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军运会时代,武汉应留下什么城市升腾的因子?

后军运会时代,武汉应留下什么城市升腾的因子?


后军运会时代,武汉应留下什么城市升腾的因子?

军运会完美落下帷幕,有多少武汉人,心里产生“也不过如此”的感觉,在古代没有先天耀眼的命运,一百多年来又真切经历了潮起潮落,“不过如此”是武汉人一种荣辱不惊的坦然,也是一种处变不惊情怀,是在千百年中沉淀、衍生而出的城市性格。

后军运会时代,武汉应留下什么城市升腾的因子?

近代江汉关

盘龙城有3500年的历史,却没有在此基础上沿承下来成为重埠,遗迹和遗物之外,人们知之甚少,成了断代史,早先的武汉没有古都那般龙盘虎踞之势;夏口城、却月城作为军事城池出现,武汉没有江南水乡那样的精致温婉。

汉水最终偏偏在这里汇入长江,沿革地理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说“湖广之形胜,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战略要地,战术前沿,武汉没有偏安一隅的闲适从容。

后军运会时代,武汉应留下什么城市升腾的因子?

但从却月城、夏口城出现以来,武汉有荣辱不惊、热情善良、豪爽豁达、重信守义、坚韧执着的人们,他们秉承楚人的筚路蓝缕之品格、“三年不飞、三年不鸣”的隐忍,以“不服周”的姿态面对各种困难,以开放包容的胸襟接纳来自东南西北的人,容纳千奇百怪的特色与潮尚。

3000年前,在湖北的山河中,楚人开创了崭新的天地,2500多年前,楚庄王说“夫文止戈为武”、“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与武汉军运会的“创军人荣耀,筑世界和平”有相通之处,这是天意,还是巧合呢?

楚人与湖北山河

楚人是“帝高阳之苗裔”,却因与商王朝的没有血脉亲缘,被迫离开自己的故土,数百年间从中原走向西南,颠沛流离的迁徙遭遇,练就这支队伍坚韧、顽强的性格,终于,在丹江-汉江-荆山一带停留下来。

后军运会时代,武汉应留下什么城市升腾的因子?

楚人迁徙路线

周灭商后举行隆重的分封仪式,却偏偏忘记了来自南方、参与灭商的楚人,一直到周成王,才想起楚人在推翻商朝的战争中对先王的帮助,册封鬻熊之孙熊绎为子爵,他们以族名为国名,楚国诞生了。

然而,楚人的满腔热情,一次次被周朝的傲慢和冷漠浇灭,甚至把楚人与蛮夷并列,致使楚人渐渐消极对待周朝,周昭王“广笞荆楚,唯狩南行”,彻底伤了楚人的心,楚人终于明白,唯有强大起来才能生存下去,也不在乎周朝是否承认自己。

楚国之于湖北

从来到汉江边、荆山下,楚人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这里气候温暖、雨水充沛、河流纵横,一片片未开垦的原野异常肥沃,楚人如同携带着优良基因的种子,落入了无限生机的汉江流域,但也毫不影响他们向周围的部族学习种植水稻和渔猎的积极性,楚人渐渐听懂了土著民族的语言,学会了生活技巧,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后军运会时代,武汉应留下什么城市升腾的因子?

楚人逐渐把重心移向江汉平原,他们伐倒巨木,开挖沟渠,开垦农田,村落越来越多,城池越来越固,一代代人的艰苦奋斗,在江汉平原西部建设了繁荣的郢都,从一个贫弱的、被排除在中原之外的小国,成为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的南土大国,让天下刮目相看。

后军运会时代,武汉应留下什么城市升腾的因子?

虎座鸟架鼓

第一段长城、第一个县出现在楚国,最先进的青铜冶铸出自楚国,最富有创造力的丝绸刺绣源于楚国,音乐、美术闻名于世,文化独树一帜;而失去湖北,特别是江汉平原,楚国进入了风雨飘摇之期,最终被秦所灭。

后军运会时代,武汉应留下什么城市升腾的因子?

楚国故郢都纪南城

然而过不了多久,楚国后人又把秦王朝给推翻,建立汉朝的刘邦和部分重臣,虽然不是出于湖北,但是楚国后人,汉朝在政治体制上“承秦制”,在文化上却“承楚制”,只不过汉朝毕竟不是楚国的延续,八百年楚国所创造的辉煌历史,在战火中被沉埋于地下,唯有高蹈的灵魂活在荆楚大地上。

后军运会时代,武汉应留下什么城市升腾的因子?

今天,已经很难寻觅真正的楚人,但古老而辉煌的文化与精神,有着异乎寻常的生命力,以各种方式,顽强地传递着优秀的基因,镌刻在湖北的山山水水中,以别样的形式灌注在湖北儿女精神上。

武汉出场

长江、汉水的搬运堆积,使云梦泽化身为江汉湖群,汉江三角洲逐渐往东延伸,在汉代,武汉地区由沼泽带变成了湖群带,有了稳定、广阔的湖群式平原,汉水入江口也向汉阳方向移动,有了土地和水源,农业潜力得以发挥出来。

后军运会时代,武汉应留下什么城市升腾的因子?

