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季浓雾锐减,西双版纳的空气污染为哪般?


旱季浓雾锐减,西双版纳的空气污染为哪般?

旱季浓雾锐减,西双版纳的空气污染为哪般?

一个把自己诩为“同一纬度带上唯一绿洲”的地方,近三四年连续出现空气污染,如果仅仅把原因归于“南亚东南亚耕作烧荒使污染物输入”、“极端气候条件致干旱少雨”,且研判它们为主要的、关键的因素,未免太过于草率,它们不过是客观原因罢了。

旱季浓雾锐减,西双版纳的空气污染为哪般?

西双版纳空气污染表面上是近三四年的事,并非“每年3到4月历来多霾”,如果有,那也只是历五年十年来,境外烧荒、极端气候只是导致空气污染的客观原因,前一个向来如此,后一个也不是近三四年的事,至少五年十年前,每年3到4月多的是雾而不是霾,对于空气污染,也应该剖析主观原因,应该“反求诸己”。

雨林存在非必然

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盛行,由此发育的雨林植被,主要为有明显雨旱两季变化的类型,被称为季节雨林,它们分布的雨热条件是年降雨量1500-2000mm、年积温>8000℃,西双版纳在年降雨量和年积温上处于这条件的下限值。

旱季浓雾锐减,西双版纳的空气污染为哪般?

由此可见,雨林能在西双版纳存在并非必然,西双版纳的雨林是在水分、热量、海拔均达到极限条件下热带北缘的季节雨林群落,首先,西双版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地区,这纬度条件是雨林的发育基本条件。

其次,西双版纳位于云贵高原边缘,整体地形上中部低,东北西三面高,由北向南逐渐倾斜,北部是西北向东南延伸的哀牢山和无量山,加上怒山的余脉,特殊的地形地势,让绝大部分的北方冷气流阻挡在山外,故最冷月均温和绝对最低温不至于比极限值低太多。

旱季浓雾锐减,西双版纳的空气污染为哪般?

最后,西双版纳的海陆位置,使得昼夜温差大,地貌形态、植被分布营造了水源充足的下垫面,为浓雾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旱季浓雾又反过来为西双版纳雨林系统创造温湿条件,由此补偿了降雨量和热量的不足。这三大条件以及它们衍生而出的区域小气候环境,是西双版纳雨林存在的原因,这些要素缺一不可,所以西双版纳能拥有雨林真的实属难得。

潜在的“雾都”

在水汽足、大气稳的环境下,近地层空气中的水汽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在空中,这就是雾,它可分为辐射雾、平流雾、上坡雾、蒸发雾、混合雾、锋面雾等等,西双版纳的雾几乎都是辐射雾、平流雾和蒸汽雾三种。

旱季浓雾锐减,西双版纳的空气污染为哪般?

当相对湿度大于90%,晴朗少云、无风或微风的夜间,近地层强烈辐射降温会形成辐射雾,在西双版纳,坝子中因冷空气下滑堆积,雾顶就是“冷气湖”与强逆温的分界线,所以雾层不厚,通常在日出后不久就会缓慢消失;而在山区,高大的山体使强逆温层升高,雾顶随之升高,所以雾层很厚,会延续到中午才消失。

旱季浓雾锐减,西双版纳的空气污染为哪般?

在以雨林为下垫面的山区,由于植被蒸腾强烈,即使在旱季,空气也较坝区湿润,傍晚时植被层会保持略高温度,上层冷空气下滑与植被层接触会生成蒸汽雾,但随着雨林辐射降温,蒸汽雾会转化为辐射雾。

平流雾的发生占比很小,与辐射雾一样多发生在旱季,当较强的冷空气能翻越哀牢山、无量山南下侵袭西双版纳,就会出现平流雾,此外,在暖湿气团控制下的雨季,阴雨绵绵时会出现平流雾,只不过次数少。

旱季浓雾锐减,西双版纳的空气污染为哪般?

