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郑洞国想回家养老,周总理说:你是起义将领,怎能种地?

郑洞国将军是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早年他为了救国,考入黄埔一期就读,后来在抗日战场上和日军血战,屡立战功。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教育感召下,很快转变了思想,投入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中去,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03年,郑洞国出生于湖南石门,1924年他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以后,由于他作战勇猛,指挥出色,不到24岁就升任团长。

1950年,郑洞国想回家养老,周总理说:你是起义将领,怎能种地?

青年时的郑洞国

从1933年开始,郑洞国一直驰骋在抗日疆场上,几乎参加了抗日期间的所有重大战役,1938年,他在台儿庄战役中立下大功,升任第98军军长。

不久以后,郑洞国的同窗好友杜聿明给他发电报,告诉他国民政府在战车部队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新编第11军,现在军里的荣誉第1师师长还缺编,问他愿不愿意屈就。

放着军长不当,却去干师长,这应该是任何人都不会干的傻事,但郑洞国却毅然选择去,他知道新编第11军装备精良、兵强马壮,一定能在对日作战中有所作为。

1950年,郑洞国想回家养老,周总理说:你是起义将领,怎能种地?

杜聿明

1939年初,郑洞国走马上任,不久以后该军番号改为第5军,杜聿明升任军长,郑洞国任副军长兼荣誉第1师师长。

事实证明,郑洞国没有选错,他和杜聿明等人一起充分施展才华,成为了一代抗日名将。

1939年12月,郑洞国率部参加昆仑关战役,指挥荣誉第1师承担正面主攻任务,同号称“钢军”的日本第5师团血战20余日,在友军的配合下,全歼日军第5师团第12旅团,击毙敌旅团长中村正雄及部属5000余人,一举攻克昆仑关天险。

1943年,蒋介石任命郑洞国为中国驻印度军新1军军长,让他去缅甸战场配合史迪威的工作,尽管史迪威非常霸道,但是郑洞国为人忠厚,和他的关系处理得很好,史迪威也对他非常满意,多次称赞他是一位标准的军人。

1950年,郑洞国想回家养老,周总理说:你是起义将领,怎能种地?

史迪威

抗日战争胜利后,郑洞国奉命回国,任国民党第三方面军副司令官。他希望能够和平建国,并不想打内战,但蒋介石却信心满满,最终在内战中一败涂地。

1948年初,郑洞国任东北“剿总”副司令,同年3月,东北野战军攻占了四平,长春成为了一座孤城,郑洞国一直建议放弃长春,但总司令卫立煌却让他去守长春,这让为人老实的郑洞国也生气了。

卫立煌劝郑洞国说:“我辈身为军人,应以党国利益为重,请不要再推辞了。况且长春工事紧固,兵力雄厚,只要认真防守,是可以坚守下去的。你去之后,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提出来,我一定全力支援你!”

1950年,郑洞国想回家养老,周总理说:你是起义将领,怎能种地?

卫立煌

郑洞国见卫立煌说得这么诚恳,只好答应了。对此廖耀湘感到很不平,他对郑洞国说:“长春是不该您去的。卫总司令这样决定,不是把您往虎口里送么?”郑洞国只能苦笑。

10月14日,我军总攻锦州,经过30个小时的激战,人民解放军攻占了锦州。当天蒋介石给郑洞国下令,让他立即率众突围南撤。此时郑洞国心情沉重,流着眼泪给蒋介石拍电报, 告诉他通往关内的通道全部被封锁,无法突围。

但蒋介石在第二天再次下令:“一定要突围,否则军法从事!”这无疑是把郑洞国逼到了绝境。

1950年,郑洞国想回家养老,周总理说:你是起义将领,怎能种地?

郑洞国

中共中央一直希望能够争取郑洞国起义,周恩来曾是郑洞国在黄埔军校的老师,他这么评价郑洞国:“这个人我还了解,属于比较老实、本分的人。”于是他以老师的名义给郑洞国写了一封劝降信。

但当时长春城内已是一片混乱,郑洞国并没有收到这封信。10月17日,城内的60军军长曾泽长率部起义,长春守军彻底陷入了绝境。

1950年,郑洞国想回家养老,周总理说:你是起义将领,怎能种地?

