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烟火

城市烟火

每到黄昏,新修的沋河大桥上灯光亮起。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水柱、水花有节奏地跳起欢快的舞姿,五颜六色,甚是可爱。桥面上嘈杂的瓜果叫卖声、还价声和过往车辆的鸣笛声交织在一起,桥上的夜市开始了。摊位占据一半桥面,来往车辆占据了桥的另一半,习惯散步健身的市民留恋其中,鲜活的夜市场景就像乡村集市般的热闹,因为在桥上,我的思绪尽力向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上靠拢。这是城市的烟火,温暖而亲切。

城市的烟火

不多久,摊位越来越多,桥上的交通不时出现拥堵。车顶上闪烁着红蓝两色灯光的城管车出现在桥上,城管来了,几阵子争执后,摊位慢慢地消失了,沋河桥恢复了平静。不到一个月的城市烟火熄灭了。

久居渭城,这种烟火味十足的场景已经很少见到,城市管理的文明、高大上已经容不得小商小贩的自由买卖。一切得有规矩,得有固定的地点、比如小吃一条街,家俱一条街,定点的农贸市场等等都在棚内、房内进行,这似乎才是文明进步。可我总觉得没有了穿梭的小商贩,没有了街边摊点的吆喝,总感觉失去了点什么?是少了乡村街道露天摆摊的热闹地吆喝声,是少了一张张热情招呼的脸庞,是少了根植已久的文化传统?

城市的烟火

“引壶卖浆者之流,皆有旧京烟火气”,那是旧北京的烟火,是旧北京的“清明上河图”,是旧北京的文化。这种烟火一开始是穷人制造的烟火,是草根阶层为谋生自发形成。正是推车的、挑担的、摆摊的,贩夫走卒,引壶卖浆者之流,一起构成了《清明上河图》。看过别人如此文章说,直觉得使我醍醐灌顶。旧北京变成新北京,旧有的乱象就得改变,城市都是富人的文明居住地,不该有如此烟火!

富人不该在街边坐着低矮的长凳吃凉粉,不雅!富人不该穿梭在草根阶层之中,有失文明!富人不该和乡里人讨价还价,有失身份等等!?

城市要讲文明、讲卫生,城管要驱逐草根似的小商小贩,要消灭这种烟火,要消灭这种近千年的“文化陋习”,城管一直在做斗争,在和小商贩拉扯中给人留下观感不佳的印记。

《都门竹枝词》写道:

凉果炸糕聒耳多,吊炉烧饼艾窝窝。

叉子火烧刚买得,又听硬面叫饽饽。

城市、乡村已经割裂开,社会在进步,乡里人正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努力挤进城市,在他们的脑海里还留着乡村的烟火,还留恋着街头的那种热闹,像我一样。但这些烟火的味道会越来越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烟火   桥面   城市   小商贩   小商   乡里   摊位   小贩   夜市   城管   北京   草根   富人   乡村   热闹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