西双版纳是典型的静风区,群山起伏、风速较小、下垫面水汽充沛是西双版纳多雾的原因,尤其在旱季,各种要素营造的热力条件,让浓雾总是光临西双版纳,无论是山区或坝区,辐射雾都会频繁出现,在雨林覆盖区除雨天外几乎每天都有起浓雾。

十几年及以前,西双版纳的年雾日数在170天以上,最多的年份甚至高达240天,其中80%于旱季发生,旱季的西双版纳可谓潜在的“雾都”了。

保湿保温的浓雾

旱季的西双版纳,露水往往伴随辐射雾而生,因此浓雾重露产出的雾露水,是西双版纳雨林生态系统极其重要的水文输入项,此间每一次浓雾重露可产出1-3mm的水量,甚至更多,有相关研究发现,绝大部分的热带森林中,植被林冠穿透雾露水可达全年雨水与雾水总和的2.4~60.6%。

旱季浓雾锐减,西双版纳的空气污染为哪般?

西双版纳雨季集中了全年80~90%的降水,干旱少雨、偶有低温的旱季,雨林植被及小气候环境要依靠雾露水补充水分,况且浓雾可减少植被的蒸发和蒸腾,雨林植被会把留下水源存储起来;同时,旱季有两个月左右的低温期,雾会释放凝结潜热,减弱降温强度和辐射降温速度,雾层能减缓甚至阻止热量散逸消失,从而削弱地表辐射冷却,起到保温作用,弥补这一时期热量的不足。

旱季浓雾锐减,西双版纳的空气污染为哪般?

西双版纳雨林受到了季节干旱和冬季低温的影响,好在雨林植被涵养着大量水源,为浓雾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浓雾又给旱季的雨林植被保湿保温,旱季浓雾所塑造的温湿环境关系着雨林的生存和发展,故在西双版纳的雨林生态系统中,雾的生态效应是多方面的,雨林的存在与旱季浓雾分不开。

浓雾与蓝天

雾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在纬度、气候、地形不同的地方,雾的利弊之分不同,在西双版纳雨林生态系统维度上,雾带来的利要远大于弊;而霾则不同,霾是灰尘、硫酸、硝酸等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

旱季浓雾锐减,西双版纳的空气污染为哪般?

雾生成于相对湿度(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比)大于90%的环境中,霾发生于相对湿度小于80%的环境中,相对湿度介于80%与90%之间的则是雾与霾的混合物,且主要是霾;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日出后会逐渐消散,而霾则不是,因此厚度(可见度)、相对湿度、消散时间是区别霾与雾的常用方法。

水汽充足(相对湿度越大)的雾还有除尘、沉降污染物和养分的作用,故被应用在工农业、生态环保领域,如温室大棚、工厂车间、垃圾处理场所等,西双版纳雨、旱季节分化明显,旱季的浓雾对营造宜居环境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旱季浓雾锐减,西双版纳的空气污染为哪般?

但随着原始雨林及天然林的锐减,加上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城市化的叠加影响,西双版纳旱季的雾日数减少、雾持续时间缩短,水汽不充足的薄雾已不足以稀释、吸附、沉降空气中的灰尘、烟尘等极细微干尘粒,日出后当薄雾散去,这些污染物仍悬浮在近地层空气中,因此少了或没了浓雾,蓝天会染上浅黄色,给人以灰蒙蒙之感。

空气污染为哪般?

西双版纳雨林所塑造的区域小气候,为雨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创造条件,对区域环境起到调节作用,但历经了几十年的砍伐、利用,连片的原始雨林及天然林片断化,面积锐减,被橡胶和其他人工经济林木与生态已退化的区域所包围,雨林边缘环境效应出现,生态系统的很多功能已退化,区域小气候的要素分配改变,使现存雨林所营造的区域小气候对大气候变化的缓冲能力减弱。

旱季浓雾锐减,西双版纳的空气污染为哪般?

