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谈中国剪纸绕不开陕西?


为什么谈中国剪纸绕不开陕西?

原创文明中的陕西民间世界•剪纸


自 序

从不同向度看,陕西这一方热土对中国剪纸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陕西剪纸的价值与意义无论怎样形容都不会过分,而并非只是地图板块意义上中国剪纸的组成部分。

为什么谈中国剪纸绕不开陕西?

从历时性来看,中国剪纸发展史的不同节点都与这里息息相关。可以说中国剪纸是带着金钥匙在这里问世的;中国剪纸也自带着光环在这里从历史的深处一路走来。无论是周成王剪桐封弟的弄假成真,还是方士剪演李夫人抚慰刘彻的投影演绎等,都为史家所著录而成为剪纸诞生期绕不过的标志性事件;更不用说剪纸所依赖的剪具与纸张,在这里都有举世瞩目的考古发现;而20世纪三四十年代延安鲁艺师生采集民间剪纸并一再编选成册,却也使得自远古以来民间的口头与图像叙述,逐渐有了融入新生的共和国官方叙述和精英叙述平台的可能性;事实上,在关中平原陇县兴平等地出土的剪纸考古资料,在史籍、陕西地方史志中陆陆续续记载这里的剪纸现象,如同中国剪纸大树上舒展的枝条醒目的花果;在有唐一代,长安大地上一再响起诗人群体的剪纸吟唱之声,都呈现出与口头图像叙述传统互渗的文字叙事小传统的呼应;特别是在当代,新时期伊始,陕北剪纸在京展出开拓了中国剪纸的新思维与新境界;而新世纪伊始,陕西剪纸界同仁代表中国剪纸申请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恰也说明了又是陕西这一方文化高地,支持着中国剪纸走向世界。

为什么谈中国剪纸绕不开陕西?

从共时性而言,自从剪纸融入国人的岁时年节与人生礼仪,九州方圆,大凡有炊烟飘逸的村镇,大凡有剪刀响动的院落,都有剪纸生活的呈现与传承。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这部丛书最初策划设计时,原拟请有关学人来写的。只不过对方重任在身挪移不得。笔者因多年参与剪纸的非遗保护、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的考察工作而勉强介入。不料在搜集资料消化回馈的过程中,突然忆及自己童年一直陪家母剪贴窗花,初入小学便与同学们一起折剪五角星之类,中学时代偶为乡邻婚嫁剪贴红双喜,更不用说返乡务农花费更多的时间剪刻窗花以抗御时代的苦闷了……现在才弄明白了,这一切的一切在相当长的时间段竟能忘得一干二净,恰恰说明剪纸在当时是人人皆能,会剪能贴者家家户户都有,普天下极目处滔滔皆是,任谁也不足挂齿的。当剪纸行为成为民俗生活的常态而并非稀有的艺术技能时,便自然悄没声息地淡隐到无意识领域去了。谁会把自己会捉筷子会使铁锨作为智能而挂在口头呢?而剪纸这一命题的提出与琢磨,绞尽脑汁打草稿时,深藏在个人无意识中的剪纸生涯被激活而迸发出来了。这就使得自己在思考与表述时有了深一层的根基,有了似曾相识的熟稔感,有了推己及人的基本叙述立场。事实上,新时期伊始的陕西剪纸地毯式的普查运动,从精准的统计学层面也印证了我的感觉。

为什么谈中国剪纸绕不开陕西?

有了这样的视野,有了这样的感觉,渐渐地也有了些许信心与底气。既然中国剪纸的诞生期、转型期等关键点都发生在这一片黄土地上,既然与官方叙事精英叙事鼎立的口头与形象叙事模式典型地积淀于剪纸之中,既然陕西剪纸推举出一系列公认的伟大剪纸艺术家,更有不断涌出的剪纸新秀,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完整地呈现出中国剪纸的艺术造型体系,那么,亲爱的朋友,让我们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对陕西剪纸试做一番匆匆巡礼,那又当如何呢?

2020年5月28日凌晨于长安居


作者简介

张志春,1955年春节生于陕西醴泉(今礼泉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中国服饰文化》《诗语年节》《春节旧事》《春节故事》和《裸露与遮盖:现代服饰观潮》等多部著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陕西   剪纸   兴平   关中   中国   陕北   新思维   陕西省   窗花   新时期   文化遗产   口头   物质   民间   春节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