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云梦泽”去了哪里?

“古云梦泽”去了哪里?


“古云梦泽”去了哪里?

关于云梦泽,历代古书多有记载,范围一个比一个大,造出了两湖平原由跨江南北的大湖演变而来的假象,很多人进而认为江汉湖群是古云梦泽的遗存;然而,地质探测和地学研究表明:跨长江南北的云梦泽不存在,江汉湖群也不是古云梦泽的残迹湖。那么,云梦泽去哪了呢?

“古云梦泽”去了哪里?

《左传》中“䢵国之梦”被认为是古云梦最早的出处,《尚书·禹贡》则有“云土梦作义”之辞,随后的《周礼》、《尔雅泽地》、《战国策·楚策》、《楚世家》和《汉书·地理志》均有记载,《子虚赋》中说“云梦者,方九百里”,后人们对“云梦”、“云梦泽”的注释、位置和范围又有多种说法。

此后,“云梦泽”的范围,在书中越说越大,相互之间多有矛盾之处,给“云梦泽”蒙上了神秘面纱,好在20世纪以来,人们拥有了更先进的地质探测手段,对这里的地质研究不断深入,初步解开云梦泽谜团。

两湖平原的地质构造

中生代的燕山运动时期,两湖平原的四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运动和断裂运动,荆山、大洪山、桐柏山、大别山、幕阜山和雪峰山形成,两湖平原相对下陷,被称为江汉-洞庭拗陷。

“古云梦泽”去了哪里?

此时处于气候干燥期,长江还未突破巫山,汉江也未出现,江汉-洞庭拗陷地带不仅发育了高矿质的咸水湖,还接受了四周山岭中被冲刷下来的堆积物,直到新生代古近纪,江汉-洞庭拗陷地带已经沉积了巨厚的地层。

新构造运动以来,两湖平原又发生了新的拗陷运动,江汉与洞庭之间的地质构造已经不再是统一的构造单元,已经被华容隆起抬升区分割成两个不连续的湖盆了,既然如此,人类出现以来,就不可能发育涵盖两湖平原的大湖。

“古云梦泽”去了哪里?

再者,两湖平原的第四纪地层不是连续成片的巨厚湖相沉积,而是河流相沉积旋回的多次重复,这解答了两湖平原是不是由跨江南北的大湖演变而来的问题,古云梦泽或许只仅限于江汉平原的一部分地区,那么,长江曾经汇入古云梦泽吗?

江汉朝宗于海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江汉平原上的地质钻孔超过1000个,积累了大量的地质研究资料,地质工作者的研究得出:第三纪末期以来,长江西出三峡后,就贯穿了江汉平原,虽然河道蜿蜒曲折,还经常摆动,但它并未在江汉平原的拗陷地带形成连续成片的大湖。

“古云梦泽”去了哪里?

在喜马拉雅运动中,伏牛山与桐柏山之间的地势隆升,荆山与大洪山之间则下沉,汉水顺畅地由今襄阳南下,由淮河水系变成了长江水系;晚更新世末次冰期的盛冰期期间,海平面大幅度下降,导致长江基面下降,河谷下切产生了溯源侵蚀,长江中下游及支流的河槽形成深切河谷。

此时的江汉平原是深切的河网平原地貌,在冰后期由于气候回暖,海平面上升,长江入海口退缩到镇扬地区,长江中下游的河床纵比降变缓,与溯源侵蚀相反,发生了溯源堆积,河流上游带来的大量泥沙使江汉平原河床淤积抬高,在洪水季节里江水漫出河槽,江汉平原的地势低洼之地发育了湖沼。

“古云梦泽”去了哪里?