公开信息显示,西双版纳森林(包括原始雨林及天然林、人工经济林)面积为15463 km²,覆盖率80.85%;再看自然保护区面积:国家级为2683.76 km²、州级为695.17 km²、县级为485.43 km²,加上景区化的森林公园(16.6km²),满打满算共3881 km²,其中保护完好的原始雨林,面积不过466.66 km²。

在宣传中高达80%的森林覆盖率,原始雨林及天然林仅占其四分之一,算下来,原始雨林及天然林覆盖率仅20%,保存完好的原始雨林覆盖率仅2.4%,在水分循环利用和涵养水源功效方面,人工经济林木根本无法与原始雨林及天然林相提并论,原始雨林及天然林锐减,原来水源充足、相对湿度高的环境,利于浓雾生成的下垫面全然改变,打破了浓雾的形成条件。

旱季浓雾锐减,西双版纳的空气污染为哪般?

所以,与雨林同样锐减的还有雾,过去几十年,西双版纳雾日数以每10年平均减少10-27天的速度锐减,以州府景洪为例:50年代年平均雾日数是166天,最多可达184天,80年代为76天,90年代为49天,2008年只有18天,2009年仅3天。

孩童时代,每到旱季,常常会看到如同细雨一样唰唰而落浓雾,它们依附在树叶上化成水,落到地上嘀嗒作响,走在雾中的大人们草帽能甩出一把水,这样的景象十年来已经很少见了,浓雾少了甚至没了,薄雾时长变短了、含水量少了,无法与极细微干尘粒相“抗衡”,霾必然取代了雾的“位置”,同样的地方、同样的地形、同样的逆温条件,出现的不是雾,而是霾。

旱季浓雾锐减,西双版纳的空气污染为哪般?

“每年2-5月盛行西南风”、“南亚东南亚国家在此期间耕作烧荒”,一直以来就是这样;“极端气候条件(厄尔尼诺)”,每隔若干年就会有一次厄尔尼诺现象;“三四月降雨量少”,热带季风气候的典型,在长达四五个月的旱季,三四月份降雨量稀少再正常不过。

以境外烧荒、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来解释空气污染,过于草率,这只是客观原因;西双版纳空气污染还有主观原因,那就是生态环境问题积累到了一定的量,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厄尔尼诺等极端天气中,催生空气污染;客观原因与雨林及天然林锐减、城市规划建设不合理等主观原因叠加,空气污染就不再是偶然。

旱季浓雾锐减,西双版纳的空气污染为哪般?

旱季没有浓雾,当境外烧荒而有烟尘输入时,缺乏充足水汽的薄雾已不足以稀释、吸附、沉降污染物,薄雾很快散去,霾却没有被“带走”,这解释了“为何过去同样有烧荒、偶有厄尔尼诺、地形不变的情况下,没有空气污染,近三四年却有了”的疑惑。

当生态环境恶化的警钟响起时,不少人还沉浸在“旱季光热充足、雨季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林及衍生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好光景中,殊不知,西双版纳原始雨林及天然林覆盖率仅20%,保存完好的原始雨林覆盖率仅2.4%,雨林生态系统已退化。

旱季浓雾锐减,西双版纳的空气污染为哪般?

直到出现了空气污染,才惊醒,原来流经村寨的溪流会断流或干涸,流经城镇的河水流量远低于十数年前同期,旱季早晨浓雾缭绕的景象已经不再常见,丝丝凉风被阵阵热浪取代,蓝天被染上了浅黄色。

雨林是西双版纳生态系统的主体,天然林是雨林的助手,它们与旱季的浓雾相互维系,而这一切,是西双版纳独有的珍宝,如何恢复良性的区域小气候环境,恢复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是西双版纳应该花大力气、下苦功夫的工作。

参考资料:

旱季浓雾锐减,西双版纳的空气污染为哪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西双版纳   旱季   空气污染   浓雾   厄尔尼诺   平流   小气候   天然林   相对湿度   水汽   植被   雨林   原始   条件   原因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