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周保中将军为何亲自出面,保送一18岁朝鲜族少年上军校?

1945年12月的一天,只见一片欢声笑语,成千上万名群众拥挤在吉林省永吉县岔路河这里,等待着属于他们的首届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在吉林,12月份的天气,可谓是“冰冻三尺”,可此时的人们根本不关心冷不冷,反而觉得阳光格外刺眼,格外暖和。

因为他们还在抗战胜利的喜悦之中,虽然他们不知道这个大会具体是干什么的,领导将会说些什么,但是他们能感觉到,他们的好日子快要来了。

筹粮25万斤,圆了参军梦

“여러분 좀 천천히 하세요, 쌀이 쏟아지지 않도록 조심하세요.”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大家慢一点,小心大米别撒了。

一个朝鲜语的声音突然传来,伴随着这句他人听来奇奇怪怪的话音落下,万众的目光瞬间都看向了那个小伙子。

小伙子一身汉人打扮,中等身材,身穿黑色棉袄,可能是穿得久的缘故,有些破烂,阳光照耀下又有些发光,但丝毫没有掩盖少年身上的韵味,棉袄上也嵌了一些补丁,虽有些泥土,却增加了其男人气息,甚是精神。

或许一些人听不出来这是朝鲜语,但抗联军、还有一些经常与朝鲜族打交道的百姓是听得出来的,当时担任吉林省主席的著名抗联英雄周保中将军,一听便知其是朝鲜族人民。

紧接着,一个接一个十几岁大的小伙子扛着一袋又一袋的大米放到主席台上,领导们既惊喜又疑惑。

1945年,周保中将军为何亲自出面,保送一18岁朝鲜族少年上军校?

周保中将军

“刚才说话的那个小伙子是谁?”周将军连忙问旁边的人。

“他叫赵南起,今年18岁,他自发组织成立了岔路河地区的农民自卫队,他的队伍还帮我了我们抗联不少忙呢,这不,为了保证我们后备粮食充足,他组织了一个什么献粮活动,鼓动百姓一起为我们筹粮,好像是总共捐了25万斤大米呢!”

“25万斤?”

“嗯,好像是”

“25万斤!”周将军不敢相信,惊讶地又问了一遍。

之所以有些惊讶甚至难以相信,是因为罗将军知道,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筹集25万斤并非易事,况且在这么短的时间里。

因为刚经历过战争的摧残,百姓的生活也不好过,有些家庭自家孩子都难吃饱,又哪里来那么多粮食捐出来呢?

更让罗将军对其称赞的是,一个不大的孩子,竟然知道对于东北抗联来说,最头疼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粮食问题,而这个孩子意识到了也做到了。

其实罗将军早就听说过赵南起这个名字,只是一直没有见过面,在赵南起的带领下,他的这支农民自卫队已经扩展到100多人了,而这么多人中,他们的平均年龄也只不过二十几岁。

因此,赵南起也算是他们那里的小名人了,年纪不大,但很聪明,经常和队员们一起收集一些日本人的枪支,用来保护当地的乡亲们。

在当地,乡亲们对赵南起也是赞不绝口,很多乡亲都自愿前来找他主动要求加入他的农民自卫队。

1945年,周保中将军为何亲自出面,保送一18岁朝鲜族少年上军校?

赵南起

“赵南起,过来!”

会议结束后,突然从赵南起的身后传来了他的名字,因为他队友经常这样叫他,起初他以为是队友在叫他,所以他就没有回头,还在忙活着手中的事情。

突然,他意识到不对劲,这不像是队友的声音,这声音略带军人的气魄,又有些亲切朴实,连忙回头,他愣住了......

原来是周保中将军在叫他,他一回头,便一眼认出了周将军,因为他很早就想见周将军,想要参军保国,但一直没有机会。

可是现在这种场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

“嘿!你个傻小子,还不快点过来!”周将军旁边的一个人喊到。

赵南起这才赶忙激动跑了过去,他知道,这次机会对他来说太难得了,他要好好珍惜,因为他太想要去当兵了。

“你这孩子,不错啊!手下都有100多个兵了呢?”周将军笑着说。

赵南起害羞地摸了摸自己的头,意志坚定地说:“周将军,我想要参军!”

罗将军听到,连忙说:“好!好哇!我们正需要像你这样的青年!”

罗将军知道这个小家伙没有开玩笑,是认真的,但像他这个年纪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就是要上学,学本领。

接着,罗将军突然变得严肃,说:“但是,你现在年纪还小,应该先去上学,学本领,等学成归来再参军,再为人民服务,你去上军校吧!”