可以说,流经江汉平原的主流河道是独立于其中的湖泊的,长江、汉江的主流没有汇入“古云梦泽”,进而说明了“古云梦”巨湖的范围也并不是涵盖整个江汉平原。

“古云梦”巨湖从哪里来

既然人类出现以来,两湖平原不存在跨长江两岸的巨湖,长江也没有注入江汉平原的“云梦”大湖,“古云梦”巨湖从哪里来呢?是历代古书,“古云梦”巨湖从历代古书中来。

开篇已经提到,其中汉代的《子虚赋》说“云梦者,方九百里”时,后面紧接着的是“其中有山焉”,但是宋代的《太平寰宇记》却说“云梦大泽,半在江南、半在江北,其水中平、土丘半出”,之后的《尚书集传》说“云梦方八九百里,跨江南北”,明清时代的书籍则把两湖平原都包括在“云梦泽”中了。

“古云梦泽”去了哪里?

在现代地质研究面前,江汉平原在第四纪以来,就是河道、港汊纵横的综合地貌区,更早的古书没有像宋代以来那样把“云梦泽”注释为巨湖,而是包含了湖泊、沼泽、台地、丘陵的水陆相间的综合地貌,否则柳关、乌林、沙湖一带也不会有新石器时代遗址,洪湖也不会发现西周时代的墓葬,楚王更不会在这里狩猎,顶多就是捕鱼,所以“云梦泽”不是只有湖泊。

“古云梦泽”去了哪里?

湖北被称为“千湖之省”,江汉平原上的湖泊星罗棋布,人称江汉湖群,它们也不是古云梦泽的残存水体,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科院水生所就实地调查了江汉平原近千个湖泊,得出了绝大多数湖泊的湖深为1~3米、湖底底质为较厚的褐灰色软泥、湖中长满维管束植物、表层水与地层水温差极小、除通江和岗地边缘之外的湖泊皆是地表径流补给等结论。

江汉湖群的湖泊是在长江、汉江河道变化摆动、洪水泛滥与泥沙不等量的淤积作用下出现的,古人所看到的“跨江南北古云梦”,可能只是两湖平原在洪水泛滥时短暂景象,江汉平原上的“云梦泽”也是同样的因果。

“古云梦泽”去了哪里?

1931年的大洪水,江汉平原的受淹面积达1.4万平方公里,洞庭湖平原则约0.5万平方公里,加上原有的湖泊面积,宛如跨江南北的“云梦大泽”,它形成快,消亡也快,1954年的洪水,以及离现在最近的1998年洪灾也是如此。

“云梦大泽”去了哪里

地质上,跨江南北的“云梦大泽”不存在,问它去了哪里似乎是多余的,只不过古人或许真的看到了“云梦大泽”,上面已经说明,他们看到的是一时之景象,那是在没有防洪大堤的时代,长江、汉水的洪水泛滥,溢出河床,淹没平原的低洼地带,与主要湖泊连在一起,这样的泽国景象就是古人眼中的“云梦大泽”。

南北朝时,江汉平原的主要湖区,大致位于云杜、惠怀、监利地区以东,隋唐时进一步缩小,“云梦大泽”之景象相去甚远,明清时期由于人口快速增加,江汉平原又是重要的产粮区,围湖造田很是常见,如明末时太白湖还是江汉平原上最大的浅水湖,到了19世纪已经基本消失,被沼泽取而代之,随后成了农业生产地带,今天江汉平原上面积最大的洪湖,其实形成于19世纪中后期,已经非常晚近了。

“古云梦泽”去了哪里?

在没有防洪江堤之前,每年的汛期,江汉平原的广大湖区就是一片泽国,如果是大水之年,洪水满溢广大湖区的时候,就是出现“云梦大泽”之时,待到洪水退去,田垄田畦也不复存在,分田划地只能重新展开,其中往往需要人们灵动机变,都说湖北人精明能干,与这些不无关系。

“古云梦泽”去了哪里?

随着自然环境的演变和人为的开凿河渠,洪水的波及面有所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湖广熟,天下足”,但最终真正让江汉平原杜绝“云梦大泽”之景象的,是一系列防洪工程的修筑,如防洪江堤、河道取直、水利工程,它们真正让江汉平原成为安宁、持续的鱼米之乡。


参考资料:


“古云梦泽”去了哪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云梦   江汉平原   两湖   泽国   桐柏   汉水   汉江   古书   长江   江南   河道   湖泊   洪水   平原   地质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