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的二战起点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出现争议,一部分出于史学家研究的分析,一部分则是政治宣传的需要,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有人想逃避战争责任。深受战争之害的中国人,对此确有深究的必要。

早在二次大战结束翌年,中国便有人提出战争起点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

变。1946年,汪叔棣在其所著的中国第一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就明确指出: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三省,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不过那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底下,身微言轻,世界史学界对此说并不重视,体现“西方中心论”的时间表成了主流。

按照欧洲人的观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1939年9月1日。当天德国人侵波兰,两天后英发宣布参战,欧洲大国从此卷入战火。苏联和美国正式参战虽都在1941年,长时间也赞同这一时间表。苏联在瓦解前出于政治考虑,又有一派意见认为应改变这一日期,因西方国家说希特勒敢进攻波兰,是此前一星期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等于暗指苏方也有姑息责任。他们主张应将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作为大战的起点。

二战后,日本官方支持的主流媒体提出了一个论点,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应该以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为起点,根据是日美开始了太平洋战争,才使整个世界卷入战争,此说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史学观点,与别国有异,其实却隐含着减少本国战争责任的意味。日本投降后被追究了发动战争的罪责(当然美国政府出于同天皇达成的谅解追究很不彻底)把战争时间界定的短一点,自然对己有利,因为战争罪行可解释为只发生在战争期间,如果像日本那样只承认1941年12月至1945年八月对外开战期间,1937年七月以后的四年间,大规模出兵侵华行为,岂不都不算是战争?连南京大屠杀都不能算战争罪行了!


扑朔迷离的二战起点

二战期间,日本的官方口径称,1941年12月,袭击珍珠港之前,国家并未进入战争状态,1931年出兵侵占中国东北,只是地方性质的“满洲事变”,1937年以后陆续派出上百万大军侵入大半个中国,也指称支那事变,只是对中国人反日做法的一种“鹰惩”。查日本半个世纪不间断的侵华史,仅在1894年甲午战争时对中国清政府宣过战,以后历次出兵都不宣而战,日本采取这种做法,一是避免出现他国以战争爆发为由,对日实行某些禁运,二是借此顾不遵守本国签过字的一些国际战争法规,任意残害、虐待战俘和战区民众利于引诱国民党当局严和或扶植傀儡。其险恶用心,何其毒也怕!

令人叹息的是,中国的国民政府在全国抗战开始四年多后,1941年12月9日(美国对日、德、意宣战次日)才对日本其盟国德、意宣战。按照国际规范开展一类文件因有起始日期,国民政府对德、意宣战书倒是写明从即日起,对日宣战却未写明起自何日。如此戳戳怪事,是出于蒋介石此前对抗战到底尚存动摇且有侥幸沿河之心,此刻此刻,因美国对日作战才最后下决心站到同盟国一边,但在宣战时又有不好向国人解释的难言之隐,据说,从即日起,对日开战,那么,此前多年抗战难道不算战争?若说从九一八事变或七七事变,便算开战,那么为何长时间不宣布?

中华毕竟有正气细查历史文件,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早在1932年1月便正式声明对日本宣战,自918以后,中国人民对日抗战,作为一种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实际已经开始,白山黑水间的不熄枪声和无数烈士墓便是明证。

“九一八”,应称为二战的序幕

1931年九月十八日。沈阳城北郊柳条湖南满铁路上的一身爆炸,成为一万多名关东军突袭占领沈阳等城市的信号,由于南京政府命令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军大都不战而退,日本侵略者在五日内便占领了东北多数大中城市。这一被称为九一八事变的军事侵略行动,不仅深深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成为整个世界打破原有战略格局并走向大战的开端。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大国表面维持稳定的战略格局是靠西方的凡尔赛合约体系和东方华盛顿条约体系来维系凡尔赛体系的核心是战败的德国不得重新武装,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条约,核心是限定美日在太平洋力量的军事,尤其是强调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意思是要列强利益均沾而不许日本一家独吞。日本一批少壮军人策动的九一八事变,一举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划定的国际战略格局,一年多以后,德国法西斯于1933年夺取了政权,马上重新武装。东西方形成的这两个战略策源地,很快便把世界拉入火海。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夺取中国东北之前便想到了可能要冒世界战争的风险,自甲午战争后,东洋为倭酋们以傲慢地不再把中国当成对手,侵华时最大顾忌是其他强国干涉,在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上,政要们变确定了,首先,征服满、蒙再征服中国和世界的计划,当时因不愿讲话,俗称沉默武藤的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大将,简短地向首相田中义一提了一个问:“政府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全面战争?”当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武藤深思了一下便回答说:“那好,我执行就是了”。


