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都是修来的——求什么。

九月八日下午两点,我来到了济公故居门前,想先填填饥饿,便转到后街,略过了午餐时间,食肆全都打烊了。

一生都是修来的——求什么。

无意间看到了济公亭,在亭里我得先填补一些济公的履历,再踏入故居,才有的放矢。

一生都是修来的——求什么。

济公活佛的原型是南宋高僧释道济(公元1148-1209年)出生于浙江天台永宁村,他的高祖是北宋宋太宗驸马,左龙武将军,李遵勋。李家官宦一门,世代为官,清廉之后,济公父亲李茂春弃官归隐,从开封迁居到天台县城北门外的永宁村。

一生都是修来的——求什么。

济公李氏家族历世仕宦,家境豪富,那就非一般人家可比。李氏随宋室南迁,祖遗家业亦随之转移,在天台造宅置业,续承祖业,维持生计。隐居乡间的李家拥有许多田地,沿赭溪西岸至今仍称“李家垟”的那一大片土地,原就属于李家族所有。李家在天台城内和临安城还开有店铺,归隐后的李茂春,喜与隐于丛林的高僧结为密友,襟怀散淡,将家业营生的一般事务托付予管家打理,自己却乐善好施。

一生都是修来的——求什么。

李茂春于南宋初年辞去春坊赞善的官职,归隐浙东天台山,经商谋生,礼佛为念,为人纯谨仁厚,乐善好施。年遇灾荒,即相帮乡邻;人有饥寒,则匡助其难,时人称之“李善人”。

一生都是修来的——求什么。

李茂春夫妇年过四旬,膝下尚无子息。良春,往国清寺拜佛祈梦求子,王氏夫人徐梦吞日光,从此身怀六甲是年腊月初八大雪天,在此产下一子,取名“修缘”,即是后来的“济公”。

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癫。初在国清寺出家,后到杭州灵隐寺居住,随后住净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却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还懂医术。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撰有《镌峰语录》10卷,还有很多诗作,主要收录在《净慈寺志》、《台山梵响》中。

一生都是修来的——求什么。

李修缘的出世,对于文韬武略、世代仕宦的李氏家族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归隐后的李茂春年逾四旬得子,将重耀祖业的希望寄托于一脉之传的李修缘。李茂春夫妇延请奶娘,精心哺育娇儿。李修缘从小与奶娘相濡以沫,吮吸着奶娘的乳汁长大,因此,与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自幼与平民阶层的亲密接触和了解,这也造就济公亲近百姓、扶危济困人格特征的因素之一。

一生都是修来的——求什么。

童年济公(李修缘)是远近闻名的神童,相貌清奇,宿根聪慧,神智超绝。儿时就学于塾师,精研儒学,博涉群书。兴至则朗诵不辍,或沉思独坐,终日默然,意有所得辄仰天狂笑,见者怪之。

一生都是修来的——求什么。

十二岁那年,满腹经纶的李修缘上了佛道双修圣地赤城山,拜学于高僧、高道,静修苦读,初识佛学禅理及道藏,接受了佛道文化的熏陶,初悟人生哲理,打下了他以后传佛济世的思想基础。

一生都是修来的——求什么。

有了这些基本的填补,我可以怀虔诚虚心,度稳重脚步,一间一间居室,前堂中堂后堂,左花园右亭台,上楼阁下厨房,细致入微地寻觅,寻觅八百年前济公的每一个善举,每一寸善意,每一份善良。

离开济公故居后,我脑海里浮出济公的一连串“什么名言”

一生都是修来的——求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赤城   灵隐寺   天台县   济公   浙东   永宁   天台   奶娘   仕宦   祖业   乐善好施   家业   高僧   南宋   故居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