赵南起没有想过自己还能再去上学,更不敢想是去军校上学,他有些不敢相信。

不久,周将军亲自出马,赵南起直接被保送去了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进行学习。

刚进入大学的赵南起,是非常不适应学校生活的,此时的他一个汉字不会写,一句汉语不会说,对他来说,真的困难一个接着一个。

于是他被安排到了朝鲜族队学习,可赵南起就是一个认死理,不甘落后的人,他非要去学习汉语。

就这样,他如愿去了汉族学员队,从发音,拼写开始学起,没多久,他就可以和老师、同学简单对话了。

看似简单,却不知赵南起在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因为纸笔有限,他有时就用木棍在地上写字,有时月光好,他会写上整整一夜,而这样的夜,不知道有过多少次。

在学习汉语过程中,赵南起也闹过不少笑话,有一次老师给出拼音,让学生说词语,老师给的是“qi lai”,赵南起说了“气来”,老师不解,连忙解释到,“气打一处来嘛。”

老师有点小小生气:“你给我起来!”

引来全班哄堂大笑。

或许有时大家就是把赵南起当做一个开心果,逗着开心一下。

入学不到六个月,他的汉语已经可以和他人正常交流,各项军政科目也是名列前茅,于是他得到了提前毕业的名额,积极参加到土改运动中了。

1945年,周保中将军为何亲自出面,保送一18岁朝鲜族少年上军校?

入朝作战,尽显文韬武略

相信不少人看过或者听说过这部电影,《较量——抗美援朝战争实录》,上映后,赢来国人一致好评,而这部电影的军事顾问就是赵南起上将。

因为从1950年10月我国志愿军进入朝鲜,至1958年最后一批从朝鲜撤离回国,赵南起上将几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全过程。

除了拍摄这部电影,他也曾建议拍摄《彭德怀元帅》等作品,希望红色基因可以永流传。

1950年,赵南起23岁,当时入朝作战急需会说朝鲜语的士兵,因此他在朝鲜的第一个身份就是司令员彭德怀的朝鲜语翻译。

这已经是赵南起第二次跨过鸭绿江了,十年前,他就跟着父亲,和家人一起渡过鸭绿江,来到了中国。这次,他则随着志愿军回到了朝鲜。

不久,副司令员洪学智亲自点名要求赵南起去当后勤运输科科长,这个职位,对于赵南起来说异常艰难,但否做好对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却至关重要,这无形中给赵南起施加了压力,但他并没有惧怕困难,而是直面困难。

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披荆斩棘,美军节节败退,美战略上不如人,仗也打不过别人,就开始利用炸弹、大炮等重武器威胁志愿军,时而在我志愿军驻地上空来回徘徊,投弹,是太正常不过的事了。

美军发现,中国志愿军是不怕死的,他们顽强地抵抗精神也让美军有些害怕和无可奈何。

于是美军一边武器威胁,一边想方设法破坏我军后方衣物、食物、装备等运输。

与国内战争不同的是,在国内,可以随时进行后勤供给,而在朝鲜作战,真的要靠国内运输。

志愿军战士们不怕打仗,但是吃不饱、穿不暖是无法打仗的,眼看就要进入朝鲜最冷的时候。

而美国也正在策划一场“绞杀战”,封锁我军南北交通咽喉的“三角地区”(顺川、汶川、安州),目的就是阻止我们的后勤供给。

并不断轰炸我们的铁路、公路、桥梁,破坏交通要道。

运输困难重重,但又必须要保证在严冬到来之前,要让中国人民解放军全部有新的棉军服穿,而这些困难,都需要24岁的赵南起来解决。

1945年,周保中将军为何亲自出面,保送一18岁朝鲜族少年上军校?

天无绝人之路,赵南起临危不惧,或许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怕死的精神,也或许是志愿军骨子里的不畏艰难的顽强精神,就在美军等着看我军不打自败的笑话时,我们让美军一个个傻脸了。

9月30日,我国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官兵都穿上了新的棉军装!美军难以置信!