东汉末年,龟山建起了却月城,孙吴时,蛇山建起了夏口城,两城隔江对峙,是武汉早先的城市格局,在汉阳成为汉水稳定的入江口后,武汉区位优势就已经凸显了;唐代,江夏(武昌)和汉阳都成为了州治,商贾、迁客骚人往来不绝,李白的一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带来了武汉的别称——江城。

后军运会时代,武汉应留下什么城市升腾的因子?

此黄鹤楼非彼黄鹤楼

元代,武昌取代荆州,成为湖广行省的军政中心,明清亦是如此,当汉水于龟山北汇入长江,并稳定下来,没有束缚的汉水新河道凹岸一带不经意间燃起了商业活动的火种,终于发展成了“天下四聚”和“四大名镇”,与武昌、汉阳呈三足鼎立之势,武汉的城市格局确立。

曾经的辉煌

在《中英天津条约》中,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1861年,汉口正式开埠,来自西方的新事物在汉口汇聚,当然也包括有屈辱性质的英租界、德租界、俄租界、法租界、日租界,汉口深处内陆,却拥有开风气之先的条件。

后军运会时代,武汉应留下什么城市升腾的因子?

张之洞

在敲定卢汉铁路的修筑事宜后,1889年,张之洞被调署湖广总督,11月下旬,“粤秀号”轮船停靠在武昌长江边,张之洞踏上这片土地,他来到司门口的那一刻,没人会预料到将改变武汉的发展轨迹。

后军运会时代,武汉应留下什么城市升腾的因子?

汉阳铁厂厂区

张之洞在武汉地区创办多所新式学堂,开办了汉阳铁厂、兵工厂、织布局、缫丝局、纺纱局、制革厂等近代工业,还训练新军,在湖北施行新政,待他离开时,三镇已经具备了“大武汉”的所有基础,还留下了拥有新思想的新军。

后军运会时代,武汉应留下什么城市升腾的因子?

“武汉所以成为重镇,实公(张之洞)二十年缔造之力也。……(革命)以是之故,能成大功,为公所不及料,种豆得瓜”(张继煦《张文襄公治鄂记》);孙中山视察武汉三镇时也说张之洞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后军运会时代,武汉应留下什么城市升腾的因子?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起义的枪声在武昌响起,11日晚,汉阳被起义军掌控,12日晚,汉口被起义军掌控,往后的一两个月中,汉阳、汉口几经易手,但武昌起义所爆发出的威力,把君主专制的长夜打得仓惶而退,对后续民主革命有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后军运会时代,武汉应留下什么城市升腾的因子?

鄂军都督府旧址

1927年元旦,国民政府开始在汉口办公,武昌、汉口、汉阳合并为京兆区,定名武汉,武汉市政委员会随之成立,三镇开始拥有统一的行政建制,短暂的统合后,三镇又出现了分治,直到1949年5月,三镇解放后,真正意义上合成了武汉市。

后军运会时代,武汉应留下什么城市升腾的因子?

武汉长江大桥

新中国成立后,武汉也有了新高度,承接了许多国家重大项目,夯实了城市的工业基础,1957年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九省通衢实至名归,在热火朝天的年代,武汉也有了崭新的变化。

大城崛起

改革开放后,武汉在向现代化城市迈进的路途中,做出了探索,也取得一定成果,但在90年代至世纪初,武汉陷入低谷,俨然被“放逐”一般,被手握着城市命运的各路“神仙”翻来覆去。

后军运会时代,武汉应留下什么城市升腾的因子?

重拾信心

十几年前,武汉又找回了大城崛起的节奏,武汉人的信心被重塑,以“每天不一样“作为城市口号,以“追求卓越,敢为人先”作为城市精神,城市综合实力迅速增强,可以说,只有给予机会,有所作为的武汉会找回辉煌、成就新的辉煌,这也是它能承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根本。

后军运会时代,武汉应留下什么城市升腾的因子?

军运会闭幕式

除了传承城市既有的优秀品格、秉承积极向上的城市性格,在后军运会时代,武汉也应该孕育一些新的城市基因,留下城市升腾的因子,如精细化、精致化理念,武汉已经迎来了城市建设的收获期,又开始新一轮的城市升级,把精细化、精致化注入城市的方方面面,这样的武汉或许将会更加闪耀,也将更加接近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

后军运会时代,武汉应留下什么城市升腾的因子?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性格,这座具有江湖特质的城市,即使处于低谷,也是鲜活的,是碰撞与交融造就了武汉的处变不惊和开放包容,因处于国之中心,引来四面八方的不同文化探问,这种探问未必能在武汉得到答案,但它完成了一种碰撞与交融,最终塑造了武汉的性格。

后军运会时代,武汉应留下什么城市升腾的因子?

从初露头角,到成为湖广“省会”,是地理形势的造化;从湖广“省会”到“驾乎津门,直逼沪上”,是古人不可预知的天时运转,人不过借助难遇的天时有所作为,然归根结底还是人和改变了城市的命运,楚人精神穿越了两千年,灌注于武汉,“不服周”遗存至今,启示着这座城市只有筚路蓝缕、有所作为、艰苦奋斗,才能换来荣耀,也只有这样,武汉才能得以升腾。


参考资料:


后军运会时代,武汉应留下什么城市升腾的因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江汉平原   武汉   湖广   汉水   楚国   江口   汉江   汉口   武昌   筚路蓝缕   周朝   城市   武汉人   租界   湖北   因子   时代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