞋,例如水烟袋,其中,墙上悬挂着一块地毯,那只是地毯的破旧一角,上面有着维吾尔风格的花纹图案。解说员讲解说,这就是鼎鼎大名的斯文·赫定中亚探险带回来的一件物什。睹物思人,我在那一刻突然觉得我们离历史很近。甚至,我们自己也是这历史的一部分。


本文选自《丝绸之路千问千答》

斯文·赫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塔里木河   瓦尔   罗布泊   斯德哥尔摩   斯文   楼兰   中亚   普尔   地理学家   瑞典   目的   探险家   中国地图   新疆   中国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