那时,赵南起不会使用算盘,只能用笔一点一点算衣物等供给的数量以及合计如何运输更有胜算,有时一算就是一夜,因为当时夏装运输遭到美军轰炸,损失不小,所以冬装变得更加谨慎。

很快,赵南起就给出了具体方案,他们选择分开运输,以师为单位,分别包装,避开“三角地区”,直接运到部队。

当时所有冬装共1134个车皮,一部分通过铁路运输,一部分由各军后勤通过汽车自运。

在运输过程中,志愿军也在不断地反美军“绞杀战”。

一天天刚亮,美军前来空袭,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我军已提前做好了准备,因为对于赵南起来说,这块地方他再熟悉不过了。

结果美军吃了闭门羹,但是接到二线来报,有些汽车仓库被敌军炸毁了。

洪学智很生气,问赵南起:“你怎么回事,不是做好安排了吗?”

此时赵南起担心又害怕,担心真的被炸毁,自己不好交代不说,这可是前线战士们的救命衣啊!

赵南起赶快查了一下,淡定地说:“报告洪副司令,是一些运输汽车的掩体被炸了!”

“冬装损失没?”

“都没损失。”

洪副司令终于把心放下来了。

赵南起笑着说:“那些汽车就是来骗敌人的,没想到美军还真的上当了。”

就这样,志愿军们都穿上了新的棉军衣,打破了美军的封锁。

1945年,周保中将军为何亲自出面,保送一18岁朝鲜族少年上军校?

在朝作战的志愿军

在朝作战,真的困难一个接着一个......

故事片《上甘岭》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而上甘岭这场战役对于赵南起来说,是难忘的。

这场战役持续了43天,山头都被削掉了将近2米,战争中急需物资,志愿军首长要求第二天天亮之前必须把两万枚手榴弹运到15军。

这个艰巨的任务又落在了赵南起的身上。

当朝鲜境内已经没有存放的手榴弹,必须从国内运输,正好安东(即丹东)存放八万枚手榴弹。

但问题是,安东与15军所在地的距离有500公里,单凭晚上几个小时的时间,无论汽车,还是火车都根本不可能运到。

赵南起急中生智,向洪副司令提议,白天和晚上都要运输。

洪学智担心白天容易遭到空袭。

他们选择走清川以北,因为那里我军空军活动比较频繁,相对安全。

于是就从安东派车装三万枚手榴弹(多装一万枚,以备不时之需),按照换人不换车的方式,接力运输,确保第二天能及时送达。

就这样,赵南起随时关注和了解运输情况,以防敌军偷袭,第二天所运输车辆安全到达。

此时,洪学智和赵南起才敢松一口气。

就这样,赵南起完成了一次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助力前线战斗。

1945年,周保中将军为何亲自出面,保送一18岁朝鲜族少年上军校?

由于他的优秀表现,被志司首长送到了后勤学院学习,这里是专门培养战争后勤人员的,后勤学院是我军三大军事院校之一。

在这里,他完成了从学员到教员的转变,他通过他的努力,他的爱国,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参军梦。

赵南起怎么会想到,几年之后,他又进入到了一所高校学习,此时他的汉语已经不能和以前同日而语了。

他更不会想到,30年后,当洪副司令担任总后勤部长兼政委的时候,他成了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副政委,两人深深的革命友谊,也值得他们在工作中更加合拍。

1988年,赵南起被选为军委委员,当年9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恢复军衔制,赵南起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他是首批被授予上将军衔的17名高级将领中唯一一位少数民族出身的上将。他的军旅生涯步入巅峰阶段,这一年,他62岁。

1998年3月,刚刚被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赵南起,是唯一从军队高级将领走上政协领导岗位的人。

1945年,周保中将军为何亲自出面,保送一18岁朝鲜族少年上军校?

赵南起

赵南起上将与酒的不解之缘

可能大家不知道的是,能文能武的赵南起上将还喜欢喝酒,并且懂酒。

这或许需要从赵南起上将小时候说起。

赵南起出生于韩国忠清北道清源郡,那里本来就是一个寒冷的地方,人们为了抵御寒冷,就会选择喝酒。

那里仍然以农作物劳作为主,赵南起那个时候小,看着父亲去田里干活还要喝上一口,甚是好奇。

当时父亲还是不让他碰酒的,他就偷偷喝了一口,咧着嘴说:好苦啊!

慢慢地,赵南起长大了,大概七八岁了,就跟着父亲一起去田里干活,父亲让他喝一口酒,他不喝,父亲怎么要求他,他都不喝。

父亲还在小声呢喃:“以前不让喝,天天闹着要喝,现在让喝了,怎么又不喝了?”

其实父亲不知道的是,儿子知道他是苦的,可能还是个孩子吧。

去了田里,还没有铁锹高的赵南起学着大人的样子翻土地,看起来好像有些费劲,有时候拔铁锹差点把自己铲倒。

但是,即使一直劳动着,还是扛不住那里的严寒,没有建筑物遮挡,冷风更是直接打到脸上,身上,赵南起有点开始瑟瑟发抖。

这把父亲吓了一跳:“南起,你怎么了?”