曾泽生

这天沈阳派来了一队轰炸机接应突围,他们发现60军起义后,向郑洞国请示对他们轰炸,但郑洞国说:“算了吧,那些以前都是自己的人,况且现在轰炸已无意义,徒使老百姓遭殃,不要轰炸了。”

到了10月21日,郑洞国的部属们瞒着他与解放军接洽,并放下了武器,在这样的形势下,郑洞国也只好投诚了。

郑洞国出城以后,遇到了与他对阵几个月的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肖劲光和政委肖华,他们对郑洞国非常尊重,晚上还专门请他吃饭,这让郑洞国沮丧的心情稍微好受了一些。

席间郑洞国提出:“一不去广播、登报,二不参加公开宴会,只想回老家当个老百姓。”

1950年,郑洞国想回家养老,周总理说:你是起义将领,怎能种地?

长春解放后的郑洞国(中)

肖华劝他:“您是否愿意到后方的哈尔滨看看,休息休息?”郑洞国也想看看共产党是怎么治理天下的,于是答应了。

蒋介石知道郑洞国投诚后,非常生气,认为这是赤裸裸地打自己的脸,于是命令宣传部门发表了很多歪曲事实的报道:“长春国军战至最后一弹,郑洞国壮烈殉职。”“郑洞国将军成仁,300余名官兵同时殉职。”

郑洞国的妻儿听说他为党国“捐躯”后,悲痛欲绝,他的儿子郑安腾专门来到沈阳,并在父亲的“遗像”面前大哭一场。

但不久以后,我军攻占了沈阳,我军官兵遇到郑安腾后,给他看了肖劲光和肖华热烈接待郑洞国的报道和郑洞国抵达哈尔滨的照片后,他才知道父亲安然无恙,他对国民党对他父亲的造谣表示无比愤慨。

1950年,郑洞国想回家养老,周总理说:你是起义将领,怎能种地?

我军庆祝解放沈阳

郑洞国到哈尔滨后,一边休息一边阅读了《毛泽东选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的著作,明白了很多道理,他看到自己的老师邵力子、张治中、同学陈明仁都非常拥护共产党,也越来越理解他们了。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中央军委开始着手研究对我方来说尚属空白的美军这一假想敌,周恩来深知郑洞国曾在缅甸和史迪威打了很长时间的交道,对美军的战术战法非常了解,于是马上指示东北军区政治部派人送郑洞国来北京进行商讨。

郑洞国在路上看到新中国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不禁感叹说:“旧中国兆民困苦,国运难酬。新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定会宏图待展。”

1950年,郑洞国想回家养老,周总理说:你是起义将领,怎能种地?

郑洞国

到了北京后,郑洞国详细地向周恩来介绍了美军作战的特点,他指出美国人打仗主要靠武器, 打不了硬仗。他还专门举了一个例子:如果美国兵行军走累了,就先丢弃武器弹药,然后再丢弃衣服,待到达目的地时,浑身只剩下一条裤衩,然后再要求空运装备对自己进行补给。

郑洞国的分析增强了中央决定对美作战的信心,后来周恩来多次引用郑洞国的这个故事,激励大家一定要从战略上藐视敌人。

1950年10月的一天,周恩来再次在北京宴请郑洞国,郑洞国来到周恩来家后,发现黄埔时期的老师聂荣臻和黄埔一期的同学、政务院参事李奇中也在,老友相聚,分外亲热。

1950年,郑洞国想回家养老,周总理说:你是起义将领,怎能种地?

聂荣臻

席间周恩来问郑洞国:“今后有何具体打算?”

郑洞国想了想说:“我别无所长,人也老了,打算回老家种地去。”

李奇中马上开玩笑说:“好啊,你在老师面前还敢称老?”大家都笑了起来。

周恩来亲切地说:“你是起义将领,怎么能让你回去种地呢!你还不到50岁嘛,还有很多时间可以为人民做贡献,现在国家建设刚刚开始,有许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呀!”

周恩来的一番话令郑洞国非常感动,他表示:先回上海治病,病愈后一切听从老师安排。

1950年,郑洞国想回家养老,周总理说:你是起义将领,怎能种地?

