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撇绳(转载)

作者:频阳吟笛

富平乡下过去有一种绳索叫“撇绳”,粗约中指,长约六七丈许,用麻类植物纤维或牛皮拧制而成,通常用作捆绑货物或套牛犁杖。皮绳同时也是富有的象征,以前只有地主家或稍富裕的人家才有。拧皮绳技巧源于拧麻绳工艺和对土硝性能的掌握运用,过去在乡下时常能见到拧皮绳匠的身影。在那穷困的年月,拧皮绳是村里的一件大事,通常都是好茶好饭伺候着皮匠师傅的。

拧撇绳(转载)

有生产队那会儿,我记得村里的饲养室草房墙上,是绷着三张黄牛皮的。有一天下午放学回家,我刚走到村口,就闻到了一股腥臭味,婆说饲养室那边拧皮绳哩,我好奇地跑去看。空场边有一个水坑,里面浸泡着好几张牛皮,不时散发出阵阵恶臭。只见两个操着河南口音的皮匠师傅,从水里捞出一张湿淋淋的牛皮,内面朝上平铺在木板上,手执特制刮刀吃力的剔除着牛皮上残留物。每刮完一张牛皮,就搭在木杆上晾晒。听皮匠师傅说,这个过程叫“泡皮”和“刮皮”。“泡皮”约需两三天时间,直到浸泡软为止。“刮皮”须将牛皮内面的残留腐肉全部清除干净,又不能用力过猛戳穿了牛皮。这道工序比较脏,皮匠是穿着过膝长的围裙的。

第三道工序是熟皮。熟皮是很重要的一道工序,主要原料是皮硝。俗名土硝,化学名称“硝酸钾”,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用于制皮称皮硝,用于制火药称火硝,提炼后用作中药称“芒硝”。土硝伴生于盐土,富平东隅卤泊滩特产此物。熟牛皮时,先给铁锅内添少许水,投入皮硝小火熬化,再把牛皮放入热锅内,不停地用皮硝水揉搓。均匀揉搓过一遍之后,取出牛皮搭在木杆上晾一会儿,接着又放入锅内继续用皮硝水揉搓,待皮硝蒸发约两三个时辰后,取出牛皮内面朝上摊于木板,用菜籽油涂抹均匀,这道工序叫“浸油”。间隔一天,待牛皮吃透“浸油”后,开始割皮条。将熟制好的牛皮两端钉在木板上拉紧,用割皮刀顺着牛皮的纹路,裁割成约五毫米宽的皮条,中间尽量不断节,然后再将短皮条按需要长度连接成一条一条的长皮条,割皮条工序就算完成了。

接下来开始拧皮绳。那是一个周末的上午,我们一伙学生娃围着看热闹。饲养室东边的空地上,固定着一个专用绞车架,横木上装有三个铁质摇把,用一条木把手连接,摇动木把手,三个摇把可一起转动。远处的地上平放着一个三角架,上面压着一块大石头。只见皮匠取来三根长皮条,系在三角架顶端的铁环上,依次穿过一块三孔条板,另一头系在绞车架的摇把顶端的孔里。拧皮绳时需两个皮匠互相配合,一个转动木摇把,一个负责合绳。旋转木摇把,三根皮条慢慢地拧成麻花状。负责合绳的皮匠从木箱里摸出一个油光发亮的木滑子,长约三四寸,粗约一把许,中间粗两头细,上面凿有三绺对称的凹槽。皮匠将条板后面的三根皮条分别卡在木滑子的凹槽里。继续旋转绞车摇把,随着皮条拧紧不停地拨动条板和滑子向前移滑,滑子后面就有了渗着油渍的一股皮绳。

夏秋收割季节,村里的牛车(富平人称牛拉拉)就是用这种牛皮“撇绳”捆绑麦秸或玉米杆的,那时乡下一般还是使用麻绳的多。牛皮绳结实耐用拉力强,乡下农村的牛套具大多都是用牛皮绳做的。但牛皮绳见水易僵硬,不好挽扣。暑假在队里劳动时,我还是喜欢用麻绳。

后来我们村有了一辆旧马车,请木匠整修如新,又请皮匠制作了马车挽具。不同的是,这次拧皮绳在熟皮工序是刮去了牛皮毛的,制作出的皮绳更加柔软美观。驾辕的那匹红骡子换了新辔头,拴了铃铛,系了红樱子,显得洋气多了。赶马车的老刘也有了一副新皮鞭,走到人多处,头总是仰得高高的。

因无法联系作者,如有不妥,请告知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富平   内面   绞车   木杆   皮匠   凹槽   麻绳   皮条   工序   木板   牛皮   马车   村里   乡下   师傅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