扑朔迷离的二战起点

但毕竟胆气不足,关东军策动九一八事变的方式,在现代战争史上,都可谓奇观,事先不仅重臣和日本陆军省首脑躲在幕后不出面,中将、司令官、少将、参谋长也都装作不知情,而由关东军三羽鸟—石原、板恒、土肥圆这三个佐级参谋在策划并调动部队突袭得手后,才由军部认可和嘉许这种“下克上”的反常行为。若是此举不得逞,那几个台前跳粱的军人,也完全可以为应付国际舆论当作替罪羊。

占中国东北虽是日本既定国策的产物,发动九一八事变,却已成为这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强国,对外侵略政策的转折点,1868年,明治维新,当年天皇便确定了开拓万里波涛,即向海外扩张的国策,不过发动甲午战争,参加八国联军、发起日俄战争和对外宣战后夺取山东日本还都是与西方列强,尤其是英美相互勾结,对中国和整个东亚总体上是参与瓜分从918起,日本不仅侵占全东北,接着又在1.28进犯上海,再功长城沿线,对中国的政策明显变为要“独吞”。这种行径,自然引起中华民族的殊死抗战,开始了14年之久的抗战;同时,也逐步激化了与英美苏等强国的矛盾,在世界范围,又必然导致德日这两个孤立的侵略强盗结盟918变成为走向珍珠港事件的开端。

作为一场世界大战的起点,其标志应该从这时起引发跨越各州的大规模战火,从这个意义讲,918还只是一个局部战时。几年后,才以不断升级的方式促成各大国参战,严格而论,他还不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当把它看成战争的序幕拉开。

肯定啦了“918”的序幕作用,对于正确评价中国抗战史及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也很有必要。尊重史实的人可以看到,中国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最早,战斗时间最长,平民牺牲也最多(只是因军人,牺牲量少于苏联,全国死亡总数并不少于苏联)这一历史功绩,不能抹杀侵略者的罪行,也不容否认。

“七七事变”,东方大战升格世界大战

通过“九一八”事变,日本从中国腐败的政府和军阀手中轻易夺取了80万平方公里的东北大地,更滋长了精通整个大陆的野心,1937年7月7日爆发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将侵华战争扩大到全中国,中华各族儿女就此由局部抗战转入全面抗战,上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的一些书籍又写名卢沟桥事变这一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真实爆发日,不过此说在国际范围内并未得到承认。

若从局部范围看,以“七七事变”为大战开端一说确有根据。此前,意大利也在非洲发起对埃塞俄比亚(当时称阿比西尼亚)的战争,西班牙法西斯也在德意志之下发动内战,连同日本在东亚的侵略战争烽火已在三大洲燃起。不过,作为一场世界大战,应该是个主要大国参与的全面战争,从英、法、德这三个大国看,都是在1939年九月,波兰战事开始时正式进入战争状态,此刻,苏联也不宣而战的出兵波兰东部,接着又同荷兰开战。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预定在1940年召开的东京奥运会,就此宣布因世界性的战争发生而取消,日本为此建造的客运邮轮也改装成航空母舰,真正是“化玉帛为干戈”了!将波兰遇袭日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开始日,还是能得到世界上最多史学家认同。

至于说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过去,苏联的宣传认为,这改变了二战的性质,既有帝国主义战争变成反法西斯战争,此说又是本国中心论的产物,此前,中国人民已进行多年抗战,不是已经在英勇抗击着东方法西斯吗?至于日本提出的珍珠港事件,为二次大战开始的观点,且不论动机何在,从史学角度讲,也站不住脚,当日本联合舰队的航空母舰驶向夏威夷之前,世界上大半国家和人口早已进行大战,大国中仅有美国一大国上暂时置身世外,却也积极备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不过,使这场世界大战扩展到最大范围而已。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时,全球人口不过20亿,除欧洲的瑞典,瑞士,葡萄牙和南美的几个国家外有人类4/5的国度卷入战火,欧亚非三洲都有广阔的陆战场。美洲和澳洲边缘也遭舰艇和飞机袭击,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这四大洋咋全部成了海上战场?各国动员参军的人数总数超过1.1亿,其中,苏联2700万,德国1700万,美国1300万,英联邦1200万,日本900万中国军人的数字很难准确算出,这是因为当时国家不统一和郑统治者腐败,据国民党政府统计,八年抗战中,壮丁抓过1400万人次,却因许多人中途逃跑,补充入伍不过590万人,若加上战前有200万军队以及战时八路军新四军发展,中国军队先后动员的总数概略认为,超过1000万人这场世界大战,死了多少人?国际上有不同说法,全面的统计是7000万人以上,其中2/3是平民,真是现代史上空前的浩劫。如今的人们追溯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主要目的不是考证时间和纯学术研究,而是以史为鉴,研究那场大战序幕全面爆发和扩大,更可以看出,东方和西方法西斯侵略者对人类犯下的罪行,以此也能很好地告诫后代,警惕这场浩劫和惨剧重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太平洋战争   关东军   甲午战争   珍珠港   法西斯   波兰   苏联   史学   日本   事变   美国   扑朔迷离   世界大战   中国   大战   起点   战争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