旁边一起劳作的人说:“没事,就是冻的。”

父亲赶紧给赵南起喝了一口酒,赵南起呛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就这样,因为劳作太冷,再加上年龄也大了几岁,赵南起逐渐敢喝酒了,还时常与父亲比拼酒力呢?

赵南起每次和父亲一起去田间劳作,就回喊父亲,“爸爸,我们喝点酒再去。”

1945年,周保中将军为何亲自出面,保送一18岁朝鲜族少年上军校?

赵南起来到中国后不久,就参军入伍,逐渐开始了自己的戎马一生。

到了老年,赵南起又可以逐渐拾起自己的小爱好了,偶尔自己在家小酌一杯,但总是少些乐趣。

若有老人前来探望,赵南起别提多高兴了,这位爱酒的老人幽默地说:“冬来天欲雪,可否饮杯来?”

其实赵南起上将也一直关心着中国酒业的发展,因为小小的一杯酒,在赵老看来,就关乎着人民的生命安全,不仅关心酒的质量,还关心酒的价格。

为了了解国家酒业的发展情况,身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赵南起,专门成立了调研组,对全国所有的酒类市场进行全方面调研。

经过调研组对全国各地酒类市场的调研,最后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将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并写成报告文件,最后向中央领导报送了《关于我国酒类产销管理问题的调查报告》。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高度关注,根据报告内容,对国家部分酒业进行调整和治理,规范了酒类市场。

后来,随着整治酒类市场工作的进行,商务部出台了《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酒类市场的管理办法,此法在我国大陆至今还在沿用。

1945年,周保中将军为何亲自出面,保送一18岁朝鲜族少年上军校?

1998年6月,赵南起到朝访问,他再一次回到了故乡,这是他已是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

看着故乡的人民很是亲切,热烈欢迎自己返乡,赵南起拿出了自己从中国带来的茅台酒,向乡亲们逐一敬酒,表达自己的敬意和对故乡的思念。

拿起酒杯,赵南起与乡亲们共祝故乡繁荣富强,中韩两国友谊长存。

其实此行更让赵南起牵挂的一件事是为战友扫墓。他特地来到了桧仓郡志愿军总部烈士陵园。

这里都是他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是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

刚到这里,这位七旬老人的眼睛里已经散落泪花,这种情感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

当老人走在第一排边上的第一座墓前,老人驻足了,这便是毛岸英烈士墓。

当时,同时作为作战处的参谋,一个担任朝语翻译,一个担任俄语翻译,两人就这样不期而遇。

两人年龄相当,见面后很是聊得来,后来生活工作都在一起,使得他们双方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

逐渐地,两人就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在赵南起眼里,毛岸英是个非常朴实的人,年纪轻轻,却志向远大,有着很深的爱国情怀。

1950年11月24日,是这位七旬老人不想再提及的痛苦日子,因为一提起,就会想起毛岸英同志。

那天,随着美军凝固汽油弹的落地,毛岸英同志就再也没有从那个屋子里出来,和毛岸英一起遇难的还有作战处的高瑞欣参谋。

那夜,赵南起看到彭总一夜未睡,灯一夜未熄,那天对于许多战友来说,都是一个未眠之夜。

1945年,周保中将军为何亲自出面,保送一18岁朝鲜族少年上军校?

1958年10月,撤离朝鲜前夕,赵南起(左三)等在毛岸英烈士墓前合影

赵南起上将虽戎马一生,但仍牵挂农民的生活,始终关心着农村、农村、农民的发展情况。

刚上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他,就开始为农业农村农民谋发展之路,由于从朝鲜战场回来,他一直生活在吉林省,对这片土地,他实在是太熟悉了。

在其上任的几年时间,吉林省的农业在全国创了5个第一:年产粮食递增数、全省人口粮平均数、商品粮、投入产出比、年提高农民收入各为全国第一。

在其老年,他想尽可能多跑几个地方进行考察,他先后去了吉林通化、白山等等地方,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想,来为农民谋富裕之路。

2018年6月17日23时12分,一生都在和“物资”打交道的赵南起上将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91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朝鲜族   安东   自卫队   将军   吉林省   汉语   朝鲜   志愿军   作战   我军   军校   酒类   上将   后勤   美军   父亲   少年   旅游   周保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