郑洞国和妻子

1952年,郑洞国举家迁往北京,并担任了水利部参事。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经毛泽东提议,他又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委员。郑洞国按级别是九级干部,工资是270多元,还配有专车,这在当时是很高的待遇了。

1954年4月的一天,郑洞国突然接到一张套红的金字请帖,打开一看,原来是毛泽东要在中南海家中宴请他。这个意外之喜,使他一夜未合眼。

两人见面后,毛泽东亲切地对郑洞国说:“郑洞国,你这个名字好响亮啊!”

大家就坐以后,毛泽东又问他:“你吸不吸烟?”

1950年,郑洞国想回家养老,周总理说:你是起义将领,怎能种地?

郑洞国说“吸”,并顺手在茶几上取了一支香烟,但他没有想到,毛泽东极为敏捷地从口袋中掏出一盒火柴,起身替他点燃了香烟。这让郑洞国有些受宠若惊,他不禁想:要是他面前坐的是蒋介石,对方会给他点烟吗?还是毛主席更平易近人啊!

然后毛泽东说:“这下子我放心了,我们终于坐在一条板凳上说话了,你对人民是有功的。”

郑洞国不明白毛泽东说的“有功”是什么意思,毛泽东解释说:“如果不是你的坚持,曾泽生的60军将被蒋介石的飞机炸为平地呀!你说得对,轰炸无意义,蒋介石太绝情了,是不是?你是抗日名将,我们说话是作数的,只要放下武器,我们一律欢迎。你还年轻,才51岁,还可以为中国人民作很多工作。”

郑洞国大惊,毛泽东日理万机,但却能记住自己的年龄,这让他非常感动。

1950年,郑洞国想回家养老,周总理说:你是起义将领,怎能种地?

郑洞国

毛泽东还非常关心郑洞国的家庭生活,他得知郑洞国刚和妻子离婚后,便鼓励他说:“人对生活要有一种达观的态度,不能为一时的波折而灰心。只要进取向上,是不难重获个人幸福的。”

两人越聊越随便,郑洞国问毛泽东:“你的马列主义为什么学得这样好?”

毛泽东笑着说:“我也不是生而知之的圣人,而是在向社会学习、 向群众学习的过程中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拜人民为师,这就灵了,学马列主义也就容易学好。”

毛泽东的这番话给了郑洞国很大的启示,他开始真正把自己融入到人民中去,他担任了全国政协常委,积极地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而且不久以后,他也再次获得了爱情。

1950年,郑洞国想回家养老,周总理说:你是起义将领,怎能种地?

“文革”时,郑洞国除了被抄了一次家,并没有受到过多的冲击,那次红卫兵到他家里后,非常客气地对他说:“郑先生,我们到你家看看。”而且也只是收走了两把水果刀就离开了。

贺龙和郑洞国是湖南老乡,当时造反派让他揭发贺龙,但是他坚决不干,守住了自己的底线。

“文革”结束后,郑洞国先后担任了民革中央副主席、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等职,此时他已经年近八旬,但依然积极工作。

80年代时,要求落实政策的原国民党起义投诚部队老兵特别多,很多老兵都来找郑洞国,请求他帮忙开证明,郑洞国每个月买邮票就要花六七十元,后来民革中央机关说这个钱是为了工作,可以由公家支出,但他就是要自己出。

1950年,郑洞国想回家养老,周总理说:你是起义将领,怎能种地?

晚年的郑洞国

晚年的郑洞国致力于祖国的统一大业,他通过民革中央和黄埔同学会,积极为两岸的友好往来搭建平台,做了大量积极的工作。

1991年1月27日,郑洞国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临终前,他告诉家人:“我是个军人,对生死都看得很淡,你们不要为我难过,好好生活,我这一生对国事家事均无所憾,只可惜没看到祖国统一,如果国家统一了,国民革命就算彻底成功了。”

1950年,郑洞国想回家养老,周总理说:你是起义将领,怎能种地?

郑洞国和家人

郑洞国去世以后,大陆与台湾都为他举行隆重的追悼会,而他的遗体,则被葬进了八宝山陵园。

后来郑洞国的遗体被移到他的老家夹山南麓安葬,陵前留下几句挽联:

将军名垂抗日史,猛士魂唱大风歌。

乘清风明月,英雄魂兮归故里。

忆铁马金戈,将军威哉写春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民革中央   黄埔军校   缅甸   周恩来   锦州   军长   不久以后   长春   作战   哈尔滨   我军   将领   蒋介石   北京   老师   旅游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