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许世友不服上将军衔,周恩来:萧克也只是上将,他不敢再争

1955年许世友不服上将军衔,周恩来:萧克也只是上将,他不敢再争

图 萧克

德国著名作家席勒曾经说过:“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就是荣誉。”荣誉不但是一份激励和见证,还是一份认可和尊重。对于军人而言更是如此,荣誉催征,授衔思责。

粟裕震大将,萧克压上将

1955年9月27日,新中国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授勋仪式,这次授衔不但是解放军走向现代化、正规化的体现,还是对每一位革命者的肯定。

评衔授衔是军队建设的关键任务,也是一份令人挠头的工作。人民军队庞大,加上缺乏经验,首次评定成为了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毛主席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

1955年许世友不服上将军衔,周恩来:萧克也只是上将,他不敢再争

图 萧克

具备参选资格的都是解放军中的中流砥柱,有些干部打仗时冲锋陷阵、毫无畏惧,却在评定工作中为了肩上能够多一颗星闹情绪、掉眼泪,性情火烈的许世友将军便是其一。

这次授衔仪式共设军衔6等19级,许世友被授予上将军衔,位居大将之下中将之上,得知自己只被评为上将的许世友十分不服气。

一方面他军功高;另一方面资历老,22岁的时候许世友就已经跟着队伍参加黄麻起义,在随后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战功赫赫,为革命屡建奇功。

许世友认为自己战功和资历,也应当评为大将。为此,许世友还亲自找到周总理面前评理。总理清楚许世友的性格,为了让他心悦诚服地接受结果,决定直接把事情挑开,告诉他粟裕是大将。

1955年许世友不服上将军衔,周恩来:萧克也只是上将,他不敢再争

图 许世友

粟裕是刘伯承眼里“最优秀的将领”,一生都在枪林弹雨中度过,指挥作战百战百胜,同时还长时间担任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主持华野工作。在粟裕的指挥下,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七战七捷”,打出了睥睨众将的逆天战绩,立下了以少胜多、敢打必胜的传奇。

无论是以资历、威望、战功中的哪一个为标准,粟裕都有资格被授衔为“元帅”,然而粟裕推辞了,说道:“只嫌高,不嫌低。”因此,最后粟裕被授予大将,且为大将之首。

不过,许世友依旧没有放弃想当大将的心,表示粟裕当大将之首,自己也是可以当个第十大将的。周总理听了,又说了一句:“萧克也只是上将。”

1955年许世友不服上将军衔,周恩来:萧克也只是上将,他不敢再争

图 许世友

萧克曾经担任红二方面军的副总指挥和八路军120师的副师长,以萧克的资历和战功完全可以授衔大将,因此听到这个名字,许世友便不再争了,这便是“粟裕震大将,萧克压上将”的来历。

弃笔从戎,从军报国

萧克毕业于人才济济的黄埔四期,毕业后在叶挺的部队担任连长兼政治指导员。萧克走上革命道路的初衷是为了报家仇。

1923年,萧克的大哥得罪了当地的地主潇仁秋,在潇仁秋的设计下,萧克的大哥被团防局抓后死于非命。

在军阀劫匪进而土豪劣绅的共同压迫下,萧克一家家败人亡。此时的萧克在学校接受了三民主义等救国思想,从师范学校毕业后,萧克弃笔从戎,只身前往广州,踏上从军报国的道路。萧克从黄埔军校毕业的时候,正值北伐战争。

1955年许世友不服上将军衔,周恩来:萧克也只是上将,他不敢再争

图 萧克

叶挺指挥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作为先头部队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多次为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作出重要贡献。彼时,萧克正从黄埔军校毕业,经过几番辗转,萧克一人从广州追到湖南。

到了北伐军处,萧克点名要进叶挺将军的第11军。尽管有战士告诉他:“叶将军的兵可不好当。”,萧克也依旧毫不犹豫。当北伐军打到汝南时,萧克的表现让众人眼前一亮,所指挥的队伍击退了敌人的好几次冲锋。

“声东击西”,带领红二方面军逃离包围圈

在长征时期以前,萧克就已经是红6军团的团长,而后又先后给贺龙及聂荣臻两位元帅当过副手。1934年,红6军团奉中央军团命令打头阵,西征寻找新的根据地,为红军开辟转移通道。

1955年许世友不服上将军衔,周恩来:萧克也只是上将,他不敢再争

在打头阵的路上,红6军团给敌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崇禧曾评价萧克率领的红6军团“纪律严格、组织严密、行军能力强”。在萧克的带领下,红6军团从敌人的围追堵截中穿越敌境2500余公里,成功与贺龙领导的红2军团会师。

两人成立红二方面军后萧克担任副总指挥。红二方面军成立后越打越强,由最初的八千多人发展壮大到两万多人,先后攻克了国民党多个根据地,粉碎了国民党的两次围剿,并在湖南一带建立了川黔湘鄂根据地。

蒋介石收到电报时,不得不从围追堵截中央红军的部队中抽调将近一百多个正规团来对付。当蒋介石调派的部队到达湖南时,萧克当即命令全军战士携带干粮,继续向前攻城,以防军需物资被耗尽。

1955年许世友不服上将军衔,周恩来:萧克也只是上将,他不敢再争

此外,萧克还“声东击西”,让一支小队伍向东南方向出发,误导敌人。等敌军反应过来的时候,红二方面军早已逃离包围圈,中央红军更是顺利北上。中央红军北上后,红二方面军成为了南方革命局面的主控者。因而可以说,萧克为红一二四方面军的胜利会师作出了重大贡献。

地址被泄露,“有神灵相助”

抗战时期,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即八路军。当时八路军共有三个师,八路军三个师的阵容极大,每位师长、副师长都能独当一面。

除萧克以外的其他五位师长、副师长在1955年的授衔上都被授予元帅,旅长中也有被授衔大将的。

萧克担任八路军120师的副师长,在他的战略指挥下,冀东、平西和平北三个地区形成了大包围圈,直接包围了当时日伪统治中心北平。不但如此,萧克还指挥了多次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战役,屡立战功。

1955年许世友不服上将军衔,周恩来:萧克也只是上将,他不敢再争

1941年8月,萧克率军驻扎在河北涞水。在萧克的指挥下,日军的多次扫荡都失败了,因此日军想方设法想要除掉萧克此人。有个叫做吴其增的叛徒为了讨好日军,将萧克暂住的地址泄露了出去。

日军立即派出四架战机,对着萧克的地址狂轰滥炸。当时萧克的房屋都被炸塌了,许多树也被劈成两半,日本人觉得萧克一定被炸死了。其实,萧克当时已经幸运地逃出自己的驻地,并没有被炸死。没过多久,日军又开始遭到八路军的围剿。日军大受打击,认为萧克“有神灵相助”。

“空城计”,石家庄顺利解围

解放战争时期,萧克被调任第四野战军,成为了华中军区第一参谋长,指挥参加南下渡江进军中南等地,这几次战役为武汉的顺利解放及湖南多地的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5年许世友不服上将军衔,周恩来:萧克也只是上将,他不敢再争

此外,萧克指挥歼灭了国民党军在中南地区多个根据地的残存主力,为湘、鄂、赣、粤、桂多地的解放起到关键作用。

1948年4月,国民党军为了挽回当时处处受制的局面,决定派出四个师偷袭石家庄。

此时石家庄刚解放不久,除了少数几个队的兵力以外,并没有其他留守警备部队。石家庄内的百姓听到国民党军攻城的消息之后人心惶惶,为了保住石家庄、稳住大局,萧克与时任石家庄市长的柯庆施两人假装无事发生,一起在大街上有说有笑,市民们看到后才停下逃难的计划,城中的兵荒马乱的局势也大为改善。

敌军部队真正攻城的时候,萧克当即指挥第六纵队采取行动,将敌军分割包围,国民党军打前线的一个师全军覆没,师长张翼也被萧克活捉。当时负责指挥国民党军的傅作义并不知道这是萧克的“空城计”。

听到阎锡山的一整个师都被我军打退以后,误以为石家庄有大量我军兵力,立即指挥部队火速返回,于是,石家庄在萧克的指挥下得以顺利解围。

1955年许世友不服上将军衔,周恩来:萧克也只是上将,他不敢再争

评定的名额有限

从萧克的戎马生涯来看,萧克评比大将都称得上绰绰有余,不过,最后萧克却只评上了上将。听到萧克只被授予上将时,许多人都认为萧克有资格申请授衔大将。不过,萧克本人却毫无怨言。

至于为何萧克只被评为上将,其实也与评定的名额有限有关。按照规定元帅和大将都只有十个,每一位元帅及大将都必须综合各种因素优中选优。被评上元帅及大将的将军们也有着辉煌的战功及资历,阅历丰富,在党内及军内的职务也相对较高。

授衔并非纯粹的“论功行赏”和“论资排辈”,十大元帅及十大大将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按照资历、军功、任职还是能力、素质,都十分优秀,被评上也当属众望所归。

1955年许世友不服上将军衔,周恩来:萧克也只是上将,他不敢再争

图 萧克

倘若萧克要评为大将,则必定有一位大将被替换,而从资历及战绩的角度,萧克无法替代粟裕、张云逸及肖劲光;从代表性上,萧克也无法替代陈赓、谭政、徐海东及王树声。

其余的几位大将中,黄克诚同萧克相比有一绝大优势:黄克诚当时担任的职务是军委秘书长,负责整个军委的日常运作,因此黄克诚的位置也无法替代

而授衔时,罗瑞卿所在的军种是公安部队,属于大军区级别部队,罗瑞卿的职责也广泛敏感,因此他也有着不可替换的理由。

十大大将中的第十大将许光达大将也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作为装甲兵司令,许光达为人民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及装甲兵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再者,解放军装甲兵是当时陆军的新兴兵种和优先发展对象。

同时许光达还是红二方面军和一野代表,倘若将许光达换为萧克,大将中一野则没有代表。

因此,由于名额限制,萧克无法授衔大将,只能屈居上将。不过,正如萧克将军所言,对于他们这些老革命家来说其实“评不评衔、评什么衔,都行。”

1955年许世友不服上将军衔,周恩来:萧克也只是上将,他不敢再争

值得一提的是,萧克不但是一位战将,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儒将。斯诺前夫人曾在《中国老一辈革命家(自传)》中评价萧克,称他是:“中国人所称的‘军人学者’的再世。”

萧克出生于一个清贫的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是一位秀才,幼年时萧克便进入私塾读书,青年时期上过师范学校。一直到老年,萧克都保持着写字练字的习惯。不仅看书写字,萧克对文学创作也十分有兴趣。

1955年许世友不服上将军衔,周恩来:萧克也只是上将,他不敢再争

在长征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也不忘写字创作。在那个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萧克花了两年多,在简陋的指挥所里写下了长达40万字小说《浴血罗霄》。1988年,这本伴随萧克戎马一生的小说终于出版,并获茅盾文学奖荣誉奖。

便是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开国上将,让许世友能够心悦诚服地接受上将的军衔,尽管军衔不如其他将军的高,这些老革命家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和永垂不朽的精神,功劳不可磨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北伐战争   军衔   上将   周恩来   方面军   石家庄   战功   师长   资历   元帅   日军   大将   红军   国民党   军团   部队   旅游   许世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